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中國歷史通論 (精装珍藏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5-10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18.00

ISBN 9789888912988

頁數 624

試讀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傳統通史敘事,以「通貫詮釋」重構中國史脈絡,首創縱橫雙向專題分析法:縱向剖析部族、封建、帝國三階段特質,橫向解構農業產權、官僚體制等結構性矛盾,引入現代性視角,從前現代到後現代的歷史閱讀中,揭示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困境,同時開創百年通史撰述史反思範式,展現史家主體性思考,一向被視作讀懂中國歷史深層邏輯的必讀書目。



目錄


緒言 我對《中國歷史通論》的考慮 v

前編 專題研討 001

引言 / 002

一 部族時代 / 016

「部族時代」的提出 / 016

部族的出發地:「聚落」 / 019

宗族、部族與「方邦」 / 026

「卡里斯瑪」型權力崇拜 / 033

二 封建時代 / 040

學術史追溯:「封建論」 / 041

由「天下萬國」到「封邦聯盟」 / 046

西周王國:「封邦建國」制 / 055

附論:關於「三代」演進的一種文化分析 / 063

三 大一統帝國時代 / 066

由列國紛爭走向大一統 / 068

「大一統」的歷史鏡像 / 076

「帝國」時代的內部分期 / 082

四 農業產權性質及其演化 / 092

辨析產權問題的思路 / 093

產權的發生學詮釋 / 102

「黔首自實田」辨 / 116

自耕農為「國家佃農」辨 / 124

權力背景下「土地兼併」辨 / 129

五 農業經濟的內環境與外環境 / 139

農業起源概說 / 140

農業發展進程鳥瞰 / 146

小農經濟的歷史合理性 / 162

是甚麼阻礙了經濟的變革 / 172

餘論 / 180

六 特型化的市場與商人階層 / 185

帝國體制下商品生產辨析 / 187

帝國時代消費形態解析 / 219

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 / 234

七 政治構造與政治運作 / 265

辨識政治體制特徵的方法論策略 / 266

「封建」與「郡縣」之辨 / 274

剛柔相濟:帝國政治體制運作機制 / 288

八 中國現代化艱難性的歷史思考 / 319

「問題意識」 / 319

辨識理路 / 326

歷史探源 / 329

餘論 / 343

後 編 回顧與反思 349

一 百年史學建設歷程回顧 / 351

百年史學主題:重新認識中國 / 351

新史學:對科學實證的追求 / 358

詮釋:史家與時代的對話 / 365

餘話 / 375

二 被遺忘的個案:張蔭麟及其《東漢前中國史綱》 / 377

為學貴自闢,莫依門戶側 / 378

眾竅無竅,天然自成 / 389

三 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 / 403

走出低谷的歷史抉擇 / 403

揭開中國社會變革艱難的奧祕 / 409

文後附識 / 416

四 社會歷史認識若干思考 / 420

中國歷史有沒有自己的「謎」 / 421

對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成為科學 / 426

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價值中立」 / 438

不能了結的「情結」 / 449

續 編 後十年思考鱗爪 451

一 呂思勉:「新史學」向社會史的會通實踐 / 452

引子:「燕石」之為寶在識與不識 / 452

梁啟超構建新式中國通史理想的實現 / 458

「新史學」旨趣的豐富和會通 / 467

「思勉人文學術」精神 / 484

二 農業、農民與鄉村社會:農耕文明新審視 / 489

農業生產力研究 / 490

傳統經濟再評價 / 496

農民、鄉村社會的過去與未來 / 504

三 解讀歷史的沉重:評弗蘭克《白銀資本》 / 526

閱讀心理鏡像 / 526

「中心」偏好與「單腳走天下」 / 528

中國不需要「皇帝的新衣」 / 548

四 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 / 558

五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 570

六 時間、空間與經濟理性—《大學中國史》序論 / 588

空間:活躍的歷史大舞台 / 590

時間:變遷不在一朝一夕 / 602

「經濟理性」:在鳥籠子裏跳舞 / 615

增訂本後記 622


作者簡介

王家範

王家範


(1938年9月22日—2020年7月7日),江蘇崑山人,歷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歷史學會理事、副會長。195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961年完成本科學業後留校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助教,歷履講師、副教授、教授、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7月7日在華山醫院逝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主攻中國社會經濟史,側重明清時段與江南地區,於史學認識論與方法論也多有探索。代表作品有《中國歷史通論》《百年顛沛與千年往復》《史家與史學》等。


