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中華一萬年(上、中、下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5-25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88.00

ISBN 9789888758623

頁數 880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是普及性著作,文筆淺白,適合中學生。本書把中華歷史溯源至一萬年前陶器發明的時代,用不少篇幅寫夏朝之前的歷史。

簡單樸實的陶器對先民有多大的價值?

女人當家做主的時代是什麼樣子?

古時候的人吃什麼樣的食物?

全書描繪了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各方面,包括政治制度、思想、社會生活等,力圖告訴我們中國如何走到現代。

 

 

目錄


歷史序曲

第一卷 陶鑄文明

華夏第一「陶」

製陶源起的猜想

殉陶者甯封子

陶中乾坤

女媧摶黃土造「人」

鸛、魚、斧組合中的寓意

「四個太陽」

「圓」的世界

傳說中的陶神

第二卷 原始村落

走出洞穴去!

半地穴

民居,在地平線上升起

「高干欄式」建築

榫卯的發明

大地灣的「混凝土」

門·門坎·窄門洞

匏形釜

以土為床

村落有多大

村落構架

部落生活掠影

第三卷 女人天下

8000年前的「中華老祖母」

知母不知父

裏裏外外一把手

豐乳肥臀的女裸像

孤寂的單人葬

和合之美

女性首領的尊嚴

厚葬的小女孩

人母和地母

第四卷 人體包裝

留在陶器上的織品印痕

精緻的紡輪

原始的「腰織機」

絲綢的源頭

無領無袖的「貫頭衣」

「衣」與「裳」

帽·鞋·靴

髮笄和梳子

愛美的天性

第五卷 農耕初始

「南稻北粟」

稻的人工育種

北方的粟和稷

「高高」的紅高粱

「圃」中天地

神農氏

手握耒耜的神農

耦耕

犁耕初始

陶倉·地窖·石磨

精緻的石鐮

第六卷 六畜興旺

「畜圈」與畜舍

豬為六畜之首

狗為人類最早朋友

「金雞報曉」

「羊大為美」

牛和「犧牲」

馭馬助獵

馴化的代價

最古老的烹調師

別在腰際的餐匙

餐叉的故鄉

第七卷 慎終追遠

人死為「鬼」

「陰陽溝」

「魂歸西天」

「古不墓祭」和「殺牲獻祭」

「甕中精靈」

龜靈崇拜

占卜習俗

神聖的祭壇

「黃土之神」

第八卷 氏族變遷

大坑套小坑的墓葬

家庭裂變

男耕女織

夫妻合葬墓

最早的殉夫者

陶且

酒事之盛

「六畜」之外

井的開掘

封土為「墳」

「亂葬坑」內的屍骨

第九卷 城市雛形

「中華第一城」

夯土城牆

土坯磚

牆基冤魂

城市規劃

「日中為市」

最早的貨幣

第十卷 東西南北

「東西」

有客自閩南來

北首嶺的榧螺

「海貝之路」

良渚玉石何處來

「高高在上」的卡若文化

流落大草原的「和田玉」

第十一卷 藝術人生

勞動器具的美化

造物的形似和神似

變異的紋飾

舞姿婀娜

馬馬巖崖畫

七音齊備的賈湖骨笛

磬聲陣陣

彩陶腰鼓

第十二卷 文字濫觴

結繩記事

積石記事和「記事樁」

最原始的刻符龜甲

畫在懸崖上的圖文

器形與造字

從陶符到陶文

