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作者將自己治史幾十年來的心得體會,以大家小書的筆法娓娓道來,從「不變」與「萬變」的角度重新剖析中國史之要義,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流,其思辨之靈活精妙,文筆之優美流暢,令人不能不反覆玩味而擊節贊歎。
目錄
第一編 古代中國的骨架
導言:「中國」二字出現在三千年以前………………………002
第一章 疆域/我們生活的土地
第一節 「大九州」與「一尺之棰」…………………………007
第二節 古代中國究竟有多大?………………………………011
第三節 古代中國疆域是怎樣變遷的?………………………016
第四節 古代中央政府如何劃分主要行政區?………………021
第二章 城市/ 幾經變化的都城
第一節 漢朝的長安和洛陽… ………………………………… 026
第二節 北魏孝文帝的遷都與漢化… ………………………… 030
第三節 隋唐時期的兩都… …………………………………… 034
第四節 明朝的兩京並建… …………………………………… 039
第三章 建設/ 土地的連接和分隔
第一節 不只起軍事防衞作用的長城… ……………………… 044
第二節 糧食供應的生命線—運河… ………………………… 048
第三節 古代的交通網絡—馳道… …………………………… 053
第四節 被腐敗「腐蝕」的驛站… …………………………… 057
第二編 古代中國的血肉
導言:籍貫與出生地─你是哪裏人?……………064
第四章 移民/我們從哪裏來,又在哪裏停留?
第一節 何處家山:移民的出發地……………………………069
第二節 深受移民影響的都城文化格局………………………073
第三節 「羌胡」的南遷與五胡亂華…………………………077
第四節 牧業部落的北遷與匈奴的南下劫掠…………………082
第五節 古代人為什麼要遷移?………………………………086
第五章 人口/被政策影響的人口數量
第一節 古代中國究竟有多少人?……………………………092
第二節 貞節觀念與唐朝的寡婦改嫁…………………………097
第三節 為何宋朝的戶口資料裏平均每戶不到三個人?……101
第四節 明朝的戶籍制度與預編了十年的戶籍冊……………105
第六章 人物/ 由人「鑄就」的時代現象
第一節 孔子:歷代統治者肯定的「春秋筆法」… ………… 111
第二節 伏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者… ……………………… 115
第三節 海瑞:為何只有海瑞一位清官?… ………………… 119
第四節 王二:吏統官的奇特現象… ………………………… 124
第五節 燕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129
第七章 外交/ 「開而不放, 傳而不播」的古代人
第一節 與「開放」失之交臂的漢朝… ……………………… 134
第二節 古代中國對外影響如何?… ………………………… 138
第三節 唐朝長安是世界的中心嗎?… ……………………… 143
第三編 古代中國的精神中樞
導言:英明的開國皇帝為何會成為暴君?…………150
第八章 天下/得天下與治天下
第一節 胡服騎射與騎兵時代…………………………………154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大規模屠殺—長平之戰…………………158
第三節 秦始皇與他的標準化…………………………………163
第四節 項羽是劉項逐鹿的失敗者嗎?………………………167
第五節 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可信嗎?…………………174
第六節 「推恩令」背後的政治智慧…………………………178
第七節 最早的「中央巡視」制度……………………………182
第八節 為何劉秀最終能延續漢朝?…………………………187
第九節 為何是趙匡胤的宋朝結束五代?……………………193
第十節 宋朝為何少有軍事政變?……………………………197
第十一節 「厓山之後無中國」嗎?…………………………201
第九章 帝王/ 皇帝的「私事」
第一節 太子:最難定奪的皇室成員… ……………………… 207
第二節 皇后:對皇上影響最大的人… ……………………… 211
第三節 太上皇:皇宮裏的「虛職」… ……………………… 216
第四節 宗室:並不好當的皇親國戚… ……………………… 221
第五節 後事:「視死如生」的傳承… ……………………… 225
第六節 記錄:史書的「官方版本」… ……………………… 229
結語: 我們如何看待中國的史書?………………… 235
葛劍雄
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黃河與中華文明》等,主編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等。
