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感世與自適:北洋元首的文學場域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6-25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58.00

ISBN 9789888809974

頁數 416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着眼於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四位北洋元首的詩文。他們有着長期投身軍旅的經歷,對傳統「詩教」也非常重視。


袁世凱最可靠的詩作皆成於清末隱居洹上之時,既流露出對政局的憂心、懷才不遇的憤懣,也表達了流連山水之情。徐世昌出身翰林,清末民初久經官場,閱歷豐富,詩作達六千餘首,但表達的每多山水隱逸的自適之思。段祺瑞的詩歌多作於直皖戰爭以後,有意識地用以感世,內容風格質樸而少雅趣。曹錕自北京政變下野之後,寄情於禪悅、書畫和詩文。其詩作以題畫詠梅為主,不無自辯乃至自悔的動機。


北洋元首詩作中感世與自適宗旨的並存、扞格與消長,固然與民初政體對元首職能之設定與規範關係甚大,卻也視乎各人自身個性與經歷。無論哪一層宗旨,都是北洋元首藉以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他們並試圖透過「詩教」來影響輿論時局、世道人心,乃至建構一己之思想體系。



目錄


何文匯教授序 二七

段昌國教授序 二九


第一章 綜論:元首話語與自我形塑

第一節 北洋元首的文學場域 三七

第二節 北洋詩教:感世與自適 四五

第三節 本書之研究方法與架構 五七

第四節 結語 六〇


第二章 「煙蓑雨笠一漁舟」―― 袁世凱的洹村酬唱因緣

第一節 引言 六四

第二節 袁世凱洹村酬唱詩之文本載體初探 六六

第三節 洹村酬唱詩的文本生成 九四

第四節 詩聚與怡情山林:以《圭塘倡和詩》與《洹村逸興》為中心 一二四

第五節 題照與自我塑造:袁世凱洹村酬唱之後期 一三三

第六節 結語 一四一


第三章 「曠然無身世之累」?―― 徐世昌丁巳和陶詩芻議

第一節 引言 一四六

第二節 重疊與分殊:陶潛背影下的徐世昌 一五〇

第三節 欲飲悄無言:徐世昌丁巳和陶詩之書寫策略 一六八

第四節 結語 一九二


第四章 「國勢飄搖慮陸沉」―― 段祺瑞《正道居集》之感世宗旨探論

第一節 引言 一九六

第二節 段祺瑞正道居諸集版本綜論 一九九

第三節 正道居詩文的感懷主題 二〇九

第四節 正道居詩文的感化主題 二二三

第五節 結語 二三四


第五章 「箇中妙理借梅舒」―― 曹錕詩文所見仁論初探

第一節 引言 二四八

第二節 曹錕著作概述 二五〇

第三節 曹錕仁論內涵梳理 二五六

第四節 從墨梅題詠看曹錕對仁論的表述 二七四

第五節 結語 二九四


第六章 餘論:古典詩教的現代延續 二九九


附錄:北洋元首詩文新輯

附錄一 新輯《洹村酬唱》 三一六

附:酬唱詩人簡介 三四一

附錄二 徐世昌丁巳和陶詩 三四三

附錄三 段祺瑞佚文補輯 三五〇

附錄四 曹錕詩文輯錄 三五六

主要參考書目 三九八

後記 四〇八


作者簡介

陳煒舜

陳煒舜


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術興趣主要在於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編著有《屈騷纂緒》《從荷馬到但丁》《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世俗想像與歷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明代後期楚辭接受研究論集》《段祺瑞正道居詩文註解》《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等書二十餘種,並於海內外研討會及期刊上發表論文近二百篇。暇時從事專欄寫作,結集出版者有《神話傳說筆記》《先民有作─—古逸詩析註》《卿雲光華:列朝帝王詩漫談》《薇紫欒紅稿︰臺北研修假期雜詠》等。


延伸閱讀

感世與自適:北洋元首的文學場域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6-25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58.00

ISBN 9789888809974

頁數 416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着眼於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四位北洋元首的詩文。他們有着長期投身軍旅的經歷,對傳統「詩教」也非常重視。


袁世凱最可靠的詩作皆成於清末隱居洹上之時,既流露出對政局的憂心、懷才不遇的憤懣,也表達了流連山水之情。徐世昌出身翰林,清末民初久經官場,閱歷豐富,詩作達六千餘首,但表達的每多山水隱逸的自適之思。段祺瑞的詩歌多作於直皖戰爭以後,有意識地用以感世,內容風格質樸而少雅趣。曹錕自北京政變下野之後,寄情於禪悅、書畫和詩文。其詩作以題畫詠梅為主,不無自辯乃至自悔的動機。


北洋元首詩作中感世與自適宗旨的並存、扞格與消長,固然與民初政體對元首職能之設定與規範關係甚大,卻也視乎各人自身個性與經歷。無論哪一層宗旨,都是北洋元首藉以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他們並試圖透過「詩教」來影響輿論時局、世道人心,乃至建構一己之思想體系。



目錄


何文匯教授序 二七

段昌國教授序 二九


第一章 綜論:元首話語與自我形塑

第一節 北洋元首的文學場域 三七

第二節 北洋詩教:感世與自適 四五

第三節 本書之研究方法與架構 五七

第四節 結語 六〇


第二章 「煙蓑雨笠一漁舟」―― 袁世凱的洹村酬唱因緣

第一節 引言 六四

第二節 袁世凱洹村酬唱詩之文本載體初探 六六

第三節 洹村酬唱詩的文本生成 九四

第四節 詩聚與怡情山林:以《圭塘倡和詩》與《洹村逸興》為中心 一二四

第五節 題照與自我塑造:袁世凱洹村酬唱之後期 一三三

第六節 結語 一四一


第三章 「曠然無身世之累」?―― 徐世昌丁巳和陶詩芻議

第一節 引言 一四六

第二節 重疊與分殊:陶潛背影下的徐世昌 一五〇

第三節 欲飲悄無言:徐世昌丁巳和陶詩之書寫策略 一六八

第四節 結語 一九二


第四章 「國勢飄搖慮陸沉」―― 段祺瑞《正道居集》之感世宗旨探論

第一節 引言 一九六

第二節 段祺瑞正道居諸集版本綜論 一九九

第三節 正道居詩文的感懷主題 二〇九

第四節 正道居詩文的感化主題 二二三

第五節 結語 二三四


第五章 「箇中妙理借梅舒」―― 曹錕詩文所見仁論初探

第一節 引言 二四八

第二節 曹錕著作概述 二五〇

第三節 曹錕仁論內涵梳理 二五六

第四節 從墨梅題詠看曹錕對仁論的表述 二七四

第五節 結語 二九四


第六章 餘論:古典詩教的現代延續 二九九


附錄:北洋元首詩文新輯

附錄一 新輯《洹村酬唱》 三一六

附:酬唱詩人簡介 三四一

附錄二 徐世昌丁巳和陶詩 三四三

附錄三 段祺瑞佚文補輯 三五〇

附錄四 曹錕詩文輯錄 三五六

主要參考書目 三九八

後記 四〇八


作者簡介

陳煒舜

陳煒舜


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術興趣主要在於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編著有《屈騷纂緒》《從荷馬到但丁》《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世俗想像與歷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明代後期楚辭接受研究論集》《段祺瑞正道居詩文註解》《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等書二十餘種,並於海內外研討會及期刊上發表論文近二百篇。暇時從事專欄寫作,結集出版者有《神話傳說筆記》《先民有作─—古逸詩析註》《卿雲光華:列朝帝王詩漫談》《薇紫欒紅稿︰臺北研修假期雜詠》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