人類的自名——「人」

第十三卷 中華神龍

圖騰

龍的「九似」

龍師龍名的部落

最古的飛龍圖案

玉豬龍

用黃土夯築的巨龍

「人騎龍」蚌塑

彩繪龍盤

第十四卷 人文始祖

雷神的兒子

為和平而戰

各族共祖

巡視四方

播撒「人文」

「黃帝四面」

子孫萬萬代

第十五卷 五帝一脈

黃帝子孫

「靜淵有謀」的顓頊

「修身而天下服」的高辛

「曆象日月」的堯

堯舜禪讓

大孝子舜

大禹治水

禹鑄九鼎

第十六卷 「三代」時勢

開創新局面的「啟」

征討有扈氏

少康中興

暴虐夏桀

何處是「夏墟」

神祕的「樓蘭美女」

三星堆的黃金手杖

「東方特洛伊」

殷「革」夏「命」

帝太甲悔過自責

盤庚遷殷

武丁復興

司母戊鼎

甲骨文中的殷史

暴君紂王

武王伐紂

周公制禮作樂

「學在官府」

召公棠下決獄

周初大分封

「無逸」之訓

楚的崛起

厲王弭謗

「始勤後怠」的周宣王

烽火戲諸侯

第十七卷 大國爭霸

平王東遷

鄭莊公「小霸」

齊魯長勺之戰

齊桓公用管仲為相

管仲改革齊政

秦晉之好

宋襄公的「仁義」

晉文公稱霸

秦穆公霸西戎

楚莊王問鼎中原

魯宣公「初稅畝」

向戌弭兵

子產「鑄刑鼎」

伍子胥「十年歸報楚王仇」

勾踐臥薪嘗膽

第十八卷 儒墨顯學

「學術下移」

文士「蜂出並作」

學無常師的孔丘

首創私學

孔門「十賢」和弟子三千

孔子嚴斥賴學的人

文化尋根苦旅

「孔子之謂集大成者」

「平民聖人」墨翟

反戰宣言《非攻》

強本節用的「兼愛」之路

第十九卷 戰國史詩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魏文侯改革圖強

西門豹治鄴

公仲連促趙侯改革

楚國吳起變法

致力「俗之一改」的屈原

申不害「修術行道」

商鞅變法

諸侯國先後稱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西帝和東帝

合縱與連橫

第二十卷 百家爭鳴

布衣士成王侯師

禮遇智者的旋風

養士之風

稷下學宮和稷下先生

「儒分為八」

曾子學派:孔門後學的主流

以孔子繼承人自居的孟軻

主張「君子必辯」的荀子

「墨離為三」

巨子制度

莊子的「逍遙遊」

楊朱的「為我」學說

首席名辯公孫龍

熔法術勢於一爐的韓非

「大出諸子之右」的呂學

「天下定於一」的呼喊

第二十一卷 大秦帝國

「始皇帝」

建興安運河

開鑿「五尺道」

重設九原郡

修築萬里長城

「三公」、「九卿」制

廢分封,置郡縣

為吏資格

「事皆決於法」

「使黔首自實田」

重農而不輕商

統一貨幣

統一度量衡

統一文字

條條大道通「咸陽」

焚書坑儒

建阿房宮和驪山墓

第二十二卷 楚漢之爭

「始皇帝死而地分」

大澤鄉的烽火

「裂地稱王」勢力泛起

劉項薛城之會

鉅鹿之戰

項羽新安坑降卒

「約法三章」

鴻門宴

項羽分封十八王

劉邦率軍入漢

「蕭何月下追韓信」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垓下之戰

第二十三卷 漢家氣象

由「漢王」到「漢皇」

劉邦的「五湖四海」

巧除韓信

叔孫通定朝儀

文帝躬行「節儉」

巨犁時代

「授牛安民」

小農的汪洋大海

張騫與「絲綢之路」

昭君出塞

歷史的認同:我是中國人!

