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論壇

校長論壇|國家安全教育系列四︰香港「七 ‧ 一」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講座

  為配合香港七一回歸紀念日,加深大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認識,推動本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校長論壇」特於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在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舉行「國家安全教育系列四:香港『七 ‧ 一』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講座,本次論壇也於線上同步直播。


  是次活動邀請到「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議員GBS, JP、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吳炎婷校長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兼香港升旗隊總會榮譽總監許振隆校長為主講嘉賓,分享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則和方式。


  論壇第一節,李慧琼議員說明2023年10月24日於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而《愛國主義教育法》正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而制定的。李慧琼議員詳細解釋教育法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等四十條條文內容,說明教育法須各方全民參與,也引申說明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任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


  李慧琼議員接着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亦相應推出多項推廣愛國主義教育的政策,如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委任李慧琼議員為組長),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學校課程、文化活動、善用博物館資源、紀念儀式、傳統節慶等九大範疇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適逢今年是國慶七十五週年,工作小組以「愛國愛港愛社區」為主題,在不同的國慶活動中注入並突顯愛國主義精神,讓愛國情懷扎根民心。最後,李慧琼議員鼓勵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希望香港各界攜手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提高愛國主義教育質量,增撥資源充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知上多下功夫,亦要從情感和意識、理性和包容的角度教育學生愛國,讓學生們能多角度了解國家與香港的發展,增加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感。



▲左起李慧琼議員、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二節由徐區懿華校長分享內地和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經驗。徐區懿華校長依據華南師範大學王曉莉教授的研究,說明愛國主義教育的層次和維度應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況。例如7-8歲時才獲取「其他國家的地理知識」;10-12歲,開始萌芽對「國家的政治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說明歷史—文化維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從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引導出學生身份認同和對國家的共同情感,因此,徐區懿華校長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親和力和感染力。


  徐區懿華校長比較內地和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時,指出內地實踐着「4D國家形象模型」+「身份認同」和「行動」模式,所謂「4D國家形象模型」是指認知:功能(經濟、科技、國際聲譽)、規範(國家整體性和價值觀念)、審美(地理和人文)和情感(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身份認同」是組織少先隊員、從而認同為G(廣州)市人及中國人,最後「行動」是使學生自我成長和報效國家。反觀香港,徐區懿華校長舉出自己學校主要在常識科教授中國文化(如一年級:我們的節日;三年級:尋根問祖;六年級:中國國粹)、歷史(如二年級:中華大地、中國的香港;五年級:近代中國)、發展(如四年級:基本法和絲綢之路)等建構國家的概念。最後徐區懿華校長指出香港可基於兒童國家觀念的鏈條式建構模型,借鑑內地做法,善用人物、城市、象徵符號、科技、自然地理、民族等主題,情理相繼相承,「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通過一系列情境性、敘事性、情感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身份認同感。



▲左起徐區懿華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三節由吳炎婷校長分享如何在學校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主要從「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全方位學習」、「學校、家庭與社區聯繫」等方面闡述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如「學與教」各核心科目課程、跨學科課程已把相關國民、國安教育學習內容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以增強及加深中華文化學習。如STEAM專題研習「水密隔艙探究」;藝術教育科:P.6水墨畫課堂;體育科:中華武術培訓班;電腦科:P.6港珠澳大橋影片製作;跨學科專題研習:打開中國—「航天科技」等等。「全方位學習」有每周「國旗下講話」,已發展由50多位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主講,並發揮其領袖才能。「星期三綜合課」內容豐富,如有書法班、中華武術推廣活動、粵劇工作坊、國事小專家和基本法綜合課等等。學校又製作P.1-3「勤勞的解放軍」及P.4-6《香港國安法》及《四項犯罪行為》導航片,讓學生觀看並即日完成問答遊戲紙。


  最後吳炎婷校長驕傲地表示,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國民教育活動,例如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早會活動、午間播影活動、日常生活基本法、「憲法及基本法親子網上問答比賽」、「文明中華」網上挑戰賽,以及「心繫家國」高鐵網絡連大地旅遊達人KOL(共有126個家庭參賽)等等。學校除參與教育局和社區舉辦的活動和比賽外,也積極舉辦內地交流及姊妹學校交流活動,藉以擴闊眼界,亦加深對國家認識,產生歸屬和認同感。


