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香港人的「國家認同」變化與研究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1-25

分類 社會科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28.00

ISBN 9789888860029

頁數 344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從香港開埠到回歸以來,港人的「國家認同」始終與內地的社會變遷息息相關,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幅縮影。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多面,其中既包括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亦包括政治認同,其構成因素中又以「內地經濟與民生狀況」及「內地各項制度狀況」影響最大。本書以同情之了解,志在揭櫫港人「國家認同」變化的深層規律,探尋增強港人「國家認同」之道。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家認同」相關理論與港人「國家認同」特殊性

第一節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理論

第二節 「國家認同」的構建及香港的特殊性

第二章 回歸前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的變化

第一節 英國殖民統治早中期,港人具有離散的民族認同

第二節 英國殖民統治中後期,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逐漸下降

第三章 回歸後的最初十年,港人「國家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一節 港人「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二節 港人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四章 2009年後,港人「國家認同」呈下降趨勢

第一節 2009年至2019年港人「國家認同」呈下降趨勢

第二節 2014年「佔中」後,「香港本土思潮」興起

第三節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人「國家認同」趨向複雜化

第五章 回歸前港人「國家認同」下降及之後難提升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 回歸前社會存在變化使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大跌

第二節 回歸後香港經濟發展放緩及民生問題嚴峻

第三節 「一國兩制」固化了兩地制度差異並使兩地權利和義務不同

第四節 西方文化在香港有深厚的土壤

第六章 2009年之前港人「國家認同」呈上升趨勢的原因

第一節 這時期香港「意識形態」矛盾緩和,政治生態較好

第二節 「意識形態矛盾」緩和,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增強

第三節 這時期國家發展成就集中呈現

第四節 這時期香港與內地融合正面效應突出

第五節 內地支持及政府處理危機得當緩解了經濟民生問題

第六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與教育宣傳產生作用

第七章 2009年至2019年港人「國家認同」掉頭向下的原因

第一節 這時期「意識形態矛盾」加劇及政治生態轉差

第二節 「意識形態」矛盾激化,港人「一國兩制」信心下降

第三節 這時期內地一些事件被大肆渲染,損害了祖國形象

第四節 內地對香港經濟作用減弱,「自由行」負面影響顯現

第五節 兩地融合及特區政府施政失誤加劇經濟民生問題

第六節 這時期國民教育倒退,負面宣傳加強

第八章 2020年後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化的原因及研究結論

第一節 2020年後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化的原因

第二節 研究結論

第三節 提升港人「國家認同」的思路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陳麗君

陳麗君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研究所創始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港澳經濟與政治。從事港澳研究40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廣東省社科基金等項目30多項,主編有《「九七」後的探討—香港經濟及其與內地經濟關係》與《內地金融發展與香港金融》,著有《香港政黨與選舉制度研究》《香港人的價值觀念研究》《澳門經濟》《香港社會關係與社會矛盾研究》《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研究》《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研究》《香港人的「一國兩制」觀念研究》《「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與兩岸統一研究》等,並發表三百餘篇論文及研究報告,20多篇論文或研究報告獲得省部級與國家級獎項。


延伸閱讀

香港人的「國家認同」變化與研究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1-25

分類 社會科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28.00

ISBN 9789888860029

頁數 344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從香港開埠到回歸以來,港人的「國家認同」始終與內地的社會變遷息息相關,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幅縮影。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多面,其中既包括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亦包括政治認同,其構成因素中又以「內地經濟與民生狀況」及「內地各項制度狀況」影響最大。本書以同情之了解,志在揭櫫港人「國家認同」變化的深層規律,探尋增強港人「國家認同」之道。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家認同」相關理論與港人「國家認同」特殊性

第一節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理論

第二節 「國家認同」的構建及香港的特殊性

第二章 回歸前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的變化

第一節 英國殖民統治早中期,港人具有離散的民族認同

第二節 英國殖民統治中後期,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逐漸下降

第三章 回歸後的最初十年,港人「國家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一節 港人「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二節 港人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呈上升趨勢

第四章 2009年後,港人「國家認同」呈下降趨勢

第一節 2009年至2019年港人「國家認同」呈下降趨勢

第二節 2014年「佔中」後,「香港本土思潮」興起

第三節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人「國家認同」趨向複雜化

第五章 回歸前港人「國家認同」下降及之後難提升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 回歸前社會存在變化使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大跌

第二節 回歸後香港經濟發展放緩及民生問題嚴峻

第三節 「一國兩制」固化了兩地制度差異並使兩地權利和義務不同

第四節 西方文化在香港有深厚的土壤

第六章 2009年之前港人「國家認同」呈上升趨勢的原因

第一節 這時期香港「意識形態」矛盾緩和,政治生態較好

第二節 「意識形態矛盾」緩和,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增強

第三節 這時期國家發展成就集中呈現

第四節 這時期香港與內地融合正面效應突出

第五節 內地支持及政府處理危機得當緩解了經濟民生問題

第六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與教育宣傳產生作用

第七章 2009年至2019年港人「國家認同」掉頭向下的原因

第一節 這時期「意識形態矛盾」加劇及政治生態轉差

第二節 「意識形態」矛盾激化,港人「一國兩制」信心下降

第三節 這時期內地一些事件被大肆渲染,損害了祖國形象

第四節 內地對香港經濟作用減弱,「自由行」負面影響顯現

第五節 兩地融合及特區政府施政失誤加劇經濟民生問題

第六節 這時期國民教育倒退,負面宣傳加強

第八章 2020年後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化的原因及研究結論

第一節 2020年後港人「國家認同」複雜化的原因

第二節 研究結論

第三節 提升港人「國家認同」的思路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陳麗君

陳麗君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研究所創始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港澳經濟與政治。從事港澳研究40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廣東省社科基金等項目30多項,主編有《「九七」後的探討—香港經濟及其與內地經濟關係》與《內地金融發展與香港金融》,著有《香港政黨與選舉制度研究》《香港人的價值觀念研究》《澳門經濟》《香港社會關係與社會矛盾研究》《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研究》《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研究》《香港人的「一國兩制」觀念研究》《「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與兩岸統一研究》等,並發表三百餘篇論文及研究報告,20多篇論文或研究報告獲得省部級與國家級獎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