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香江情懷:香港清遺民詩文集選編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1-20

分類 文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48.00

ISBN 9789888912155

頁數 440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清遺民」是指那些在清朝考取進士、獲得官職,但在清亡後拒絕擔任民國政府職務的人。本書選錄了九位香港清遺民的詩文作品,分別是吳道鎔、丁仁長、張學華、陳伯陶、何藻翔、賴際熙、溫肅、岑光樾和江孔殷。選錄標準為選取他們在香港居住期間創作的作品,並重點挑選與香港相關且具有歷史價值的詩文,以彰顯他們與香港及各界人士之間的緊密關係。

九位清遺民的生活軌跡各不相同,他們的詩文不僅描繪了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情況,流露出遺民的情感,也反映了民初香港的社會風貌。書中提供這些清遺民的生平簡介,並為各篇詩文附上註釋和簡析,通俗易懂,便於讀者理解。



目錄


序/劉智鵬

錦茵一角伴爐香——序《香江情懷:香港清遺民詩文集選編》/陳煒舜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吳道鎔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高楚香家傳〉(1925)[附]〈同年梁文忠公歿數年矣,高君隱琴以其墨跡裝裱成卷,敬題三絕句〉(1925)

2. 〈宋臺秋唱序〉(1917)[附]〈和蘇選樓澤東自題宋臺秋唱圖〉(1917)

3. 〈避地香江偶成〉(1911)

4. 〈移居龍湫,潛客辱以詩賀,次韻奉答〉(1912)

5. 〈跫公有「亂離身世一琴多」之句,而復以詩乞琴於方拱垣,廣文人咸怪之。為詩釋其意,並質九龍真逸〉(1912)

6. 〈夜過真逸宅聽跫公彈琴〉(1912)

7. 〈癸丑夏再避亂油麻地,暑夜不寐,望香江燈火一絕〉(1913)

8. 〈丙辰端節後感賦二首〉(1916)

9. 〈闇公詠明遺民詩,漫題其後〉(1918)

10. 〈辛亥癸亥,歲星一周,避地香海凡六度,歲暮小病,元旦試筆〉(1923)

第二章  丁仁長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偕澹盦、闇公、跫廬訪九龍山居,和真逸二首〉(1913)

2. 〈丙辰二月,港樓與真逸、闇公晤談三首〉(1916)

3. 〈昔在一首贈闇公,時同客香港興漢道〉(1916)

4. 〈五月十二日會飲荔垞寓齋〉(1916)

5. 〈闇公、荔垞招飲放歌〉(1916)

6. 〈客港日為真逸校東官《宋遺民錄》,既里旋,真逸以祀秋曉先生生日詩見示索和,賦此卻寄〉(1917)

7. 〈為杜鵑菴主題春心圖〉(1919)

8. 〈滋田約同澹庵、闇公、真逸遊屯門〉(1920)

9. 〈毅夫館丈以癸亥三月奉詔入直,僕方居憂,未與祖筵。今夏奔問行在,從容話舊,賦簡四首〉(1925)

第三章  張學華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瓜廬詩賸序〉(1931)

2. 〈輓許稚筠寺丞〉(1912)

3. 〈除日九龍山人惠酥醪菜白沙鴨賦謝〉(1913)

4. 〈次韻答許少筠見贈〉(1913)

5. 〈乙卯元日〉(1915)

6. 〈重陽日與次嚴、少筠、季裴、伯端、叔文太平山頂登高〉(1916)

7. 〈丙辰元日〉(1916)

8. 〈和香輪〉(1916)

9. 〈丁丑七月避兵香港,寓薄扶林,覺公寄示南灣晚眺詩,依韻和作〉(1937)

10. 〈將之澳門,留別同人〉(1938)

11. 〈留別居停了因道長〉(1938)

第四章  陳伯陶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御賞福壽字四品卿銜吳君理卿墓碑銘〉(1916)

2. 〈誥授榮祿大夫廣東勸業道陳公墓碑銘〉(1930)

3. 〈九龍城宋王臺新築石垣記〉(1915)

[附]〈宋皇臺懷古並序〉(1913)

4. 〈槃園記〉(1924)

5. 〈避地香港作〉(1911)

6. 〈紅磡新居成,移家感賦〉(1912)

7. 〈九龍山居作〉(1913)[附]〈登九龍城放歌〉(1913)、〈鶴嶺散步〉(1913)

8. 〈闇公、跫公同澹庵、潛客二老過九龍山居〉(1913)