一日三餐

主食三種:飯、粥、餅

豆製品

蔬食和肉食

肉食敬老

群庶崇飲

「峨冠博帶」貴族裝

內衣:襯衫和汗衫

開襠和彌襠

平民的短打服

小康民宅:一堂二室

席地而坐

床、榻、几

條條道路通長安

牛車和馬車

「木牛流馬」獨輪車

大風歌

「不棄糟糠」

立「熹平石經」

不讓「白首空歸」

「自衒鬻」氣概

尚武與習文並重

蔡倫造紙

張衡發明地動儀

漢字: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二十四卷 漢武雄風

16歲的少年帝王

「舉賢良」

「異人並出」的氣象

尊崇儒學

「內多欲而外施仁義」

以法輔德

任用酷吏打擊豪猾

鹽鐵官營

瓠子負薪

「衞青奮於奴僕」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蘇武牧羊

張騫「鑿空」

漢、烏、匈「三方和親」

漢武帝「罪己富民」

第二十五卷 英雄時代

黃巾起義

長安街頭的歌謠

曹操起兵

「挾天子以令諸侯」

割據江東的孫策

煮酒論英雄

官渡之戰

曹操身邊的「四大謀士」

三顧茅廬

隆中對

張飛長阪揚威

英雄際會:孫劉聯盟

赤壁大戰

劉備取益州

曹劉爭漢中

「一身都是膽」的趙子龍

曹操三下「求賢令」

關羽敗走麥城

曹操「決不稱帝」

劉備殞身白帝城

諸葛亮「七擒七縱」

揮淚斬馬謖

海峽兩岸的交往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扶不起的阿斗」

司馬昭之心

第二十六卷 文化融合

世族特權

石崇王愷鬥富

司馬炎三臨辟雍

「竹林七賢」

葛洪家族修仙傳道

佛教東來

胡華雜處

「漢氏之甥」劉淵

「王與馬共天下」

一代書聖王羲之

石勒讀《漢書》

慕容氏收容「流人」

苻堅與王猛

「夷狄應和」

儒、法、佛並舉的姚興

寒族皇帝劉裕

親授經籍的蕭衍

范縝著《神滅論》

祖沖之精求圓周率

魏孝文帝的改革

宇文泰創立府兵制

北周武帝滅佛

第二十七卷 短暫隋代

隋文帝一統天下

隋初「二聖」

「三省六部」制度

改變「十羊九牧」局面

制定《開皇律》

「大索貌閱」

「朝野屬望」的楊廣

營建東都

督修圖書館

開鑿南北大運河

創置科舉制

煬帝之死

第二十八卷 大唐盛世

唐王朝的建立

唐高祖「撥亂反正」

「開元通寶」

玄武門之變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太宗與魏徵

唐太宗嚴懲「貪腐人」

「貞觀之治」

玄奘西天取經

日本「遣唐使」來華

文成公主入藏

唐高宗的「貞觀遺風」

武則天執政

「開元之治」

鑒真東渡

「科聖」一行和尚

「史聖」劉知幾

「醫聖」孫思邈

「畫聖」吳道子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萬國都會」

大唐境內的外國人

一份外來文明的清單

「胡風」勁吹

文化人崇「異」

晚年唐玄宗

唐玄宗和楊貴妃

安史之亂

馬嵬驛之變

郭子儀擊鼓退敵

唐與回紇的和戰

兩稅法的推行

「二王八司馬」事件

牛李黨爭

唐武宗滅佛

黃巢大起義

第二十九卷 兩宋格局

吳越王錢镠

詞壇才子李後主

陳橋兵變

「一切照舊」

杯酒釋兵權

趙普的「方鎮三策」

「宰相須用讀書人」

「儒將」曹彬

「半部《論語》治天下」

呂端「大事不糊塗」

范仲淹與慶曆新政

「包青天」

從死刑犯到樞密使的狄青

宋、遼、夏「三國鼎立」

諫官歐陽修

王安石變法

「宋學」

荊公新學

蘇氏父子創立「蜀學」

「洛學」的興起

張載與「關學」

宋、金、夏的新「三國鼎立」

為岳飛昭雪

南宋孝宗時的「百家爭鳴」

「東南三賢」

陸九淵的「心學」

永康學派和永嘉學派

「中興四大詩人」

書院的勃興

程門立雪

「朱張會講」

「鵝湖之會」

朱熹訪陳亮於「五峰」

辛陳「鵝湖之會」

商業大都市的勃興

中國最早的商標

「鬼市子」

宋人的夜生活

「團行」和行首

北宋的「交子」

南宋的「見錢關子」

指南針的發明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火藥與火器

第三十卷 百年蒙元

成吉思汗統一漠北

大蒙古國

蒙古大汗和耶律楚材

大劄撒

忽必烈建元「中統」

國師八思巴

「帝中國當行中國事」

《大學衍義》獲獎五萬貫

大元帝國的建立

把人分「四等」

伯顏被逐

民族融合的大趨勢

修「三史」議「正統」

馬可·波羅來華

元曲

「漆黑」的元末吏治

第三十一卷 專制皇權