  吳炎婷校長總結在學校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時,強調必須在學校營造立根中華傳統文化氛圍、厚植家國情懷、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國家歷史文化、國家地理、國家安全和國家最新發展的認識,加深對國家觀念和公民責任心,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也要讓學生明白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及對國家作出貢獻,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情感,從而培育具備仁愛及高尚品德情操的中國人。



▲左起吳炎婷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四節由許振隆校長講述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幫助大家釐清「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等概念,藉此喚醒大家愛國的情懷。許振隆校長從林則徐1839年「虎門銷煙」誘發「鴉片戰爭」開始講述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1842年簽訂第一條不平等《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後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


  許振隆校長表示,英國在香港實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統治」,但並不意味着香港就是殖民地。因為於1972年,中國已經向聯合國表明香港和澳門屬於不平等條約的結果,不屬於所謂殖民地範疇。最後,聯合國將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剔除。1982年戴卓爾夫人訪華後,中方明確重申「收回香港」的立場,並於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許振隆校長根據鄧小平的講話闡明「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都是建基於國家社會主義制度不變、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政策也不變、香港的地位不變,以及特別行政區不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


  許振隆校長談及「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目的是培養全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英勇獻身,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與利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主要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教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因此許振隆校長認為應從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入手,舉辦穿華服、中華文化活動、節日慶祝、內地交流、參觀中國偉大建設、科技發展、環境保護措施等,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



▲左起許振隆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最後,主持楊楚傑校長對是次校長論壇進行總結,指出本港愛國主義教育任重道遠,《愛國主義教育法》條文和李慧琼議員均強調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推動。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地,從三位校長的分享可見學校悉心舉辦了眾多的愛國教育課程和活動,為香港學校推動愛國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四位講者均認同推廣愛國教育活動不宜生硬灌溉,需要營造良好的氣圍、構建情理兼併、動之以情、知行合一的活動,才能培養出愛護香港、委身中國和奉獻世界共同體的良好公民。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深山裏傳承千年的別樣儀式——尋找孔子家祭禮

中華書局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活着的人,不要忽略他們為何而死

中華書局

校長論壇發佈於17日前

校長論壇|提升普通話學習氛圍系列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與文化的傳承

中華書局

校長論壇

校長論壇|國家安全教育系列四︰香港「七 ‧ 一」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講座

  為配合香港七一回歸紀念日,加深大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認識,推動本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校長論壇」特於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在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舉行「國家安全教育系列四:香港『七 ‧ 一』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講座,本次論壇也於線上同步直播。


  是次活動邀請到「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議員GBS, JP、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吳炎婷校長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兼香港升旗隊總會榮譽總監許振隆校長為主講嘉賓,分享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則和方式。


  論壇第一節,李慧琼議員說明2023年10月24日於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而《愛國主義教育法》正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而制定的。李慧琼議員詳細解釋教育法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等四十條條文內容,說明教育法須各方全民參與,也引申說明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任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


  李慧琼議員接着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亦相應推出多項推廣愛國主義教育的政策,如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委任李慧琼議員為組長),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學校課程、文化活動、善用博物館資源、紀念儀式、傳統節慶等九大範疇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適逢今年是國慶七十五週年,工作小組以「愛國愛港愛社區」為主題,在不同的國慶活動中注入並突顯愛國主義精神,讓愛國情懷扎根民心。最後,李慧琼議員鼓勵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希望香港各界攜手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提高愛國主義教育質量,增撥資源充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知上多下功夫,亦要從情感和意識、理性和包容的角度教育學生愛國,讓學生們能多角度了解國家與香港的發展,增加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感。



▲左起李慧琼議員、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二節由徐區懿華校長分享內地和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經驗。徐區懿華校長依據華南師範大學王曉莉教授的研究,說明愛國主義教育的層次和維度應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況。例如7-8歲時才獲取「其他國家的地理知識」;10-12歲,開始萌芽對「國家的政治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說明歷史—文化維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從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引導出學生身份認同和對國家的共同情感,因此,徐區懿華校長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親和力和感染力。


