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論壇

校長論壇|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 的生成,為教育界帶來巨大衝擊。香港部分大學憂慮學生用於作弊或剽竊而禁止師生使用ChatGPT;同時有部分大學認為它是一個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工具,能夠減少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又能優化傳統教育體系,允許師生自行判斷如何使用ChatGPT。究竟我們應該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 呢?


  今年度第十場校長論壇《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於11月22日(三)下午假中商藝術大廈二樓集古齋展覽廳舉行。是次論壇邀請到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浩然博士、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梁卓勳校長和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羅勁柱校長,分享人工智能在教學上的應用和素養。協辦機構之一中華書局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杜辰博士為主講嘉賓頒授感謝狀,以表謝忱。


  論壇開首由張浩然博士分享人工智能在教學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張浩然博士先介紹人工智能在應用上的分類,指出我們一般提到的人工智能是「機器學習」,強調重點在於「學習」二字。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個電腦程式,它透過學習大量數據,在電腦上執行演算法(程式),最後生成新的內容。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應用人工智能的例子,例如翻譯、自動駕駛、面容識別……張博士提到上課時常叫學生嘗試誤導人工智能,由此帶出人工智能不一定正確。他認為科技只是一個工具,用來支持教師的教學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強調教師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教學上,人工智能主要有三種範式,最初是由人工智能主導,然後慢慢遞減,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終端的。最後,張博士列出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指出我們無法避免使用人工智能,強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適應社會,教學上應當多運用這些工具,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去解決一些較高層次的問題。


  接着,由梁卓勳校長分享中學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梁校長以《人工智能能繪畫嗎?》為題,介紹圖像如何應用在學與教。梁校長首先指出圖像如此重要是因為有65%的人都是通過視覺去學習的,而且90%的資訊都是大腦透過視覺去吸收的。之後,梁校長指出在校園裏經常運用圖像,例如老師在教學上或備課時都會運用資訊圖表;在不同活動亦需要製作宣傳海報,例如開放日;又或者是小學的考試卷中,考核學生看圖作文的題目。中學視覺藝術科的考試試卷,要求學生作平面作品。梁校長繼而利用多個人工智能軟件去設計學校開放日海報,以及解答文憑試視覺藝術科的題目,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讓老師從人工智能所設計的圖像中,抽出一些元素,幫助並激發學生思考。梁校長的分享旨在提出圖像的重要之處、如何在學校環境中應用圖像,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獲取圖像以幫助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第三部分由羅勁柱校長分享在小學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羅校長指出想在小學裏運用人工智能有三個原因:令學生學習體驗更豐富、令教師教學更有效能、使其他同學或家長能有所參與,並以四個方面在學校裏提供A.I.課程,例如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讓老師認識A.I.;在課程設計方面,在不同科目加入教授A.I.元素。A.I.課程有三個學習步驟,分別是:讓學生利用不同設置,體驗人工智能科技,引起學習興趣;學習A.I.知識和技能,建立基礎;掌握所學,發揮創意生成作品。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學校會先組織一羣核心教師成立資訊科技團隊定期備課,再將他們的理念向全校教師分享,講解如何使用不同A.I.平台。在不同科目的教學中亦有應用到A.I.,就如新式故事創作,A.I.負責創作故事大綱,由學生思考故事發展、繪畫,然後將關鍵詞輸入A.I.工具中,由A.I.製作圖像,協助學生完成繪本創作。羅校長希望儘早讓小學生接觸這些科技元素,讓學生了解何謂科技、何謂A.I.,使他們日後升往中學或者未來發展時,可以更快融入A.I.領域去。


  最後,三位講者進行對談環節,討論使用人工智能的素養。張博士先點題說明「資訊素養」是指學生需要懂得處理和應用資訊,過程中要知道資訊是否準確或正確。他會和學生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讓他們判斷是否同意A.I.的觀點,A.I.的角色就變成人的辯論對象。梁校長提出現時已難以避免學生接觸A.I.,建議學校可以從評核方法或教學方面入手,思考A.I.怎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羅校長認為可以先讓小學生學懂A.I.的基礎功能,不同生成器猶如一個專家,可以增潤學生知識,然而在使用上一定會出錯,特別在資訊素養上,這些錯誤反而能令學校定立「何謂A.I.的資訊素養」的界線。及後,有從事教育技術行業的觀眾分享在一次學校活動中,了解到學生認為老師使用A.I.改卷,讓圖像變成文字,在沒有姓名和筆跡的影響下,老師可以更公平地評分。


  總括來說,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延伸至生活每一角落,這是避無可避的。學校利用人工智能促進學生學習、啟發潛能、創意思維、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要培養學生尊重版權、重視私隱、明辨真偽對錯、以及組織能力。教師亦可透過人工智能處理教學和行政工作,騰出更多時間和空間,「人性化」(相對A.I.的機械性)輔導有需要的學生。


  活動後,三位講者與在場觀眾為今日的主題「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繼續作熱烈討論和交換意見。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身份、國家與記憶:民國西南少數民族身份建構的變化細節

開明書店

書摘發佈於18日前

銅牌的幸福生活

木木

書摘發佈於19日前

安樂死|究竟是死於安樂,還是協助自殺?

