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醫道鏡詮:香港道醫‧中醫‧中藥文化史略(套裝)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醫道鏡詮

出版日期 2022-06-28

分類 中醫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688.00

ISBN 2248800067467

頁數 796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道醫卷:本卷為首次以香港道醫為題材的專卷,內容包括道醫源流、香港近百多年來道醫發展情況,諸如道醫藥及相關診症服務、醫藥條例對道醫的衝擊、道醫發展現況等,通過大量報章圖片,以圖說史、客觀呈現道醫在香港發展的概況。此外,文中又簡述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以見道醫在香港中醫藥發展史上有着特殊角色。書末附有詳盡的道醫、中醫、中藥大事年表,方便讀者檢索,一目了然。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醫卷:本卷簡介早期香港的醫藥衞生情況,宏觀梳理香港這百多年來中醫發展,以及歷年中醫大事,例如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中醫改革、禁止醫眼事件、爭取在大學增設中醫課程、立法規管中醫藥、中醫教育改革、中西醫結合治療等,另有附錄簡介中醫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醫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藥卷:本卷簡述了中藥材的理論概念,梳理香港各時期的中藥業發展概況,包括商行運作、南北西土藥材運用、參茸燕窩貿易、中成藥的經營和發展、養生保健文化等。書末附有中藥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藥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目錄


《醫道鏡詮:香港道醫文化史略》

前言

劉志鵬序

霍宗傑序

詹華強序

編委會


第一章香港之道醫發展

前言 道醫源流概況 

一、近代廣東道脈南移與香港道醫發展 

二、香港之道醫服務 

三、道醫的延伸:製藥與中醫診症服務 

四、道醫的衝擊—《中醫藥條例》

五、道醫的現況 

六、當代道醫發展契機:兩次瘟疫的危與機


第二章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

一、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宮觀 

二、提供道醫術的宮觀

附錄:香港道醫、中醫、中藥發展大事記


《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

第一章 古代香港居民之醫藥衞生概況

一、中醫學的基本理論 

二、香港飲食文化與醫療的關係 

三、香港傳統節俗與醫療的關係 


第二章 香港開埠初期的中醫發展(1840-1900)

一、開埠初年的中醫與華人醫療情況 

二、本地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 

三、東華醫院成立初期的醫療服務情況 

四、早期香港中醫的行業地位及服務範圍 

五、中醫的衝擊:香港鼠疫事件與中醫全面變革的關係 

六、針對中醫體系內對東華醫院的不平等改革 


第三章 二十世初的香港中醫發展(1900-1930)

一、本地傳染病與中醫的關係 

二、跌打治療與香港社會的關係 

三、東華醫院擴張:廣華醫院與東華東院 

四、東華三院合併後的挑戰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民間中醫在香港的發展 


第四章 二戰前及日佔時期的香港中醫(1930-1945)

一、中醫的傳播與相容 

二、清末民初反中醫風潮與香港中醫的社會地位及發展

三、1930 年代—香港中醫業首個發展輝煌的年代 

四、抗日戰爭與日佔時期的中醫發展 


第五章 戰後至五十年代的香港中醫(1945-1960)

一、香港中醫團體 

二、香港中醫教育 

三、贈醫施藥 

四、中醫界學術爭鳴 

五、香港中醫的國際交流 


第六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中醫( 1950-1980)

一、北方學派風氣的興起與融合 

二、風土病與治療方法 

三、禁止中醫醫眼事件 

四、爭取在大學開設中醫學系 

五、繼往開來的發展

六、中醫戒毒 

七、跌打特色 

八、國際交流 

九、大型中醫藥展覽 


第七章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中醫業的巨變(1980-1998)

一、1970 年代的香港社會發展與轉變 

二、立法規管中醫藥

三、中醫學習納入高等院校教育體制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

五、建立社區診所與中醫醫院

六、香港中醫教育單位沿革

附錄 中醫團體簡史

一、中醫團體成立年表 

二、中醫團體概況


《醫道鏡詮:香港中藥文化史略》

第一章 中藥材的理論概念


第二章 香港中藥業發展概況:從藥材到藥商

一、香港開埠早期的中藥業發展(1840-1890) 

二、商行的力量(1900-1930) 

三、運用土藥材(1930-1945)

四、戰後初期的中藥業(1945-1950)

五、新中國成立與內地及香港藥材貿易(1950-1960)

六、現代中藥業的危與機(1960-1980)


第三章 香港參茸、燕窩貿易

前言:低廉與名貴—粗藥與幼藥的概念 

一、香港名貴藥品貿易 

二、本地名貴藥品的應用 


第四章 香港中成藥業發展

一、中成藥的理論概念 

二、開埠初期的發展 

三、香港的藥業經營規模 

四、二十世紀初的中成藥業(1900-1940) 

五、日佔時期的中成藥業(1941-1945) 

六、現代香港中成藥發展(1946-2000) 

七、二十一世紀中成藥新面向:邁向科學及專業化發展


第五章 香港養生保健品文化發展

一、養生保健與「治未病」觀念 

二、「藥食同源」:人體與自然的均衡關係 

三、本地養生文化發展 


附錄一:香港藥材街、參茸燕窩街及草藥園

一、藥材街、參茸燕窩街(高陞街、文咸街一帶)

