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六祖壇經》的創新思維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寶蓮文庫
出版日期 2022-06-15
分類 宗教
定價 HK$118.00
ISBN 9789888807499
頁數 365
本書以淨因法師在網路上講授《六祖壇經》的內容為基礎,全方位介紹了《壇經》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中國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各方面長遠而深廣的影響。
目錄
序 3
前言 10
第一章 《六祖壇經》的文化創新
第一節「倫理義務」與「業力緣起」 18
一、中國傳統下的倫理義務及其分歧 18
二、《六祖壇經》以佛家「業力緣起說」對傳統倫理義務的補充 20
第二節「行孝」與「報恩」 23
一、儒家的「孝道」 23
二、《六祖壇經》對佛家「報恩型盡孝」的發揮 24
第三節「仁義」與「慈悲」 27
一、中國傳統中的「仁」與「義」 27
二、佛法中的「慈」與「悲」及《六祖壇經》對「慈悲」的發揮 28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道家思想的吸收與改造 31
一、「無念」與「坐忘」 32
二、《六祖壇經》與《道德經》比較研究 33
第二章 《六祖壇經》的文學創新
第一節《六祖壇經》自身的文學特色 39
一、作為僧傳的《六祖壇經》:寓神異於平凡的奇異反差 40
二、作為白話文學開山之作的《六祖壇經》:語言靈動,蘊意深遠 42
第二節《六祖壇經》對白話偈詩發展的推動 44
一、《六祖壇經》之前湧現的偈詩風潮 44
二、《六祖壇經》之後偈詩日益興盛 47
第三節《六祖壇經》影響下的中國詩詞:以蘇東坡為例 51
一、宿世為僧的蘇東坡對惠能祖師的傾慕 52
二、蘇東坡參禪詩詞選析 57
第四節 深受《六祖壇經》影響的傳奇文學:以《西遊記》為例 65
一、孫悟空求道與惠能大師求法的情節對照 66
二、作為付法象徵的「衣缽」 69
三、《西遊記》對《六祖壇經》禪學思想的發揮 72
第三章 《六祖壇經》的哲學思辨創新
第一節西方辯證法的哲學思辨模式 83
一、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哲學思辨模式 83
二、「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 84
第二節辯證法與佛教般若思維的對話 85
一、佛教的「緣起性空論」 86
二、般若智慧思辨模式與辯證法思辨模式的對話 89
第三節辯證法與《六祖壇經》的「對法」思辨模式 90
一、《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法」 91
二、「三十六對法」與辯證法 92
第四章 《六祖壇經》的宗教創新
第一節大小兼備 97
一、《六祖壇經》融攝早期佛教之元素 97
二、《六祖壇經》融大乘八宗於一體 106
三、打通南傳、北傳的「牧牛」主題 119
第二節空有相融 122
一、《六祖壇經》「應無所住」的空宗思維 122
二、《六祖壇經》「清淨之心」的有宗思維 125
三、《六祖壇經》的「空有相融」 126
第三節顯密圓通 129
一、原始佛教中的「未傳之法」 129
二、《六祖壇經》裏的「密法」與「密意」 131
第五章 《六祖壇經》的禪門教育法創新
第一節不立文字 137
一、語言文字的起源及其先天局限 137
二、《六祖壇經》對語言文字之先天局限性的揭示 139
三、破除文字之「障」,認可其為入道之工具 146
四、惠能是否目不識丁? 151
第二節教外別傳 155
一、藉教悟宗的問答式教育 156
二、教外別傳的教育法創新 166
第三節直指人心 175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心性論 175
二、佛家的心性論 177
三、《六祖壇經》中的心性論 178
四、《六祖壇經》心性論的運用 181
第四節見性成佛 185
一、何為「佛性」? 185
二、佛性,悟性,自性,法性與空性 186
三、「見性成佛」的教育法 189
第六章 《六祖壇經》的「法界眾生」新解
第一節《六祖壇經》中的「天界」與「地獄」 195
一、中國古代傳統中的生死觀 196
二、佛教傳統中的天界與地獄 198
三、《六祖壇經》對天界、地獄的解說 200
第二節《六祖壇經》對「在家」與「出家」的新解 204
一、何為真出家? 205
二、惠能大師個人經歷的啟示 208
三、不應執着在家與出家的界限 209
第三節《六祖壇經》對「世間」與「出世間」的新解 212
一、《六祖壇經》中的「上上人」與「下下人」 212
二、《六祖壇經》中的「凡」與「聖」 215
三、《六祖壇經》論「轉凡成聖」 218
四、《六祖壇經》解說「世間」「出世間」 223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諸佛菩薩的新解 230
一、古印度文化中的「佛」與「菩薩」 231
二、大乘佛教中的諸佛菩薩 232
三、《六祖壇經》中的諸佛菩薩 234
第七章 《六祖壇經》的「修道」新解
第一節《六祖壇經》的「戒律」新解 243
一、傳統佛教的戒律觀念 244
二、惠能之前禪宗的戒律觀念:以神秀大師為例 248
三、惠能大師的戒律新解 249
第二節《六祖壇經》的「坐禪」新解 253