朱元璋崛起

浙東文人和禮賢館

明王朝的建立

丞相制的取消

胡、藍大獄

明太祖訓子

錦衣衞

明太祖大興文字獄

靖難之役

方孝孺案和「瓜蔓抄」

「東廠」的創立

遷都北京

鄭和下西洋

編修《永樂大典》

仁宣之治

大宦官王振專權

于謙和「北京保衞戰」

「宦官更酷烈」

嚴嵩攬權

戚繼光抗倭

「海青天」

張居正改革

「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

利瑪竇來華

東林黨人

宦官魏忠賢

闖王李自成

第三十二卷 帝國末路

清帝國的建立

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剃髮」弊政

順治帝親會達賴五世

鄭成功收復台灣

「乾綱獨斷」的君權

《明史》案

《南山集》案

康熙設「千叟宴」

雍正朝的呂留良案

「文網更密」的乾隆朝

狂士、狂生和狂官

「大廈似傾燈將盡」

廣開科舉

桎梏人心的八股文

劣生鬧場案

房考官納賄案

「貪污之王」和珅

閉關鎖國

馬嘎爾尼祝壽使團

罪惡的鴉片貿易

林則徐召對禁煙

虎門銷煙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三元里的抗英鬥爭

全無鬥志的清軍

《南京條約》

第三十三卷 振興中華

「倡異端之言」的李贄

「引進西學」的徐光啟

中國最早的「人權宣言」

「採訪夷情」的林則徐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

「天國」之夢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

中日甲午戰爭

「百日維新」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

改良?革命?

「革命軍馬前卒」

為「振興中華」而奮鬥

帝制的終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忻口會戰中的國共攜手

跳出歷史的「周期律」

兩個「十一」

後 記  


作者簡介

郭志坤

郭志坤

著名出版家,歷史學家,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獲得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曾策劃「中國斷代史系列」,主編《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子評傳》《先秦諸子宣傳思想論稿》等,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和歷史學的普及工作。


陳雪良

陳雪良

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編審。著有《司馬遷人格論》、《中國遠古文明之謎》、《讀〈三國演義〉》、《中華傳統美德》等。另著有歷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業‧未來》、《立志‧修身‧讀書》、《交友‧處世‧做人》等。與郭志坤合著《中華一萬年》、「提問諸子叢書」(10冊)、與陸滿堂、金相成合著《歷史教學法概論》等。


延伸閱讀

中華一萬年(上、中、下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5-25

分類 歷史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88.00

ISBN 9789888758623

頁數 880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是普及性著作,文筆淺白,適合中學生。本書把中華歷史溯源至一萬年前陶器發明的時代,用不少篇幅寫夏朝之前的歷史。

簡單樸實的陶器對先民有多大的價值?

女人當家做主的時代是什麼樣子?

古時候的人吃什麼樣的食物?

全書描繪了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各方面,包括政治制度、思想、社會生活等,力圖告訴我們中國如何走到現代。

 

 

目錄


歷史序曲

第一卷 陶鑄文明

華夏第一「陶」

製陶源起的猜想

殉陶者甯封子

陶中乾坤

女媧摶黃土造「人」

鸛、魚、斧組合中的寓意

「四個太陽」

「圓」的世界

傳說中的陶神

第二卷 原始村落

走出洞穴去!