二、本地草藥園及相關博物館 


附錄二:中藥團體簡史

結論:香港道醫、中醫、中藥傳統與風俗

後記


延伸閱讀

醫道鏡詮:香港道醫‧中醫‧中藥文化史略(套裝)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醫道鏡詮

出版日期 2022-06-28

分類 中醫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688.00

ISBN 2248800067467

頁數 796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道醫卷:本卷為首次以香港道醫為題材的專卷,內容包括道醫源流、香港近百多年來道醫發展情況,諸如道醫藥及相關診症服務、醫藥條例對道醫的衝擊、道醫發展現況等,通過大量報章圖片,以圖說史、客觀呈現道醫在香港發展的概況。此外,文中又簡述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以見道醫在香港中醫藥發展史上有着特殊角色。書末附有詳盡的道醫、中醫、中藥大事年表,方便讀者檢索,一目了然。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醫卷:本卷簡介早期香港的醫藥衞生情況,宏觀梳理香港這百多年來中醫發展,以及歷年中醫大事,例如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中醫改革、禁止醫眼事件、爭取在大學增設中醫課程、立法規管中醫藥、中醫教育改革、中西醫結合治療等,另有附錄簡介中醫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醫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中藥卷:本卷簡述了中藥材的理論概念,梳理香港各時期的中藥業發展概況,包括商行運作、南北西土藥材運用、參茸燕窩貿易、中成藥的經營和發展、養生保健文化等。書末附有中藥相關團體簡史,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對香港中藥業所作的貢獻。全書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有很高的參考與實用價值。




目錄


《醫道鏡詮:香港道醫文化史略》

前言

劉志鵬序

霍宗傑序

詹華強序

編委會


第一章香港之道醫發展

前言 道醫源流概況 

一、近代廣東道脈南移與香港道醫發展 

二、香港之道醫服務 

三、道醫的延伸:製藥與中醫診症服務 

四、道醫的衝擊—《中醫藥條例》

五、道醫的現況 

六、當代道醫發展契機:兩次瘟疫的危與機


第二章香港的宮觀與道醫服務

一、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宮觀 

二、提供道醫術的宮觀

附錄:香港道醫、中醫、中藥發展大事記


《醫道鏡詮:香港中醫文化史略》

第一章 古代香港居民之醫藥衞生概況

一、中醫學的基本理論 

二、香港飲食文化與醫療的關係 

三、香港傳統節俗與醫療的關係 


第二章 香港開埠初期的中醫發展(1840-1900)

一、開埠初年的中醫與華人醫療情況 

二、本地中醫醫療體系的建立 

三、東華醫院成立初期的醫療服務情況 

四、早期香港中醫的行業地位及服務範圍 

五、中醫的衝擊:香港鼠疫事件與中醫全面變革的關係 

六、針對中醫體系內對東華醫院的不平等改革 


第三章 二十世初的香港中醫發展(1900-1930)

一、本地傳染病與中醫的關係 

二、跌打治療與香港社會的關係 

三、東華醫院擴張:廣華醫院與東華東院 

四、東華三院合併後的挑戰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民間中醫在香港的發展 


第四章 二戰前及日佔時期的香港中醫(1930-1945)

一、中醫的傳播與相容 

二、清末民初反中醫風潮與香港中醫的社會地位及發展

三、1930 年代—香港中醫業首個發展輝煌的年代 

四、抗日戰爭與日佔時期的中醫發展 


第五章 戰後至五十年代的香港中醫(1945-1960)

一、香港中醫團體 

二、香港中醫教育 

三、贈醫施藥 

四、中醫界學術爭鳴 

五、香港中醫的國際交流 


第六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中醫( 1950-1980)

一、北方學派風氣的興起與融合 

二、風土病與治療方法 

三、禁止中醫醫眼事件 

四、爭取在大學開設中醫學系 

五、繼往開來的發展

六、中醫戒毒 

七、跌打特色 

八、國際交流 

九、大型中醫藥展覽 


第七章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中醫業的巨變(1980-1998)

一、1970 年代的香港社會發展與轉變 

二、立法規管中醫藥

三、中醫學習納入高等院校教育體制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

五、建立社區診所與中醫醫院

六、香港中醫教育單位沿革

附錄 中醫團體簡史

一、中醫團體成立年表 

二、中醫團體概況


《醫道鏡詮:香港中藥文化史略》

第一章 中藥材的理論概念


第二章 香港中藥業發展概況:從藥材到藥商

一、香港開埠早期的中藥業發展(1840-1890) 

二、商行的力量(1900-1930) 

三、運用土藥材(1930-1945)

四、戰後初期的中藥業(1945-1950)

五、新中國成立與內地及香港藥材貿易(1950-1960)

六、現代中藥業的危與機(1960-1980)


第三章 香港參茸、燕窩貿易

前言:低廉與名貴—粗藥與幼藥的概念 

一、香港名貴藥品貿易 

二、本地名貴藥品的應用 


第四章 香港中成藥業發展

一、中成藥的理論概念 

二、開埠初期的發展 

三、香港的藥業經營規模 

四、二十世紀初的中成藥業(1900-1940) 

五、日佔時期的中成藥業(1941-1945) 

六、現代香港中成藥發展(1946-2000) 

七、二十一世紀中成藥新面向:邁向科學及專業化發展


第五章 香港養生保健品文化發展

一、養生保健與「治未病」觀念 

二、「藥食同源」:人體與自然的均衡關係 

三、本地養生文化發展 


附錄一:香港藥材街、參茸燕窩街及草藥園

一、藥材街、參茸燕窩街(高陞街、文咸街一帶)

二、本地草藥園及相關博物館 


附錄二:中藥團體簡史

結論:香港道醫、中醫、中藥傳統與風俗

後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