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躍然紙上|文學,看新還是舊?

常聽人說文學無分新舊,這種觀點雖然並不新鮮,但也相當合理,問題是說話的人是否真能做到。


文學上最新的潮流是甚麼?這實在很難回答。當你寫下你的答案時,也許又有另一種更新的潮流產生了,要想追隨每一個潮流,恐怕就像夸父追日一般徒勞,況且,追隨潮流,看着每個人所看的書,談着每個人所談的作家,那又有甚麼好處?一切追隨別人的風尚,個人的口味又在那裏呢?這樣談新的東西,不過是盲從罷了。所謂新舊,其實也是相對的,新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便會變舊,反過來說,舊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說不定又會覺得新鮮。這倒不是說笑,稍為接觸過當代西方文學的人,都會聽過薩爾侯爵的名字,他的全集譯成多國文字,成為暢銷書,波芙亞等作家寫論文研究他,法國一位社會學家說他取代了卡夫卡的位置成為當代知識青年的偶像,他究竟是甚麼人?十八世紀的法國人,距今差不多有兩個世紀,不可謂不舊了。


不過,儘管這樣,即使舉多一百個例子也並不是就說明守舊就是可取的,盲目崇拜舊的東西,也是同樣缺乏獨立的觀點和個人的口味。說來最可怕的還是另外一種人:他們年輕時也隨人談談新的作家,現在到了中年仍以十多年前那一套為最新,對再新一點的一概不接受。他們也喜歡說文學無分新舊,但是如果說說無分新舊那就應該對新舊作品同樣容納,決不是用這話來作為排斥自己不認識的新作品的藉口。


▲本文摘自《也斯的六○年代》,原題目〈新與舊〉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7日前

晚清官員貪污成風的主要根源在哪裏?

書摘發佈於24日前

轉眼便22年,但張國榮風仍繼續吹

讀者推介發佈於29日前

紙短情長:「僑」見批信中的家國情懷

開明

書摘

躍然紙上|文學,看新還是舊?

常聽人說文學無分新舊,這種觀點雖然並不新鮮,但也相當合理,問題是說話的人是否真能做到。


文學上最新的潮流是甚麼?這實在很難回答。當你寫下你的答案時,也許又有另一種更新的潮流產生了,要想追隨每一個潮流,恐怕就像夸父追日一般徒勞,況且,追隨潮流,看着每個人所看的書,談着每個人所談的作家,那又有甚麼好處?一切追隨別人的風尚,個人的口味又在那裏呢?這樣談新的東西,不過是盲從罷了。所謂新舊,其實也是相對的,新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便會變舊,反過來說,舊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說不定又會覺得新鮮。這倒不是說笑,稍為接觸過當代西方文學的人,都會聽過薩爾侯爵的名字,他的全集譯成多國文字,成為暢銷書,波芙亞等作家寫論文研究他,法國一位社會學家說他取代了卡夫卡的位置成為當代知識青年的偶像,他究竟是甚麼人?十八世紀的法國人,距今差不多有兩個世紀,不可謂不舊了。


不過,儘管這樣,即使舉多一百個例子也並不是就說明守舊就是可取的,盲目崇拜舊的東西,也是同樣缺乏獨立的觀點和個人的口味。說來最可怕的還是另外一種人:他們年輕時也隨人談談新的作家,現在到了中年仍以十多年前那一套為最新,對再新一點的一概不接受。他們也喜歡說文學無分新舊,但是如果說說無分新舊那就應該對新舊作品同樣容納,決不是用這話來作為排斥自己不認識的新作品的藉口。


▲本文摘自《也斯的六○年代》,原題目〈新與舊〉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7日前

晚清官員貪污成風的主要根源在哪裏?

書摘發佈於24日前

轉眼便22年,但張國榮風仍繼續吹

讀者推介發佈於29日前

紙短情長:「僑」見批信中的家國情懷

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