半地穴

民居,在地平線上升起

「高干欄式」建築

榫卯的發明

大地灣的「混凝土」

門·門坎·窄門洞

匏形釜

以土為床

村落有多大

村落構架

部落生活掠影

第三卷 女人天下

8000年前的「中華老祖母」

知母不知父

裏裏外外一把手

豐乳肥臀的女裸像

孤寂的單人葬

和合之美

女性首領的尊嚴

厚葬的小女孩

人母和地母

第四卷 人體包裝

留在陶器上的織品印痕

精緻的紡輪

原始的「腰織機」

絲綢的源頭

無領無袖的「貫頭衣」

「衣」與「裳」

帽·鞋·靴

髮笄和梳子

愛美的天性

第五卷 農耕初始

「南稻北粟」

稻的人工育種

北方的粟和稷

「高高」的紅高粱

「圃」中天地

神農氏

手握耒耜的神農

耦耕

犁耕初始

陶倉·地窖·石磨

精緻的石鐮

第六卷 六畜興旺

「畜圈」與畜舍

豬為六畜之首

狗為人類最早朋友

「金雞報曉」

「羊大為美」

牛和「犧牲」

馭馬助獵

馴化的代價

最古老的烹調師

別在腰際的餐匙

餐叉的故鄉

第七卷 慎終追遠

人死為「鬼」

「陰陽溝」

「魂歸西天」

「古不墓祭」和「殺牲獻祭」

「甕中精靈」

龜靈崇拜

占卜習俗

神聖的祭壇

「黃土之神」

第八卷 氏族變遷

大坑套小坑的墓葬

家庭裂變

男耕女織

夫妻合葬墓

最早的殉夫者

陶且

酒事之盛

「六畜」之外

井的開掘

封土為「墳」

「亂葬坑」內的屍骨

第九卷 城市雛形

「中華第一城」

夯土城牆

土坯磚

牆基冤魂

城市規劃

「日中為市」

最早的貨幣

第十卷 東西南北

「東西」

有客自閩南來

北首嶺的榧螺

「海貝之路」

良渚玉石何處來

「高高在上」的卡若文化

流落大草原的「和田玉」

第十一卷 藝術人生

勞動器具的美化

造物的形似和神似

變異的紋飾

舞姿婀娜

馬馬巖崖畫

七音齊備的賈湖骨笛

磬聲陣陣

彩陶腰鼓

第十二卷 文字濫觴

結繩記事

積石記事和「記事樁」

最原始的刻符龜甲

畫在懸崖上的圖文

器形與造字

從陶符到陶文

人類的自名——「人」

第十三卷 中華神龍

圖騰

龍的「九似」

龍師龍名的部落

最古的飛龍圖案

玉豬龍

用黃土夯築的巨龍

「人騎龍」蚌塑

彩繪龍盤

第十四卷 人文始祖

雷神的兒子

為和平而戰

各族共祖

巡視四方

播撒「人文」

「黃帝四面」

子孫萬萬代

第十五卷 五帝一脈

黃帝子孫

「靜淵有謀」的顓頊

「修身而天下服」的高辛

「曆象日月」的堯

堯舜禪讓

大孝子舜

大禹治水

禹鑄九鼎

第十六卷 「三代」時勢

開創新局面的「啟」

征討有扈氏

少康中興

暴虐夏桀

何處是「夏墟」

神祕的「樓蘭美女」

三星堆的黃金手杖