9. 〈丙辰正月六日,與李君瑞琴、張君魯齋、暨闇公、智公同遊沙田,李君為言黎悅真居士擬築靜室山中,悼古傷今,慨然有作〉(1916)

10. 〈遊杯渡寺〉(1916)[附]〈遊屯門青山贈陳春亭居士〉(1916)

第五章  何藻翔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香港走送圓默道人北行,歸途舟中口占卻寄〉(1913)

2. 〈甲寅人日宿九龍山人家題壁〉(1914)

3. 〈阿彬律道山樓夜話述呈長素工部〉(1914)

4. 〈九月十七日宋皇臺祝趙秋曉先生生日和九龍真逸〉(1916)

5. 〈贈莫六〉(1924)

6. 〈中元後一夕愚公簃玩月〉(1924)[附]〈北山亭看菊〉(1924)

7. 〈自清風臺晚步歸口占〉(1925)

8. 〈隨齋主人石塘侍宴應教三首〉(1925)

9. 〈餘生〉(1929)[附]〈自贈〉

10. 〈鄧生爾疋藏鄺海雪綠綺琴,近卜居大埔,以名其園〉(1929)

11. 〈六月十六夜床上口占,贈別英港教育司羅富士,戲效俳體〉(1930)

第六章  賴際熙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籌建崇聖書堂序〉(1923)

2. 〈送檗老副憲同年奉召入直南齋序〉(1923)

3. 〈崇正同人系譜序〉(1925)

4. 〈清誥授朝議大夫香港定例局議員少岐周府君墓表〉(1926)

5. 〈周埈年先生大廈落成頌〉

6. 〈利公希慎墓表〉(1928)

7.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輯識第一期序〉(1932)

8. 〈東蓮覺苑祖堂記〉(1935)

9. 〈登宋王臺作〉(1913)

10. 〈輓丁伯厚前輩〉(1926)

第七章  溫肅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岑伯銘六十壽序〉(1919)

2. 〈香港東華醫院六十週紀念記〉(1930)

3.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說詩〉(1930)

4. 〈陳子丹墓誌銘〉(1935)

[附]〈題寒木春華齋詩集〉(1931)

5. 〈題劉伯端心影詞〉(1920)

6. 〈壽馮平山七十〉(1929)

7. 〈金文泰去思頌並序〉(1929)

8. 〈題陳向元泰寧去思圖〉(1930)

9. 〈題崔伯樾是詩簃圖〉

第八章  岑光樾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清封恭人李氏墓表〉(1926)

2. 〈鄧母曾太宜人墓表〉(1928)

3. 〈為商藻亭同年書畫展覽致詞〉(1949)

4. 〈朱聘三同年七十生日〉(1939)

5. 〈題胡伯孝湖濱偕隱圖〉(1940)

6. 〈辛巳十一月香江紀事〉(1941)

7. 〈寄江霞公同年〉(1945)

8. 〈成達中學校歌〉(1947)

9. 〈題溫檗菴癸卯奉召入值南齋香江送別圖〉(1949)

10. 〈己亥生朝感賦〉(1959)

11. 〈輓李鳳坡校長〉(1960)

12. 〈胡恒錦博士園菊盛開招飲〉

第九章  江孔殷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今年新曆以九月廿五為中秋節,港居書感〉(1912)

2. 〈九龍新居頗有轇轕感賦〉(1925)

3. 〈聞香江漢文學院觀成有日,喜賦柬荔老、徽老、敏仲、鳳坡〉(1926)

4. 〈重陽後一日,南社諸子有九龍石鼓山莫氏墅集之約,余先期歸廣州,和卻寄〉(1926)

5. 〈循環日報五十四週紀念徵詩〉(1928)

6. 〈香港華星發刊一時紙貴,今已屆二百期特刊矣,緯孟索詩,以此壯之〉(1929)

7. 〈香港華字日報七十一週紀盛,柬緯孟記者〉(1934)

8. 〈己卯香江夏曆元旦〉(1939)

9. 〈丙寅年避地香海,曾為寒瓊題洪北江夏令食單,稿佚,病起補述〉(1940)

10. 〈九龍侯王廟寶漢酒家題詞書後〉(1939—1940)

後記


作者簡介

崔文翰

崔文翰


香港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伍倫貢學院人文學院署理院長。研究興趣包括明清至民國史、香港史、學術思想史、文化史等。著作散見於內地及港台等地的學術刊物。