一、原始佛教中的「止觀」禪法 253
二、禪宗以前的大乘禪法 255
三、惠能之前禪宗的禪法:以神秀大師為例 256
四、惠能大師的「坐禪」新解 262
第三節《六祖壇經》中「斷煩惱」的新思維 266
一、何為「煩惱」? 267
二、《六祖壇經》中的「斷煩惱」:「轉煩惱成菩提」 268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定慧關係」的新解 270
一、惠能之前的「三學」關係 271
二、惠能大師的「定慧等學」 272
第八章 《六祖壇經》的知見新天地
第一節《六祖壇經》的「傳法」新解 277
一、從知到識:惠能大師的「黃梅求法」 278
二、從識到解:惠能大師的「三更受法」 280
三、從解到行:惠能大師的「悟了自度」 282
第二節《六祖壇經》的「淨土」新解 285
一、彌陀淨土的興起 285
二、《六祖壇經》中的「淨土」 287
三、六祖惠能是否承認西方極樂世界? 289
四、《六祖壇經》「淨土」新解之價值 292
第三節《六祖壇經》的「自力」與「他力」新解 294
一、禪宗在「自力」與「他力」間的抉擇 295
二、《六祖壇經》中「自力」與「他力」的案例分析 297
第四節《六祖壇經》的「頓悟」與「漸悟」新解 299
一、歷史上的「南能北秀」 300
二、透析「頓漸之爭」:以六祖惠能點化志誠為例 303
第五節《六祖壇經》的「大乘」與「小乘」新解 308
一、歷史上的「大乘」與「小乘」 308
二、《六祖壇經》的「法無四乘」「唯一佛乘」 309
結語 314
參考文獻 316
附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322
淨因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博士,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總監、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寶蓮禪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名譽理事、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副會長、香港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監,曾擔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著有《六祖壇經導讀及譯注》《金剛經.心經導讀及譯注》《淨土三經導讀及譯注》《逆境中的從容》《安忍精進》《佛智今用》《佛教兩千六百年入門》等專著,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六祖壇經》的創新思維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寶蓮文庫
出版日期 2022-06-15
分類 宗教
定價 HK$118.00
ISBN 9789888807499
頁數 365
本書以淨因法師在網路上講授《六祖壇經》的內容為基礎,全方位介紹了《壇經》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中國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各方面長遠而深廣的影響。
目錄
序 3
前言 10
第一章 《六祖壇經》的文化創新
第一節「倫理義務」與「業力緣起」 18
一、中國傳統下的倫理義務及其分歧 18
二、《六祖壇經》以佛家「業力緣起說」對傳統倫理義務的補充 20
第二節「行孝」與「報恩」 23
一、儒家的「孝道」 23
二、《六祖壇經》對佛家「報恩型盡孝」的發揮 24
第三節「仁義」與「慈悲」 27
一、中國傳統中的「仁」與「義」 27
二、佛法中的「慈」與「悲」及《六祖壇經》對「慈悲」的發揮 28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道家思想的吸收與改造 31
一、「無念」與「坐忘」 32
二、《六祖壇經》與《道德經》比較研究 33
第二章 《六祖壇經》的文學創新
第一節《六祖壇經》自身的文學特色 39
一、作為僧傳的《六祖壇經》:寓神異於平凡的奇異反差 40
二、作為白話文學開山之作的《六祖壇經》:語言靈動,蘊意深遠 42
第二節《六祖壇經》對白話偈詩發展的推動 44
一、《六祖壇經》之前湧現的偈詩風潮 44
二、《六祖壇經》之後偈詩日益興盛 47
第三節《六祖壇經》影響下的中國詩詞:以蘇東坡為例 51
一、宿世為僧的蘇東坡對惠能祖師的傾慕 52
二、蘇東坡參禪詩詞選析 57
第四節 深受《六祖壇經》影響的傳奇文學:以《西遊記》為例 65
一、孫悟空求道與惠能大師求法的情節對照 66
二、作為付法象徵的「衣缽」 69
三、《西遊記》對《六祖壇經》禪學思想的發揮 72
第三章 《六祖壇經》的哲學思辨創新
第一節西方辯證法的哲學思辨模式 83
一、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哲學思辨模式 83
二、「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 84
第二節辯證法與佛教般若思維的對話 85
一、佛教的「緣起性空論」 86
二、般若智慧思辨模式與辯證法思辨模式的對話 89