「東方特洛伊」

殷「革」夏「命」

帝太甲悔過自責

盤庚遷殷

武丁復興

司母戊鼎

甲骨文中的殷史

暴君紂王

武王伐紂

周公制禮作樂

「學在官府」

召公棠下決獄

周初大分封

「無逸」之訓

楚的崛起

厲王弭謗

「始勤後怠」的周宣王

烽火戲諸侯

第十七卷 大國爭霸

平王東遷

鄭莊公「小霸」

齊魯長勺之戰

齊桓公用管仲為相

管仲改革齊政

秦晉之好

宋襄公的「仁義」

晉文公稱霸

秦穆公霸西戎

楚莊王問鼎中原

魯宣公「初稅畝」

向戌弭兵

子產「鑄刑鼎」

伍子胥「十年歸報楚王仇」

勾踐臥薪嘗膽

第十八卷 儒墨顯學

「學術下移」

文士「蜂出並作」

學無常師的孔丘

首創私學

孔門「十賢」和弟子三千

孔子嚴斥賴學的人

文化尋根苦旅

「孔子之謂集大成者」

「平民聖人」墨翟

反戰宣言《非攻》

強本節用的「兼愛」之路

第十九卷 戰國史詩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魏文侯改革圖強

西門豹治鄴

公仲連促趙侯改革

楚國吳起變法

致力「俗之一改」的屈原

申不害「修術行道」

商鞅變法

諸侯國先後稱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西帝和東帝

合縱與連橫

第二十卷 百家爭鳴

布衣士成王侯師

禮遇智者的旋風

養士之風

稷下學宮和稷下先生

「儒分為八」

曾子學派:孔門後學的主流

以孔子繼承人自居的孟軻

主張「君子必辯」的荀子

「墨離為三」

巨子制度

莊子的「逍遙遊」

楊朱的「為我」學說

首席名辯公孫龍

熔法術勢於一爐的韓非

「大出諸子之右」的呂學

「天下定於一」的呼喊

第二十一卷 大秦帝國

「始皇帝」

建興安運河

開鑿「五尺道」

重設九原郡

修築萬里長城

「三公」、「九卿」制

廢分封,置郡縣

為吏資格

「事皆決於法」

「使黔首自實田」

重農而不輕商

統一貨幣

統一度量衡

統一文字

條條大道通「咸陽」

焚書坑儒

建阿房宮和驪山墓

第二十二卷 楚漢之爭

「始皇帝死而地分」

大澤鄉的烽火

「裂地稱王」勢力泛起

劉項薛城之會

鉅鹿之戰

項羽新安坑降卒

「約法三章」

鴻門宴

項羽分封十八王

劉邦率軍入漢

「蕭何月下追韓信」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垓下之戰

第二十三卷 漢家氣象

由「漢王」到「漢皇」

劉邦的「五湖四海」

巧除韓信

叔孫通定朝儀

文帝躬行「節儉」

巨犁時代

「授牛安民」

小農的汪洋大海

張騫與「絲綢之路」

昭君出塞

歷史的認同:我是中國人!

