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浸大中醫經典系列:中醫經典與臨床應用(1)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12-12
分類 中醫學
定價 HK$198.00
ISBN 9789888420766
頁數 328
香港浸會大學舉辦「香港浸會大學中醫經典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的臨床大家,通過浸大中醫藥學院這個平台,分享他們「讀經典、做臨床」的實踐經驗,並與香港中醫藥業界交流,提高學生及業界的臨床醫療水準。
在邀請的各位專家中,其分享的中醫經典內容各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有的專家重點講述的是某病某方的實際應用;有的闡述中醫臨床辨證的精巧之處,如何從細微處著眼,辨得獨處藏奸,抓住疾病的本質關鍵;有的將中醫臨床處方的奧妙娓娓道來,藥雖相近,但透過配伍,療效迥異;更有專家講述的是中醫經典指導下的預防與治療,層層遞進,精妙無比,令人讚歎。
目錄
從毒論治皮膚病 禤國維
「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臨床應用 王琦
關於中醫風咳證治的臨床研究 晁恩祥
中醫藥發展中需要討論的幾個問題 劉敏如
慢阻肺中醫藥治療 張洪春
關於慢性胃病的中醫藥治療 張聲生
我所走過的經方之路
—成就中醫臨床人才的一條捷徑 彭堅
用經方治療臨床各科疾病的經驗體會 彭堅
中醫藥在男科學中的應用 金保方
男性不育症診治策略及中醫藥的選擇 金保方
脾胃濕熱理論和治療的初步研究及其臨床應用 楊春波
隆起糜爛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研究 柯曉
慢性胃病中醫診療策略 王垂傑
溫病鬱熱病機理論在雜病論治中的運用 艾軍
從《四聖心源》解讀黃元御的用藥思路 黃斌
仲景經方在慢性胃腸疾病臨證中運用的體會 勞紹賢
中醫治療糖尿病再實踐再思考 李賽美
從五辨談中醫臨床思維 李燦東
呂愛平教授
呂愛平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講座教授、黃英豪博士中醫藥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歐洲科學院院士。現任國際中醫藥規範研究學會(Good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ssociation, GP-TCM RA)主席,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名詞術語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標准化組織—TC249 中方Mirror Committee 主席,世界太湖文化論壇理事。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基礎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法人代表)、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中藥固體制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中醫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腫瘤的基礎和新藥研發,以及適配子靶向遞送創新藥物研究。曾獲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獎和中國標準突出貢獻獎。發表學術論文600 餘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Science, Biomaterials 等 SCI 收錄論文近400 篇。獲PCT 和 國家發明專利60 餘項。編寫著作30 餘部。先後在Ohio State University、Lund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卞兆祥教授
卞兆祥教授為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講座教授、中醫藥臨床學者、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曾肇添醫藥臨床研究教授及吳文政中醫藥臨床研究所主任、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EQUATOR 中國中心主任,及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多家國際期刊雜誌的副主編及編輯委員。
卞教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學位,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學碩士學位,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學位,自2001 年加入浸大至今。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疾病(如腸易激綜合症,功能性便秘、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的臨床研究,臨床基礎研究及新藥研發。同時卞教授亦是中醫臨床試驗的設計、實施和報告規範方面的先行者。在臨床研究中,他意識到進行高水平中醫藥臨床研究的迫切性,發起成立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後來成為中心首位主任。卞教授在制定中醫藥臨床研究的報告指
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指南包括臨床研究方案制定、臨床試驗註冊、臨床研究結果報告和臨床研究結果的系統評價等。此外,卞教授還成立了旨在提高衞生研究質量及其透明化的EQUATOR 中國中心,以提高包括中醫藥臨床研究在內的衞生研究的總體質量水平。
浸大中醫經典系列:中醫經典與臨床應用(1)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12-12
分類 中醫學
定價 HK$198.00
ISBN 9789888420766
頁數 328
香港浸會大學舉辦「香港浸會大學中醫經典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的臨床大家,通過浸大中醫藥學院這個平台,分享他們「讀經典、做臨床」的實踐經驗,並與香港中醫藥業界交流,提高學生及業界的臨床醫療水準。
在邀請的各位專家中,其分享的中醫經典內容各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有的專家重點講述的是某病某方的實際應用;有的闡述中醫臨床辨證的精巧之處,如何從細微處著眼,辨得獨處藏奸,抓住疾病的本質關鍵;有的將中醫臨床處方的奧妙娓娓道來,藥雖相近,但透過配伍,療效迥異;更有專家講述的是中醫經典指導下的預防與治療,層層遞進,精妙無比,令人讚歎。
目錄
從毒論治皮膚病 禤國維
「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臨床應用 王琦
關於中醫風咳證治的臨床研究 晁恩祥
中醫藥發展中需要討論的幾個問題 劉敏如
慢阻肺中醫藥治療 張洪春
關於慢性胃病的中醫藥治療 張聲生
我所走過的經方之路
—成就中醫臨床人才的一條捷徑 彭堅
用經方治療臨床各科疾病的經驗體會 彭堅
中醫藥在男科學中的應用 金保方
男性不育症診治策略及中醫藥的選擇 金保方
脾胃濕熱理論和治療的初步研究及其臨床應用 楊春波
隆起糜爛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研究 柯曉
慢性胃病中醫診療策略 王垂傑
溫病鬱熱病機理論在雜病論治中的運用 艾軍
從《四聖心源》解讀黃元御的用藥思路 黃斌
仲景經方在慢性胃腸疾病臨證中運用的體會 勞紹賢
中醫治療糖尿病再實踐再思考 李賽美
從五辨談中醫臨床思維 李燦東
呂愛平教授
呂愛平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講座教授、黃英豪博士中醫藥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歐洲科學院院士。現任國際中醫藥規範研究學會(Good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ssociation, GP-TCM RA)主席,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名詞術語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標准化組織—TC249 中方Mirror Committee 主席,世界太湖文化論壇理事。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基礎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法人代表)、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中藥固體制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中醫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腫瘤的基礎和新藥研發,以及適配子靶向遞送創新藥物研究。曾獲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獎和中國標準突出貢獻獎。發表學術論文600 餘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Science, Biomaterials 等 SCI 收錄論文近400 篇。獲PCT 和 國家發明專利60 餘項。編寫著作30 餘部。先後在Ohio State University、Lund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卞兆祥教授
卞兆祥教授為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講座教授、中醫藥臨床學者、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曾肇添醫藥臨床研究教授及吳文政中醫藥臨床研究所主任、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EQUATOR 中國中心主任,及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多家國際期刊雜誌的副主編及編輯委員。
卞教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學位,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學碩士學位,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學位,自2001 年加入浸大至今。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疾病(如腸易激綜合症,功能性便秘、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的臨床研究,臨床基礎研究及新藥研發。同時卞教授亦是中醫臨床試驗的設計、實施和報告規範方面的先行者。在臨床研究中,他意識到進行高水平中醫藥臨床研究的迫切性,發起成立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後來成為中心首位主任。卞教授在制定中醫藥臨床研究的報告指
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指南包括臨床研究方案制定、臨床試驗註冊、臨床研究結果報告和臨床研究結果的系統評價等。此外,卞教授還成立了旨在提高衞生研究質量及其透明化的EQUATOR 中國中心,以提高包括中醫藥臨床研究在內的衞生研究的總體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