延伸閱讀

香江情懷:香港清遺民詩文集選編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1-20

分類 文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48.00

ISBN 9789888912155

頁數 440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清遺民」是指那些在清朝考取進士、獲得官職,但在清亡後拒絕擔任民國政府職務的人。本書選錄了九位香港清遺民的詩文作品,分別是吳道鎔、丁仁長、張學華、陳伯陶、何藻翔、賴際熙、溫肅、岑光樾和江孔殷。選錄標準為選取他們在香港居住期間創作的作品,並重點挑選與香港相關且具有歷史價值的詩文,以彰顯他們與香港及各界人士之間的緊密關係。

九位清遺民的生活軌跡各不相同,他們的詩文不僅描繪了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情況,流露出遺民的情感,也反映了民初香港的社會風貌。書中提供這些清遺民的生平簡介,並為各篇詩文附上註釋和簡析,通俗易懂,便於讀者理解。



目錄


序/劉智鵬

錦茵一角伴爐香——序《香江情懷:香港清遺民詩文集選編》/陳煒舜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吳道鎔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高楚香家傳〉(1925)[附]〈同年梁文忠公歿數年矣,高君隱琴以其墨跡裝裱成卷,敬題三絕句〉(1925)

2. 〈宋臺秋唱序〉(1917)[附]〈和蘇選樓澤東自題宋臺秋唱圖〉(1917)

3. 〈避地香江偶成〉(1911)

4. 〈移居龍湫,潛客辱以詩賀,次韻奉答〉(1912)

5. 〈跫公有「亂離身世一琴多」之句,而復以詩乞琴於方拱垣,廣文人咸怪之。為詩釋其意,並質九龍真逸〉(1912)

6. 〈夜過真逸宅聽跫公彈琴〉(1912)

7. 〈癸丑夏再避亂油麻地,暑夜不寐,望香江燈火一絕〉(1913)

8. 〈丙辰端節後感賦二首〉(1916)

9. 〈闇公詠明遺民詩,漫題其後〉(1918)

10. 〈辛亥癸亥,歲星一周,避地香海凡六度,歲暮小病,元旦試筆〉(1923)

第二章  丁仁長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偕澹盦、闇公、跫廬訪九龍山居,和真逸二首〉(1913)

2. 〈丙辰二月,港樓與真逸、闇公晤談三首〉(1916)

3. 〈昔在一首贈闇公,時同客香港興漢道〉(1916)

4. 〈五月十二日會飲荔垞寓齋〉(1916)

5. 〈闇公、荔垞招飲放歌〉(1916)

6. 〈客港日為真逸校東官《宋遺民錄》,既里旋,真逸以祀秋曉先生生日詩見示索和,賦此卻寄〉(1917)

7. 〈為杜鵑菴主題春心圖〉(1919)

8. 〈滋田約同澹庵、闇公、真逸遊屯門〉(1920)

9. 〈毅夫館丈以癸亥三月奉詔入直,僕方居憂,未與祖筵。今夏奔問行在,從容話舊,賦簡四首〉(1925)

第三章  張學華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瓜廬詩賸序〉(1931)

2. 〈輓許稚筠寺丞〉(1912)

3. 〈除日九龍山人惠酥醪菜白沙鴨賦謝〉(1913)

4. 〈次韻答許少筠見贈〉(1913)

5. 〈乙卯元日〉(1915)

6. 〈重陽日與次嚴、少筠、季裴、伯端、叔文太平山頂登高〉(1916)

7. 〈丙辰元日〉(1916)

8. 〈和香輪〉(1916)

9. 〈丁丑七月避兵香港,寓薄扶林,覺公寄示南灣晚眺詩,依韻和作〉(1937)

10. 〈將之澳門,留別同人〉(1938)

11. 〈留別居停了因道長〉(1938)

第四章  陳伯陶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御賞福壽字四品卿銜吳君理卿墓碑銘〉(1916)

2. 〈誥授榮祿大夫廣東勸業道陳公墓碑銘〉(1930)

3. 〈九龍城宋王臺新築石垣記〉(1915)

[附]〈宋皇臺懷古並序〉(1913)

4. 〈槃園記〉(1924)

5. 〈避地香港作〉(1911)

6. 〈紅磡新居成,移家感賦〉(1912)

7. 〈九龍山居作〉(1913)[附]〈登九龍城放歌〉(1913)、〈鶴嶺散步〉(1913)

8. 〈闇公、跫公同澹庵、潛客二老過九龍山居〉(1913)

