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旅遊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現代日本中庸研究論文集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饒宗頤國學院漢學譯叢
出版日期 2025-05-25
分類 哲學
定價 HK$228.00
ISBN 9789888913503
頁數 570
本譯文集所收二十世紀日本學者《中庸》研究的相關論文,特點有二:一是本譯文集所收論文,作者都是日本近代、當代著名漢學家,如武內義雄、津田左右吉、金谷治與淺野裕一等;二是相關論文立足文獻學,討論深入,見地深刻,充分展現出日本漢學研究之重大意義與價值,相關問題討論對於世界漢學界也極具參考價值,意義重大。尤其是,譯文集不僅首次收錄了著名學者武內義雄相關《中庸》研究的奠基性文獻學研究全文,更有秦漢思想史著名學者金谷治的宏大深入討論的四篇論文,以及淺野裕一等學者的重新反思與詮釋。本譯文集的出版不僅有助於理解日本漢學發展,也必將推動整個漢學界《中庸》研究的深入討論。
目錄
前言
《易》與〈中庸〉之研究 (武內義雄)
序
一、敘由
二、〈中庸〉與《子思子》
三、《子思子》之分析
四、《子思子》之文獻
五、子思學派思想之發展
六、《子思子》與《論》、《孟》
七、《子思子》與《易傳》
八、《易》之起源及其發展
九、《易》之倫理思想
十、《易》學之變遷
附錄一、《易》韻
附錄二、〈大象〉之特徵
漢儒的著述方式——剖析《禮記》諸篇 (津田左右吉)
一、引言
二、關於〈中庸〉篇
子思學派 (重澤俊郎)
〈中庸〉篇的成書 (板野長八)
序言
一、〈中庸〉篇的概觀
二、〈中庸〉篇的位置
三、結語
〈中庸〉解說 (赤塚忠)
一、〈中庸〉的傳承
二、〈中庸〉的闡明
三、〈中庸〉研究的諸問題
四、〈中庸〉的學說
五、〈中庸〉的成書年代
六、〈中庸〉作為古典的價值
關於〈中庸〉「誠明」章 (赤塚忠)
一、〈中庸〉篇之構成
二、文本批判的論據
三、〈中庸〉篇理解的一個關鍵
四、何謂中庸
五、鬼神章的定位
六、天命 天道
七、「誠者天之道也」的意義
八、鬼神章之意義
九、「明」的問題
十、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十一、首章與誠明章
十二、朱子與〈中庸〉篇
〈中庸〉篇的構成與其思想——尋求個體的方式 (島森哲男)
一、〈中庸〉篇的構成
二、〈中庸〉新本的思想
中與和 (金谷治)
引言
一、中的邏輯
二、中與禮儀
三、和與音樂、與玉
結論
論中庸——其倫理的特徵 (金谷治)
前言
一、中和的倫理
二、關於善
三、極、適中與誠
結論
心中之心——中國古代心理學說的展開 (金谷治)
〈中庸〉之成書 (金谷治)
非受命聖人——〈中庸〉的編撰意圖 (淺野裕一)
本書作者簡介
編譯後記
刁小龍 編譯
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 2008 年)。現任北京師範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史、文獻學、日本漢學、中日交流史等。此前曾訪學美國哈佛大學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教於美國本特利大學(Bentley University)、中國人民大學。所獲獎項、獎學金包括 2014 年全國優秀圖書獎二等獎(《春秋公羊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07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獎學金(Japan Studies Fellowship)。其餘代表論著有:《武威漢簡儀禮整理與研究》(合作整理,北京大學出版社儒藏出土文獻類精華編第 282 冊)、《楊復儀禮學初探》、《鄭玄禮學體系管窺》、《春秋公羊經傳解詁版本小識》與《高泉性潡的僧傳撰述初探— 以〈東渡諸祖傳〉為中心》等。
現代日本中庸研究論文集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饒宗頤國學院漢學譯叢
出版日期 2025-05-25
分類 哲學
定價 HK$228.00
ISBN 9789888913503
頁數 570
本譯文集所收二十世紀日本學者《中庸》研究的相關論文,特點有二:一是本譯文集所收論文,作者都是日本近代、當代著名漢學家,如武內義雄、津田左右吉、金谷治與淺野裕一等;二是相關論文立足文獻學,討論深入,見地深刻,充分展現出日本漢學研究之重大意義與價值,相關問題討論對於世界漢學界也極具參考價值,意義重大。尤其是,譯文集不僅首次收錄了著名學者武內義雄相關《中庸》研究的奠基性文獻學研究全文,更有秦漢思想史著名學者金谷治的宏大深入討論的四篇論文,以及淺野裕一等學者的重新反思與詮釋。本譯文集的出版不僅有助於理解日本漢學發展,也必將推動整個漢學界《中庸》研究的深入討論。
目錄
前言
《易》與〈中庸〉之研究 (武內義雄)
序
一、敘由
二、〈中庸〉與《子思子》
三、《子思子》之分析
四、《子思子》之文獻
五、子思學派思想之發展
六、《子思子》與《論》、《孟》
七、《子思子》與《易傳》
八、《易》之起源及其發展
九、《易》之倫理思想
十、《易》學之變遷
附錄一、《易》韻
附錄二、〈大象〉之特徵
漢儒的著述方式——剖析《禮記》諸篇 (津田左右吉)
一、引言
二、關於〈中庸〉篇
子思學派 (重澤俊郎)
〈中庸〉篇的成書 (板野長八)
序言
一、〈中庸〉篇的概觀
二、〈中庸〉篇的位置
三、結語
〈中庸〉解說 (赤塚忠)
一、〈中庸〉的傳承
二、〈中庸〉的闡明
三、〈中庸〉研究的諸問題
四、〈中庸〉的學說
五、〈中庸〉的成書年代
六、〈中庸〉作為古典的價值
關於〈中庸〉「誠明」章 (赤塚忠)
一、〈中庸〉篇之構成
二、文本批判的論據
三、〈中庸〉篇理解的一個關鍵
四、何謂中庸
五、鬼神章的定位
六、天命 天道
七、「誠者天之道也」的意義
八、鬼神章之意義
九、「明」的問題
十、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十一、首章與誠明章
十二、朱子與〈中庸〉篇
〈中庸〉篇的構成與其思想——尋求個體的方式 (島森哲男)
一、〈中庸〉篇的構成
二、〈中庸〉新本的思想
中與和 (金谷治)
引言
一、中的邏輯
二、中與禮儀
三、和與音樂、與玉
結論
論中庸——其倫理的特徵 (金谷治)
前言
一、中和的倫理
二、關於善
三、極、適中與誠
結論
心中之心——中國古代心理學說的展開 (金谷治)
〈中庸〉之成書 (金谷治)
非受命聖人——〈中庸〉的編撰意圖 (淺野裕一)
本書作者簡介
編譯後記
刁小龍 編譯
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 2008 年)。現任北京師範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史、文獻學、日本漢學、中日交流史等。此前曾訪學美國哈佛大學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教於美國本特利大學(Bentley University)、中國人民大學。所獲獎項、獎學金包括 2014 年全國優秀圖書獎二等獎(《春秋公羊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07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獎學金(Japan Studies Fellowship)。其餘代表論著有:《武威漢簡儀禮整理與研究》(合作整理,北京大學出版社儒藏出土文獻類精華編第 282 冊)、《楊復儀禮學初探》、《鄭玄禮學體系管窺》、《春秋公羊經傳解詁版本小識》與《高泉性潡的僧傳撰述初探— 以〈東渡諸祖傳〉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