第三節辯證法與《六祖壇經》的「對法」思辨模式 90
一、《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法」 91
二、「三十六對法」與辯證法 92
第四章 《六祖壇經》的宗教創新
第一節大小兼備 97
一、《六祖壇經》融攝早期佛教之元素 97
二、《六祖壇經》融大乘八宗於一體 106
三、打通南傳、北傳的「牧牛」主題 119
第二節空有相融 122
一、《六祖壇經》「應無所住」的空宗思維 122
二、《六祖壇經》「清淨之心」的有宗思維 125
三、《六祖壇經》的「空有相融」 126
第三節顯密圓通 129
一、原始佛教中的「未傳之法」 129
二、《六祖壇經》裏的「密法」與「密意」 131
第五章 《六祖壇經》的禪門教育法創新
第一節不立文字 137
一、語言文字的起源及其先天局限 137
二、《六祖壇經》對語言文字之先天局限性的揭示 139
三、破除文字之「障」,認可其為入道之工具 146
四、惠能是否目不識丁? 151
第二節教外別傳 155
一、藉教悟宗的問答式教育 156
二、教外別傳的教育法創新 166
第三節直指人心 175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心性論 175
二、佛家的心性論 177
三、《六祖壇經》中的心性論 178
四、《六祖壇經》心性論的運用 181
第四節見性成佛 185
一、何為「佛性」? 185
二、佛性,悟性,自性,法性與空性 186
三、「見性成佛」的教育法 189
第六章 《六祖壇經》的「法界眾生」新解
第一節《六祖壇經》中的「天界」與「地獄」 195
一、中國古代傳統中的生死觀 196
二、佛教傳統中的天界與地獄 198
三、《六祖壇經》對天界、地獄的解說 200
第二節《六祖壇經》對「在家」與「出家」的新解 204
一、何為真出家? 205
二、惠能大師個人經歷的啟示 208
三、不應執着在家與出家的界限 209
第三節《六祖壇經》對「世間」與「出世間」的新解 212
一、《六祖壇經》中的「上上人」與「下下人」 212
二、《六祖壇經》中的「凡」與「聖」 215
三、《六祖壇經》論「轉凡成聖」 218
四、《六祖壇經》解說「世間」「出世間」 223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諸佛菩薩的新解 230
一、古印度文化中的「佛」與「菩薩」 231
二、大乘佛教中的諸佛菩薩 232
三、《六祖壇經》中的諸佛菩薩 234
第七章 《六祖壇經》的「修道」新解
第一節《六祖壇經》的「戒律」新解 243
一、傳統佛教的戒律觀念 244
二、惠能之前禪宗的戒律觀念:以神秀大師為例 248
三、惠能大師的戒律新解 249
第二節《六祖壇經》的「坐禪」新解 253
一、原始佛教中的「止觀」禪法 253
二、禪宗以前的大乘禪法 255
三、惠能之前禪宗的禪法:以神秀大師為例 256
四、惠能大師的「坐禪」新解 262
第三節《六祖壇經》中「斷煩惱」的新思維 266
一、何為「煩惱」? 267
二、《六祖壇經》中的「斷煩惱」:「轉煩惱成菩提」 268
第四節《六祖壇經》對「定慧關係」的新解 270
一、惠能之前的「三學」關係 271
二、惠能大師的「定慧等學」 272
第八章 《六祖壇經》的知見新天地
第一節《六祖壇經》的「傳法」新解 277
一、從知到識:惠能大師的「黃梅求法」 278
二、從識到解:惠能大師的「三更受法」 280
三、從解到行:惠能大師的「悟了自度」 282
第二節《六祖壇經》的「淨土」新解 285
一、彌陀淨土的興起 285
二、《六祖壇經》中的「淨土」 287
三、六祖惠能是否承認西方極樂世界? 289
四、《六祖壇經》「淨土」新解之價值 292
第三節《六祖壇經》的「自力」與「他力」新解 294
一、禪宗在「自力」與「他力」間的抉擇 295
二、《六祖壇經》中「自力」與「他力」的案例分析 297
第四節《六祖壇經》的「頓悟」與「漸悟」新解 299
一、歷史上的「南能北秀」 300
二、透析「頓漸之爭」:以六祖惠能點化志誠為例 303
第五節《六祖壇經》的「大乘」與「小乘」新解 308
一、歷史上的「大乘」與「小乘」 308
二、《六祖壇經》的「法無四乘」「唯一佛乘」 309
結語 314
參考文獻 316
附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322
淨因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博士,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總監、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寶蓮禪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名譽理事、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副會長、香港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監,曾擔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著有《六祖壇經導讀及譯注》《金剛經.心經導讀及譯注》《淨土三經導讀及譯注》《逆境中的從容》《安忍精進》《佛智今用》《佛教兩千六百年入門》等專著,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