9. 〈丙辰正月六日,與李君瑞琴、張君魯齋、暨闇公、智公同遊沙田,李君為言黎悅真居士擬築靜室山中,悼古傷今,慨然有作〉(1916)

10. 〈遊杯渡寺〉(1916)[附]〈遊屯門青山贈陳春亭居士〉(1916)

第五章  何藻翔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香港走送圓默道人北行,歸途舟中口占卻寄〉(1913)

2. 〈甲寅人日宿九龍山人家題壁〉(1914)

3. 〈阿彬律道山樓夜話述呈長素工部〉(1914)

4. 〈九月十七日宋皇臺祝趙秋曉先生生日和九龍真逸〉(1916)

5. 〈贈莫六〉(1924)

6. 〈中元後一夕愚公簃玩月〉(1924)[附]〈北山亭看菊〉(1924)

7. 〈自清風臺晚步歸口占〉(1925)

8. 〈隨齋主人石塘侍宴應教三首〉(1925)

9. 〈餘生〉(1929)[附]〈自贈〉

10. 〈鄧生爾疋藏鄺海雪綠綺琴,近卜居大埔,以名其園〉(1929)

11. 〈六月十六夜床上口占,贈別英港教育司羅富士,戲效俳體〉(1930)

第六章  賴際熙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籌建崇聖書堂序〉(1923)

2. 〈送檗老副憲同年奉召入直南齋序〉(1923)

3. 〈崇正同人系譜序〉(1925)

4. 〈清誥授朝議大夫香港定例局議員少岐周府君墓表〉(1926)

5. 〈周埈年先生大廈落成頌〉

6. 〈利公希慎墓表〉(1928)

7.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輯識第一期序〉(1932)

8. 〈東蓮覺苑祖堂記〉(1935)

9. 〈登宋王臺作〉(1913)

10. 〈輓丁伯厚前輩〉(1926)

第七章  溫肅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岑伯銘六十壽序〉(1919)

2. 〈香港東華醫院六十週紀念記〉(1930)

3.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說詩〉(1930)

4. 〈陳子丹墓誌銘〉(1935)

[附]〈題寒木春華齋詩集〉(1931)

5. 〈題劉伯端心影詞〉(1920)

6. 〈壽馮平山七十〉(1929)

7. 〈金文泰去思頌並序〉(1929)

8. 〈題陳向元泰寧去思圖〉(1930)

9. 〈題崔伯樾是詩簃圖〉

第八章  岑光樾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清封恭人李氏墓表〉(1926)

2. 〈鄧母曾太宜人墓表〉(1928)

3. 〈為商藻亭同年書畫展覽致詞〉(1949)

4. 〈朱聘三同年七十生日〉(1939)

5. 〈題胡伯孝湖濱偕隱圖〉(1940)

6. 〈辛巳十一月香江紀事〉(1941)

7. 〈寄江霞公同年〉(1945)

8. 〈成達中學校歌〉(1947)

9. 〈題溫檗菴癸卯奉召入值南齋香江送別圖〉(1949)

10. 〈己亥生朝感賦〉(1959)

11. 〈輓李鳳坡校長〉(1960)

12. 〈胡恒錦博士園菊盛開招飲〉

第九章  江孔殷

一、生平簡介

二、作品選讀

1. 〈今年新曆以九月廿五為中秋節,港居書感〉(1912)

2. 〈九龍新居頗有轇轕感賦〉(1925)

3. 〈聞香江漢文學院觀成有日,喜賦柬荔老、徽老、敏仲、鳳坡〉(1926)

4. 〈重陽後一日,南社諸子有九龍石鼓山莫氏墅集之約,余先期歸廣州,和卻寄〉(1926)

5. 〈循環日報五十四週紀念徵詩〉(1928)

6. 〈香港華星發刊一時紙貴,今已屆二百期特刊矣,緯孟索詩,以此壯之〉(1929)

7. 〈香港華字日報七十一週紀盛,柬緯孟記者〉(1934)

8. 〈己卯香江夏曆元旦〉(1939)

9. 〈丙寅年避地香海,曾為寒瓊題洪北江夏令食單,稿佚,病起補述〉(1940)

10. 〈九龍侯王廟寶漢酒家題詞書後〉(1939—1940)

後記


作者簡介

崔文翰

崔文翰


香港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伍倫貢學院人文學院署理院長。研究興趣包括明清至民國史、香港史、學術思想史、文化史等。著作散見於內地及港台等地的學術刊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