延伸閱讀

中國歷史通論 (精装珍藏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5-10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18.00

ISBN 9789888912988

頁數 624

試讀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傳統通史敘事,以「通貫詮釋」重構中國史脈絡,首創縱橫雙向專題分析法:縱向剖析部族、封建、帝國三階段特質,橫向解構農業產權、官僚體制等結構性矛盾,引入現代性視角,從前現代到後現代的歷史閱讀中,揭示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困境,同時開創百年通史撰述史反思範式,展現史家主體性思考,一向被視作讀懂中國歷史深層邏輯的必讀書目。



目錄


緒言 我對《中國歷史通論》的考慮 v

前編 專題研討 001

引言 / 002

一 部族時代 / 016

「部族時代」的提出 / 016

部族的出發地:「聚落」 / 019

宗族、部族與「方邦」 / 026

「卡里斯瑪」型權力崇拜 / 033

二 封建時代 / 040

學術史追溯:「封建論」 / 041

由「天下萬國」到「封邦聯盟」 / 046

西周王國:「封邦建國」制 / 055

附論:關於「三代」演進的一種文化分析 / 063

三 大一統帝國時代 / 066

由列國紛爭走向大一統 / 068

「大一統」的歷史鏡像 / 076

「帝國」時代的內部分期 / 082

四 農業產權性質及其演化 / 092

辨析產權問題的思路 / 093

產權的發生學詮釋 / 102

「黔首自實田」辨 / 116

自耕農為「國家佃農」辨 / 124

權力背景下「土地兼併」辨 / 129

五 農業經濟的內環境與外環境 / 139

農業起源概說 / 140

農業發展進程鳥瞰 / 146

小農經濟的歷史合理性 / 162

是甚麼阻礙了經濟的變革 / 172

餘論 / 180

六 特型化的市場與商人階層 / 185

帝國體制下商品生產辨析 / 187

帝國時代消費形態解析 / 219

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 / 234

七 政治構造與政治運作 / 265

辨識政治體制特徵的方法論策略 / 266

「封建」與「郡縣」之辨 / 274

剛柔相濟:帝國政治體制運作機制 / 288

八 中國現代化艱難性的歷史思考 / 319

「問題意識」 / 319

辨識理路 / 326

歷史探源 / 329

餘論 / 343

後 編 回顧與反思 349

一 百年史學建設歷程回顧 / 351

百年史學主題:重新認識中國 / 351

新史學:對科學實證的追求 / 358

詮釋:史家與時代的對話 / 365

餘話 / 375

二 被遺忘的個案:張蔭麟及其《東漢前中國史綱》 / 377

為學貴自闢,莫依門戶側 / 378

眾竅無竅,天然自成 / 389

三 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 / 403

走出低谷的歷史抉擇 / 403

揭開中國社會變革艱難的奧祕 / 409

文後附識 / 416

四 社會歷史認識若干思考 / 420

中國歷史有沒有自己的「謎」 / 421

對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成為科學 / 426

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價值中立」 / 438

不能了結的「情結」 / 449

續 編 後十年思考鱗爪 451

一 呂思勉:「新史學」向社會史的會通實踐 / 452

引子:「燕石」之為寶在識與不識 / 452

梁啟超構建新式中國通史理想的實現 / 458

「新史學」旨趣的豐富和會通 / 467

「思勉人文學術」精神 / 484

二 農業、農民與鄉村社會:農耕文明新審視 / 489

農業生產力研究 / 490

傳統經濟再評價 / 496

農民、鄉村社會的過去與未來 / 504

三 解讀歷史的沉重:評弗蘭克《白銀資本》 / 526

閱讀心理鏡像 / 526

「中心」偏好與「單腳走天下」 / 528

中國不需要「皇帝的新衣」 / 548

四 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 / 558

五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 570

六 時間、空間與經濟理性—《大學中國史》序論 / 588

空間:活躍的歷史大舞台 / 590

時間:變遷不在一朝一夕 / 602

「經濟理性」:在鳥籠子裏跳舞 / 615

增訂本後記 622


作者簡介

王家範

王家範


(1938年9月22日—2020年7月7日),江蘇崑山人,歷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歷史學會理事、副會長。195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961年完成本科學業後留校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助教,歷履講師、副教授、教授、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7月7日在華山醫院逝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主攻中國社會經濟史,側重明清時段與江南地區,於史學認識論與方法論也多有探索。代表作品有《中國歷史通論》《百年顛沛與千年往復》《史家與史學》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