作者將自己治史幾十年來的心得體會,以大家小書的筆法娓娓道來,從「不變」與「萬變」的角度重新剖析中國史之要義,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流,其思辨之靈活精妙,文筆之優美流暢,令人不能不反覆玩味而擊節贊歎。
目錄
第一編 古代中國的骨架
導言:「中國」二字出現在三千年以前………………………002
第一章 疆域/我們生活的土地
第一節 「大九州」與「一尺之棰」…………………………007
第二節 古代中國究竟有多大?………………………………011
第三節 古代中國疆域是怎樣變遷的?………………………016
第四節 古代中央政府如何劃分主要行政區?………………021
第二章 城市/ 幾經變化的都城
第一節 漢朝的長安和洛陽… ………………………………… 026
第二節 北魏孝文帝的遷都與漢化… ………………………… 030
第三節 隋唐時期的兩都… …………………………………… 034
第四節 明朝的兩京並建… …………………………………… 039
第三章 建設/ 土地的連接和分隔
第一節 不只起軍事防衞作用的長城… ……………………… 044
第二節 糧食供應的生命線—運河… ………………………… 048
第三節 古代的交通網絡—馳道… …………………………… 053
第四節 被腐敗「腐蝕」的驛站… …………………………… 057
第二編 古代中國的血肉
導言:籍貫與出生地─你是哪裏人?……………064
第四章 移民/我們從哪裏來,又在哪裏停留?
第一節 何處家山:移民的出發地……………………………069
第二節 深受移民影響的都城文化格局………………………073
第三節 「羌胡」的南遷與五胡亂華…………………………077
第四節 牧業部落的北遷與匈奴的南下劫掠…………………082
第五節 古代人為什麼要遷移?………………………………086
第五章 人口/被政策影響的人口數量
第一節 古代中國究竟有多少人?……………………………092
第二節 貞節觀念與唐朝的寡婦改嫁…………………………097
第三節 為何宋朝的戶口資料裏平均每戶不到三個人?……101
第四節 明朝的戶籍制度與預編了十年的戶籍冊……………105
第六章 人物/ 由人「鑄就」的時代現象
第一節 孔子:歷代統治者肯定的「春秋筆法」… ………… 111
第二節 伏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者… ……………………… 115
第三節 海瑞:為何只有海瑞一位清官?… ………………… 119
第四節 王二:吏統官的奇特現象… ………………………… 124
第五節 燕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129
第七章 外交/ 「開而不放, 傳而不播」的古代人
第一節 與「開放」失之交臂的漢朝… ……………………… 134
第二節 古代中國對外影響如何?… ………………………… 138
第三節 唐朝長安是世界的中心嗎?… ……………………… 143
第三編 古代中國的精神中樞
導言:英明的開國皇帝為何會成為暴君?…………150
第八章 天下/得天下與治天下
第一節 胡服騎射與騎兵時代…………………………………154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大規模屠殺—長平之戰…………………158
第三節 秦始皇與他的標準化…………………………………163
第四節 項羽是劉項逐鹿的失敗者嗎?………………………167
第五節 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可信嗎?…………………174
第六節 「推恩令」背後的政治智慧…………………………178
第七節 最早的「中央巡視」制度……………………………182
第八節 為何劉秀最終能延續漢朝?…………………………187
第九節 為何是趙匡胤的宋朝結束五代?……………………193
第十節 宋朝為何少有軍事政變?……………………………197
第十一節 「厓山之後無中國」嗎?…………………………201
第九章 帝王/ 皇帝的「私事」
第一節 太子:最難定奪的皇室成員… ……………………… 207
第二節 皇后:對皇上影響最大的人… ……………………… 211
第三節 太上皇:皇宮裏的「虛職」… ……………………… 216
第四節 宗室:並不好當的皇親國戚… ……………………… 221
第五節 後事:「視死如生」的傳承… ……………………… 225
第六節 記錄:史書的「官方版本」… ……………………… 229
結語: 我們如何看待中國的史書?………………… 235
葛劍雄
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黃河與中華文明》等,主編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