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非書

21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6-09

分類 教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18.00

ISBN 9789888807482

頁數 324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延綿不斷,而文化則貫通今古,多元一體;充分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助於深入理解國情。如今,中國歷史作為香港初中科課的必修科,學生可以透過這一科目建構及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現象,建立「家國感」,培養「文化情」。作為這科的教師,應如何處理這門任重道遠的科目?學生如何學、學些甚麼、如何參與、持甚麼態度?這些都是值得探研的問題。


本書收錄論文十五篇,以不同角度去探索歷史教育:從扎實的理論到貼地的實踐,從最新的議題到不同類型的學習空間,從正規的課程指引到校本的教學,百花齊放,為香港的歷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目錄


議題與趨勢

如何在課堂上處理爭議性歷史問題   1

中學中國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與民族認同感   12

危機中的機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於香港歷史教育的影響   43

邁向道器並重的努力:數碼人文和中國歷史教學   82


理論與方法

支援非華語生以中文學習中國歷史   99

以考古成果補充香港歷史教育發凡   127

運用族譜為教學:以《司徒氏族譜》為例   143


資源與平台

香港非牟利機構在推廣歷史文化教育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163

如何利用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源促進中史科教學   183

庋藏與學教:歷史文化室功能探研   203

創建「虛擬中華文物館」 新常態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教與學   218

運用電子學習平台進行中國歷史科學與教——以Sutori 教授「明代都城建築:北京城」課題為例   236


課程與實踐

鷹架教學在課堂的應用:歷史資料的學與教策略   259

清代前期(1644-1789)的教學「再思考」:以中俄《尼布楚條約》為中心   276

實體與虛擬—讓「古代服飾」及「元宇宙」走進歷史文化的學習中   288

  


作者簡介

姜鍾赫

姜鍾赫


韓國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歷史學士,現任職於香港教育大學文學與文化學系。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香港史,醫療史和婦女史,尤其是以東西文化交流為研究主軸。同時,也致力於研究歷史教學方法,包括「四RE」歷史教學,歷史科的電子學習,歷史科的翻轉教室等。曾獲「人文學院傑出教學獎」、「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傑出教學獎」以及「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蔡逸寧

蔡逸寧


先後獲得語文教育榮譽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碩士、學校諮商與輔導文學碩士及教育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一級講師,主要研究範疇包括中國語文教學、中國歷史教學、情意教學、輔導學、正向心理學等,曾發表論文及文章包括〈透過繪本閲讀提升正向心理〉、“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atir Model to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中國歷史科品德情意教學:以歷史人物為中心〉、〈情意教育與沙維雅模式之交匯:以冰山理論為起點〉、〈結合沙維雅模式的繪本共讀流程〉、〈兒童繪本在情緒教學上的運用〉、〈冰山底層真相——再思第三組別學生〉等。


梁操雅

梁操雅


2006-2007年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嘉許為推動本地文化的傑出人士,曾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歷史科評核經理、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中國歷史科高級課程主任;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及社會科學系兼任客席講師,並被獲邀請出任香港地方志教育卷承辦人、曲阜中國教師博物館榮譽館員、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專家顧問等職;近年編撰著作包括《多元視角:二十一世紀中華歷史文化教育(教育現場卷)》、《多元視角:二十一世紀中華歷史文化教育(教育行為卷)》、《香港考評文化的承與變——從強調篩選到反映能力》、《匠人、匠心、匠情繫紅磡——承傳與變易》、《從廣州到香港︰真光流金歲月的口述故事》、《教育與承傳(二)——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教育與承傳︰歷史文化的視角》、《實地考察探究︰理論與實踐》、《香港歷史散步》、《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等。


延伸閱讀

21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6-09

分類 教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18.00

ISBN 9789888807482

頁數 324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延綿不斷,而文化則貫通今古,多元一體;充分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助於深入理解國情。如今,中國歷史作為香港初中科課的必修科,學生可以透過這一科目建構及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現象,建立「家國感」,培養「文化情」。作為這科的教師,應如何處理這門任重道遠的科目?學生如何學、學些甚麼、如何參與、持甚麼態度?這些都是值得探研的問題。


本書收錄論文十五篇,以不同角度去探索歷史教育:從扎實的理論到貼地的實踐,從最新的議題到不同類型的學習空間,從正規的課程指引到校本的教學,百花齊放,為香港的歷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目錄


議題與趨勢

如何在課堂上處理爭議性歷史問題   1

中學中國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與民族認同感   12

危機中的機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於香港歷史教育的影響   43

邁向道器並重的努力:數碼人文和中國歷史教學   82


理論與方法

支援非華語生以中文學習中國歷史   99

以考古成果補充香港歷史教育發凡   127

運用族譜為教學:以《司徒氏族譜》為例   143


資源與平台

香港非牟利機構在推廣歷史文化教育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163

如何利用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源促進中史科教學   183

庋藏與學教:歷史文化室功能探研   203

創建「虛擬中華文物館」 新常態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教與學   218

運用電子學習平台進行中國歷史科學與教——以Sutori 教授「明代都城建築:北京城」課題為例   236


課程與實踐

鷹架教學在課堂的應用:歷史資料的學與教策略   259

清代前期(1644-1789)的教學「再思考」:以中俄《尼布楚條約》為中心   276

實體與虛擬—讓「古代服飾」及「元宇宙」走進歷史文化的學習中   288

  


作者簡介

姜鍾赫

姜鍾赫


韓國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歷史學士,現任職於香港教育大學文學與文化學系。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香港史,醫療史和婦女史,尤其是以東西文化交流為研究主軸。同時,也致力於研究歷史教學方法,包括「四RE」歷史教學,歷史科的電子學習,歷史科的翻轉教室等。曾獲「人文學院傑出教學獎」、「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傑出教學獎」以及「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蔡逸寧

蔡逸寧


先後獲得語文教育榮譽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碩士、學校諮商與輔導文學碩士及教育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一級講師,主要研究範疇包括中國語文教學、中國歷史教學、情意教學、輔導學、正向心理學等,曾發表論文及文章包括〈透過繪本閲讀提升正向心理〉、“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atir Model to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中國歷史科品德情意教學:以歷史人物為中心〉、〈情意教育與沙維雅模式之交匯:以冰山理論為起點〉、〈結合沙維雅模式的繪本共讀流程〉、〈兒童繪本在情緒教學上的運用〉、〈冰山底層真相——再思第三組別學生〉等。


梁操雅

梁操雅


2006-2007年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嘉許為推動本地文化的傑出人士,曾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歷史科評核經理、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中國歷史科高級課程主任;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及社會科學系兼任客席講師,並被獲邀請出任香港地方志教育卷承辦人、曲阜中國教師博物館榮譽館員、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專家顧問等職;近年編撰著作包括《多元視角:二十一世紀中華歷史文化教育(教育現場卷)》、《多元視角:二十一世紀中華歷史文化教育(教育行為卷)》、《香港考評文化的承與變——從強調篩選到反映能力》、《匠人、匠心、匠情繫紅磡——承傳與變易》、《從廣州到香港︰真光流金歲月的口述故事》、《教育與承傳(二)——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教育與承傳︰歷史文化的視角》、《實地考察探究︰理論與實踐》、《香港歷史散步》、《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