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資治通鑒(復刻珍藏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5-25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680.00
ISBN 9789888912773
頁數 9954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奉詔編集,濃縮了戰國至五代期間1300多年的歷史精華,可資人君治理國家的編年史巨著。書名《資治通鑒》,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分為294卷,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此書內容主要是政治史。司馬光把歷史上的君主,根據他們的才能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此外,《資治通鑒》還有許多很有價值的關於軍事、經濟、文化、學術思想、史學等方面的歷史記載。《資治通鑒》所搜集的材料十分豐富,在收集史料、考訂事實、編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潤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孔子《春秋》和《左傳》之後,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對禮樂、制度、歷數、天文、地理等的記述,也是十分詳贍,是瞭解中國古代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基本典籍。
本版附有司馬光《通鑒考異》和元朝胡三省的注釋,由顧頡剛、齊思和、聶崇岐、容肇祖等著名歷史學者點校而成。近七十年來,不斷重印,為學術界最權威最通行的整理定本。
目錄
標點資治通鑒說明
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
胡三省新注資治通鑒序
王盤興文署新刊資治通鑒序
宋神宗資治通鑒序
卷第一 周紀一起戊寅(前四○三)盡壬子(前三六九)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紀二起癸丑(前三六八)盡庚子(前三二一)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紀三起辛丑(前三二○)盡癸亥(前二九八)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紀四起甲子(前二九七)盡戊子(前二七三)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紀五起己丑(前二七二)盡乙巳(前二五六)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紀一起丙午(前二五五)盡癸酉(前二二八)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紀二起甲戌(前二二七)盡壬辰(前二○九)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紀三起癸巳(前二○八)盡甲午(前二○七)凡二年
卷第九 漢紀一起乙未(前二○六)盡丙申(前二○五)凡二年
卷第十 漢紀二起丁酉(前二○四)盡戊戌(前二○三)凡二年
卷第十一 漢紀三起己亥(前二○二)盡辛丑(前二○○)凡三年
卷第十二 漢紀四起壬寅(前一九九)盡癸丑(前一八八)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漢紀五起甲寅(前一八七)盡癸亥(前一七八)凡十年
卷第十四 漢紀六起甲子(前一七七)盡辛未(前一七○)凡八年
卷第十五 漢紀七起壬申(前一六九)盡丙戌(前一五五》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漢紀八起丁亥(前一五四)盡庚子(前一四一)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漢紀九起辛丑(前一四○)盡丁未(前一三四)凡七年
卷第十八 漢紀十起戊申(前二三三)盡丙辰(前一二五)凡九年
卷第十九 漢紀十一起丁巳(前一二四)盡壬戌(前一一九)凡六年
卷第二十 漢紀十二起癸亥(前一八)盡辛未(前一一○)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起壬申(前一○九)盡壬午(前九九)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起癸未(前九八)盡甲午(前八七)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起乙未(前八六)盡丙午(前七五)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起丁未(前七四)盡癸丑(前六八)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起甲寅(前六七)盡己未(前六二)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起庚申(前六一)盡壬戌(前五九)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起癸亥(前五八)盡壬申(前四九)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起癸酉(前四八)盡己卯(前四二)凡七年
……
進書表
獎諭詔書
校勘人姓名
司馬光
(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潜虛》等。
資治通鑒(復刻珍藏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5-25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680.00
ISBN 9789888912773
頁數 9954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奉詔編集,濃縮了戰國至五代期間1300多年的歷史精華,可資人君治理國家的編年史巨著。書名《資治通鑒》,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分為294卷,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此書內容主要是政治史。司馬光把歷史上的君主,根據他們的才能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此外,《資治通鑒》還有許多很有價值的關於軍事、經濟、文化、學術思想、史學等方面的歷史記載。《資治通鑒》所搜集的材料十分豐富,在收集史料、考訂事實、編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潤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孔子《春秋》和《左傳》之後,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對禮樂、制度、歷數、天文、地理等的記述,也是十分詳贍,是瞭解中國古代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基本典籍。
本版附有司馬光《通鑒考異》和元朝胡三省的注釋,由顧頡剛、齊思和、聶崇岐、容肇祖等著名歷史學者點校而成。近七十年來,不斷重印,為學術界最權威最通行的整理定本。
目錄
標點資治通鑒說明
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
胡三省新注資治通鑒序
王盤興文署新刊資治通鑒序
宋神宗資治通鑒序
卷第一 周紀一起戊寅(前四○三)盡壬子(前三六九)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紀二起癸丑(前三六八)盡庚子(前三二一)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紀三起辛丑(前三二○)盡癸亥(前二九八)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紀四起甲子(前二九七)盡戊子(前二七三)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紀五起己丑(前二七二)盡乙巳(前二五六)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紀一起丙午(前二五五)盡癸酉(前二二八)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紀二起甲戌(前二二七)盡壬辰(前二○九)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紀三起癸巳(前二○八)盡甲午(前二○七)凡二年
卷第九 漢紀一起乙未(前二○六)盡丙申(前二○五)凡二年
卷第十 漢紀二起丁酉(前二○四)盡戊戌(前二○三)凡二年
卷第十一 漢紀三起己亥(前二○二)盡辛丑(前二○○)凡三年
卷第十二 漢紀四起壬寅(前一九九)盡癸丑(前一八八)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漢紀五起甲寅(前一八七)盡癸亥(前一七八)凡十年
卷第十四 漢紀六起甲子(前一七七)盡辛未(前一七○)凡八年
卷第十五 漢紀七起壬申(前一六九)盡丙戌(前一五五》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漢紀八起丁亥(前一五四)盡庚子(前一四一)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漢紀九起辛丑(前一四○)盡丁未(前一三四)凡七年
卷第十八 漢紀十起戊申(前二三三)盡丙辰(前一二五)凡九年
卷第十九 漢紀十一起丁巳(前一二四)盡壬戌(前一一九)凡六年
卷第二十 漢紀十二起癸亥(前一八)盡辛未(前一一○)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起壬申(前一○九)盡壬午(前九九)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起癸未(前九八)盡甲午(前八七)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起乙未(前八六)盡丙午(前七五)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起丁未(前七四)盡癸丑(前六八)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起甲寅(前六七)盡己未(前六二)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起庚申(前六一)盡壬戌(前五九)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起癸亥(前五八)盡壬申(前四九)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起癸酉(前四八)盡己卯(前四二)凡七年
……
進書表
獎諭詔書
校勘人姓名
司馬光
(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潜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