非凡出版

校長論壇

校長論壇|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 的生成,為教育界帶來巨大衝擊。香港部分大學憂慮學生用於作弊或剽竊而禁止師生使用ChatGPT;同時有部分大學認為它是一個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工具,能夠減少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又能優化傳統教育體系,允許師生自行判斷如何使用ChatGPT。究竟我們應該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 呢?


  今年度第十場校長論壇《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於11月22日(三)下午假中商藝術大廈二樓集古齋展覽廳舉行。是次論壇邀請到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浩然博士、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梁卓勳校長和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羅勁柱校長,分享人工智能在教學上的應用和素養。協辦機構之一中華書局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杜辰博士為主講嘉賓頒授感謝狀,以表謝忱。


  論壇開首由張浩然博士分享人工智能在教學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張浩然博士先介紹人工智能在應用上的分類,指出我們一般提到的人工智能是「機器學習」,強調重點在於「學習」二字。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個電腦程式,它透過學習大量數據,在電腦上執行演算法(程式),最後生成新的內容。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應用人工智能的例子,例如翻譯、自動駕駛、面容識別……張博士提到上課時常叫學生嘗試誤導人工智能,由此帶出人工智能不一定正確。他認為科技只是一個工具,用來支持教師的教學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強調教師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教學上,人工智能主要有三種範式,最初是由人工智能主導,然後慢慢遞減,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終端的。最後,張博士列出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指出我們無法避免使用人工智能,強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適應社會,教學上應當多運用這些工具,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去解決一些較高層次的問題。


  接着,由梁卓勳校長分享中學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梁校長以《人工智能能繪畫嗎?》為題,介紹圖像如何應用在學與教。梁校長首先指出圖像如此重要是因為有65%的人都是通過視覺去學習的,而且90%的資訊都是大腦透過視覺去吸收的。之後,梁校長指出在校園裏經常運用圖像,例如老師在教學上或備課時都會運用資訊圖表;在不同活動亦需要製作宣傳海報,例如開放日;又或者是小學的考試卷中,考核學生看圖作文的題目。中學視覺藝術科的考試試卷,要求學生作平面作品。梁校長繼而利用多個人工智能軟件去設計學校開放日海報,以及解答文憑試視覺藝術科的題目,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讓老師從人工智能所設計的圖像中,抽出一些元素,幫助並激發學生思考。梁校長的分享旨在提出圖像的重要之處、如何在學校環境中應用圖像,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獲取圖像以幫助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第三部分由羅勁柱校長分享在小學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羅校長指出想在小學裏運用人工智能有三個原因:令學生學習體驗更豐富、令教師教學更有效能、使其他同學或家長能有所參與,並以四個方面在學校裏提供A.I.課程,例如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讓老師認識A.I.;在課程設計方面,在不同科目加入教授A.I.元素。A.I.課程有三個學習步驟,分別是:讓學生利用不同設置,體驗人工智能科技,引起學習興趣;學習A.I.知識和技能,建立基礎;掌握所學,發揮創意生成作品。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學校會先組織一羣核心教師成立資訊科技團隊定期備課,再將他們的理念向全校教師分享,講解如何使用不同A.I.平台。在不同科目的教學中亦有應用到A.I.,就如新式故事創作,A.I.負責創作故事大綱,由學生思考故事發展、繪畫,然後將關鍵詞輸入A.I.工具中,由A.I.製作圖像,協助學生完成繪本創作。羅校長希望儘早讓小學生接觸這些科技元素,讓學生了解何謂科技、何謂A.I.,使他們日後升往中學或者未來發展時,可以更快融入A.I.領域去。


  最後,三位講者進行對談環節,討論使用人工智能的素養。張博士先點題說明「資訊素養」是指學生需要懂得處理和應用資訊,過程中要知道資訊是否準確或正確。他會和學生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讓他們判斷是否同意A.I.的觀點,A.I.的角色就變成人的辯論對象。梁校長提出現時已難以避免學生接觸A.I.,建議學校可以從評核方法或教學方面入手,思考A.I.怎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羅校長認為可以先讓小學生學懂A.I.的基礎功能,不同生成器猶如一個專家,可以增潤學生知識,然而在使用上一定會出錯,特別在資訊素養上,這些錯誤反而能令學校定立「何謂A.I.的資訊素養」的界線。及後,有從事教育技術行業的觀眾分享在一次學校活動中,了解到學生認為老師使用A.I.改卷,讓圖像變成文字,在沒有姓名和筆跡的影響下,老師可以更公平地評分。


  總括來說,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延伸至生活每一角落,這是避無可避的。學校利用人工智能促進學生學習、啟發潛能、創意思維、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要培養學生尊重版權、重視私隱、明辨真偽對錯、以及組織能力。教師亦可透過人工智能處理教學和行政工作,騰出更多時間和空間,「人性化」(相對A.I.的機械性)輔導有需要的學生。


  活動後,三位講者與在場觀眾為今日的主題「擁抱還是抗拒ChatGPT?」繼續作熱烈討論和交換意見。


相關閱讀
更多

書摘發佈於11日前

身份、國家與記憶:民國西南少數民族身份建構的變化細節

開明書店

書摘發佈於18日前

銅牌的幸福生活

木木

書摘發佈於19日前

安樂死|究竟是死於安樂,還是協助自殺?

非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