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旅遊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政治與文化的雙重變奏——五四運動的本事、紀念與詮釋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2-01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28.00
ISBN 9789888860890
頁數 324
「五四」作為一個表現民主、科學精神的文化符號、一個青年學生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象徵、一個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節日,是現代中國最富激情力量的精神源泉。五四現在是,在可見的未來還將是人們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
本書作者歐陽哲生教授長期從事五四運動及其代表人物研究,已出版多本富有影響力的相關著作和編著。本書是他近七八年來研究五四運動論文的最新結集,按內容將收文分為三篇:「本事篇」根據原始文獻或檔案材料,回到歷史現場,客觀呈現五四運動的本來面目;「紀念篇」溯流窮源,系統清理各大黨派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系統,解析五四話語的政治文化蘊含;「詮釋篇」檢視百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歷程,全方位地展現新文化運動的絢麗畫卷,重新估價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目錄
自序 i
本事篇
作為「事件」的五四運動─從檔案文獻看北洋政府對五四運動的處置
一、「火燒趙家樓」細節的偵結 4
二、學生被捕後的審訊、釋放與結案 14
三、學生被捕案的輿論反應及政府對策 31
四、處理學生運動後續發展的舉措 38
五、從錢能訓內閣辭職到拒簽對德和約 46
六、結語 53
從五四時期的「主義」建構到中共初創的行動綱領─五四思想的動態考察
一、「主義」開始引領時代的新潮流 55
二、新思想界轉向對社會主義思潮的探求 63
三、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行動綱領 68
四、餘論:新時期的某些後五四取向 79
蔡元培的新文化構想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蔡元培卷》導言
一、閱讀史與活動史 82
二、解構儒學意識形態 86
三、樹立現代大學理念 92
四、中西融合的文化觀 101
五、一個未完成的思想命題:以美育代宗教 107
六、蔡元培生平編撰、著作整理與研究 112
梁啟超的國際觀與晚年思想轉向——梁啟超著《歐遊心影錄》的思想新解
一、從梁啟超對歐戰的觀察談起 117
二、梁啟超介入東西文化論爭:從缺位到補位 125
三、《歐遊心影錄》的思想取向與挑戰 133
四、結語 149
紀念篇
紀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 1949 年以前各大黨派報刊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圖景
一、研究系報刊紀念「五四」 159
二、國民黨報刊系統紀念「五四」 164
三、共產黨及其左翼報刊紀念「五四」 176
四、中間派自由人士的報刊紀念「五四」 196
五、結語 210
新文化的理想與困窘─蔡元培看五四運動
一、「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 215
二、愛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愛國 221
三、新文化的守護神 226
四、結語 229
詮釋篇
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 關於新文化運動研究的片斷思考
一、新文化運動的語境 233
二、新文化運動的最初定位 237
三、反對孔教的問題 239
四、新文化運動論域之轉變─啟蒙運動 242
五、1990 年代以後新文化運動論域的再次轉向 245
材料、詮釋與價值重估──百年五四運動史研究之檢視
一、五四運動史文獻材料的解讀 253
二、五四運動史:主義與詮釋的交織 259
三、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價值重估」 263
新文化運動的文獻整理與歷史詮釋─編輯《復興文庫‧ 新文化運動》卷之旨趣
一、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定位 276
二、新文化運動的豐富內容 279
三、重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293
附錄
百年回看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人文論壇綜述 299
歐陽哲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曾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學,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處訪學。在《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文化》、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復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古代北京與西方文明》、《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二卷,合著)等。編有:《胡適文集》(十二冊)、《傅斯年文集》(七卷)、《丁文江文集》(七卷)、《復興文庫.新文化運動卷》(七冊)等。主編《海外名家名作叢書》、《人文中國書系》、《京華往事叢書》(Memories of Peking)
政治與文化的雙重變奏——五四運動的本事、紀念與詮釋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2-01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28.00
ISBN 9789888860890
頁數 324
「五四」作為一個表現民主、科學精神的文化符號、一個青年學生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象徵、一個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節日,是現代中國最富激情力量的精神源泉。五四現在是,在可見的未來還將是人們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
本書作者歐陽哲生教授長期從事五四運動及其代表人物研究,已出版多本富有影響力的相關著作和編著。本書是他近七八年來研究五四運動論文的最新結集,按內容將收文分為三篇:「本事篇」根據原始文獻或檔案材料,回到歷史現場,客觀呈現五四運動的本來面目;「紀念篇」溯流窮源,系統清理各大黨派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系統,解析五四話語的政治文化蘊含;「詮釋篇」檢視百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歷程,全方位地展現新文化運動的絢麗畫卷,重新估價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目錄
自序 i
本事篇
作為「事件」的五四運動─從檔案文獻看北洋政府對五四運動的處置
一、「火燒趙家樓」細節的偵結 4
二、學生被捕後的審訊、釋放與結案 14
三、學生被捕案的輿論反應及政府對策 31
四、處理學生運動後續發展的舉措 38
五、從錢能訓內閣辭職到拒簽對德和約 46
六、結語 53
從五四時期的「主義」建構到中共初創的行動綱領─五四思想的動態考察
一、「主義」開始引領時代的新潮流 55
二、新思想界轉向對社會主義思潮的探求 63
三、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行動綱領 68
四、餘論:新時期的某些後五四取向 79
蔡元培的新文化構想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蔡元培卷》導言
一、閱讀史與活動史 82
二、解構儒學意識形態 86
三、樹立現代大學理念 92
四、中西融合的文化觀 101
五、一個未完成的思想命題:以美育代宗教 107
六、蔡元培生平編撰、著作整理與研究 112
梁啟超的國際觀與晚年思想轉向——梁啟超著《歐遊心影錄》的思想新解
一、從梁啟超對歐戰的觀察談起 117
二、梁啟超介入東西文化論爭:從缺位到補位 125
三、《歐遊心影錄》的思想取向與挑戰 133
四、結語 149
紀念篇
紀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 1949 年以前各大黨派報刊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圖景
一、研究系報刊紀念「五四」 159
二、國民黨報刊系統紀念「五四」 164
三、共產黨及其左翼報刊紀念「五四」 176
四、中間派自由人士的報刊紀念「五四」 196
五、結語 210
新文化的理想與困窘─蔡元培看五四運動
一、「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 215
二、愛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愛國 221
三、新文化的守護神 226
四、結語 229
詮釋篇
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 關於新文化運動研究的片斷思考
一、新文化運動的語境 233
二、新文化運動的最初定位 237
三、反對孔教的問題 239
四、新文化運動論域之轉變─啟蒙運動 242
五、1990 年代以後新文化運動論域的再次轉向 245
材料、詮釋與價值重估──百年五四運動史研究之檢視
一、五四運動史文獻材料的解讀 253
二、五四運動史:主義與詮釋的交織 259
三、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價值重估」 263
新文化運動的文獻整理與歷史詮釋─編輯《復興文庫‧ 新文化運動》卷之旨趣
一、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定位 276
二、新文化運動的豐富內容 279
三、重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293
附錄
百年回看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人文論壇綜述 299
歐陽哲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曾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學,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處訪學。在《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文化》、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復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古代北京與西方文明》、《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二卷,合著)等。編有:《胡適文集》(十二冊)、《傅斯年文集》(七卷)、《丁文江文集》(七卷)、《復興文庫.新文化運動卷》(七冊)等。主編《海外名家名作叢書》、《人文中國書系》、《京華往事叢書》(Memories of P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