  徐區懿華校長比較內地和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時,指出內地實踐着「4D國家形象模型」+「身份認同」和「行動」模式,所謂「4D國家形象模型」是指認知:功能(經濟、科技、國際聲譽)、規範(國家整體性和價值觀念)、審美(地理和人文)和情感(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身份認同」是組織少先隊員、從而認同為G(廣州)市人及中國人,最後「行動」是使學生自我成長和報效國家。反觀香港,徐區懿華校長舉出自己學校主要在常識科教授中國文化(如一年級:我們的節日;三年級:尋根問祖;六年級:中國國粹)、歷史(如二年級:中華大地、中國的香港;五年級:近代中國)、發展(如四年級:基本法和絲綢之路)等建構國家的概念。最後徐區懿華校長指出香港可基於兒童國家觀念的鏈條式建構模型,借鑑內地做法,善用人物、城市、象徵符號、科技、自然地理、民族等主題,情理相繼相承,「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通過一系列情境性、敘事性、情感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身份認同感。



▲左起徐區懿華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三節由吳炎婷校長分享如何在學校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主要從「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全方位學習」、「學校、家庭與社區聯繫」等方面闡述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如「學與教」各核心科目課程、跨學科課程已把相關國民、國安教育學習內容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以增強及加深中華文化學習。如STEAM專題研習「水密隔艙探究」;藝術教育科:P.6水墨畫課堂;體育科:中華武術培訓班;電腦科:P.6港珠澳大橋影片製作;跨學科專題研習:打開中國—「航天科技」等等。「全方位學習」有每周「國旗下講話」,已發展由50多位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主講,並發揮其領袖才能。「星期三綜合課」內容豐富,如有書法班、中華武術推廣活動、粵劇工作坊、國事小專家和基本法綜合課等等。學校又製作P.1-3「勤勞的解放軍」及P.4-6《香港國安法》及《四項犯罪行為》導航片,讓學生觀看並即日完成問答遊戲紙。


  最後吳炎婷校長驕傲地表示,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國民教育活動,例如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早會活動、午間播影活動、日常生活基本法、「憲法及基本法親子網上問答比賽」、「文明中華」網上挑戰賽,以及「心繫家國」高鐵網絡連大地旅遊達人KOL(共有126個家庭參賽)等等。學校除參與教育局和社區舉辦的活動和比賽外,也積極舉辦內地交流及姊妹學校交流活動,藉以擴闊眼界,亦加深對國家認識,產生歸屬和認同感。


  吳炎婷校長總結在學校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時,強調必須在學校營造立根中華傳統文化氛圍、厚植家國情懷、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國家歷史文化、國家地理、國家安全和國家最新發展的認識,加深對國家觀念和公民責任心,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也要讓學生明白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及對國家作出貢獻,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情感,從而培育具備仁愛及高尚品德情操的中國人。



▲左起吳炎婷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論壇第四節由許振隆校長講述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幫助大家釐清「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等概念,藉此喚醒大家愛國的情懷。許振隆校長從林則徐1839年「虎門銷煙」誘發「鴉片戰爭」開始講述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1842年簽訂第一條不平等《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後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


  許振隆校長表示,英國在香港實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統治」,但並不意味着香港就是殖民地。因為於1972年,中國已經向聯合國表明香港和澳門屬於不平等條約的結果,不屬於所謂殖民地範疇。最後,聯合國將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剔除。1982年戴卓爾夫人訪華後,中方明確重申「收回香港」的立場,並於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許振隆校長根據鄧小平的講話闡明「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都是建基於國家社會主義制度不變、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政策也不變、香港的地位不變,以及特別行政區不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


  許振隆校長談及「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目的是培養全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英勇獻身,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與利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主要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教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因此許振隆校長認為應從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入手,舉辦穿華服、中華文化活動、節日慶祝、內地交流、參觀中國偉大建設、科技發展、環境保護措施等,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



▲左起許振隆校長、主持楊楚傑校長


  最後,主持楊楚傑校長對是次校長論壇進行總結,指出本港愛國主義教育任重道遠,《愛國主義教育法》條文和李慧琼議員均強調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推動。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地,從三位校長的分享可見學校悉心舉辦了眾多的愛國教育課程和活動,為香港學校推動愛國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四位講者均認同推廣愛國教育活動不宜生硬灌溉,需要營造良好的氣圍、構建情理兼併、動之以情、知行合一的活動,才能培養出愛護香港、委身中國和奉獻世界共同體的良好公民。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深山裏傳承千年的別樣儀式——尋找孔子家祭禮

中華書局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活着的人,不要忽略他們為何而死

中華書局

校長論壇發佈於17日前

校長論壇|提升普通話學習氛圍系列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與文化的傳承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