一日三餐

主食三種:飯、粥、餅

豆製品

蔬食和肉食

肉食敬老

群庶崇飲

「峨冠博帶」貴族裝

內衣:襯衫和汗衫

開襠和彌襠

平民的短打服

小康民宅:一堂二室

席地而坐

床、榻、几

條條道路通長安

牛車和馬車

「木牛流馬」獨輪車

大風歌

「不棄糟糠」

立「熹平石經」

不讓「白首空歸」

「自衒鬻」氣概

尚武與習文並重

蔡倫造紙

張衡發明地動儀

漢字: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二十四卷 漢武雄風

16歲的少年帝王

「舉賢良」

「異人並出」的氣象

尊崇儒學

「內多欲而外施仁義」

以法輔德

任用酷吏打擊豪猾

鹽鐵官營

瓠子負薪

「衞青奮於奴僕」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蘇武牧羊

張騫「鑿空」

漢、烏、匈「三方和親」

漢武帝「罪己富民」

第二十五卷 英雄時代

黃巾起義

長安街頭的歌謠

曹操起兵

「挾天子以令諸侯」

割據江東的孫策

煮酒論英雄

官渡之戰

曹操身邊的「四大謀士」

三顧茅廬

隆中對

張飛長阪揚威

英雄際會:孫劉聯盟

赤壁大戰

劉備取益州

曹劉爭漢中

「一身都是膽」的趙子龍

曹操三下「求賢令」

關羽敗走麥城

曹操「決不稱帝」

劉備殞身白帝城

諸葛亮「七擒七縱」

揮淚斬馬謖

海峽兩岸的交往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扶不起的阿斗」

司馬昭之心

第二十六卷 文化融合

世族特權

石崇王愷鬥富

司馬炎三臨辟雍

「竹林七賢」

葛洪家族修仙傳道

佛教東來

胡華雜處

「漢氏之甥」劉淵

「王與馬共天下」

一代書聖王羲之

石勒讀《漢書》

慕容氏收容「流人」

苻堅與王猛

「夷狄應和」

儒、法、佛並舉的姚興

寒族皇帝劉裕

親授經籍的蕭衍

范縝著《神滅論》

祖沖之精求圓周率

魏孝文帝的改革

宇文泰創立府兵制

北周武帝滅佛

第二十七卷 短暫隋代

隋文帝一統天下

隋初「二聖」

「三省六部」制度

改變「十羊九牧」局面

制定《開皇律》

「大索貌閱」

「朝野屬望」的楊廣

營建東都

督修圖書館

開鑿南北大運河

創置科舉制

煬帝之死

第二十八卷 大唐盛世

唐王朝的建立

唐高祖「撥亂反正」

「開元通寶」

玄武門之變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太宗與魏徵

唐太宗嚴懲「貪腐人」

「貞觀之治」

玄奘西天取經

日本「遣唐使」來華

文成公主入藏

唐高宗的「貞觀遺風」

武則天執政

「開元之治」

鑒真東渡

「科聖」一行和尚

「史聖」劉知幾

「醫聖」孫思邈

「畫聖」吳道子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萬國都會」

大唐境內的外國人

一份外來文明的清單

「胡風」勁吹

文化人崇「異」

晚年唐玄宗

唐玄宗和楊貴妃

安史之亂

馬嵬驛之變

郭子儀擊鼓退敵

唐與回紇的和戰

兩稅法的推行

「二王八司馬」事件

牛李黨爭

唐武宗滅佛

黃巢大起義

第二十九卷 兩宋格局

吳越王錢镠

詞壇才子李後主

陳橋兵變

「一切照舊」

杯酒釋兵權

趙普的「方鎮三策」

「宰相須用讀書人」

「儒將」曹彬

「半部《論語》治天下」

呂端「大事不糊塗」

范仲淹與慶曆新政

「包青天」

從死刑犯到樞密使的狄青

宋、遼、夏「三國鼎立」

諫官歐陽修

王安石變法

「宋學」

荊公新學

蘇氏父子創立「蜀學」

「洛學」的興起

張載與「關學」

宋、金、夏的新「三國鼎立」

為岳飛昭雪

南宋孝宗時的「百家爭鳴」

「東南三賢」

陸九淵的「心學」

永康學派和永嘉學派

「中興四大詩人」

書院的勃興

程門立雪

「朱張會講」

「鵝湖之會」

朱熹訪陳亮於「五峰」

辛陳「鵝湖之會」

商業大都市的勃興

中國最早的商標

「鬼市子」

宋人的夜生活

「團行」和行首

北宋的「交子」

南宋的「見錢關子」

指南針的發明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火藥與火器

第三十卷 百年蒙元

成吉思汗統一漠北

大蒙古國

蒙古大汗和耶律楚材

大劄撒

忽必烈建元「中統」

國師八思巴

「帝中國當行中國事」

《大學衍義》獲獎五萬貫

大元帝國的建立

把人分「四等」

伯顏被逐

民族融合的大趨勢

修「三史」議「正統」

馬可·波羅來華

元曲

「漆黑」的元末吏治

第三十一卷 專制皇權

朱元璋崛起

浙東文人和禮賢館

明王朝的建立

丞相制的取消

胡、藍大獄

明太祖訓子

錦衣衞

明太祖大興文字獄

靖難之役

方孝孺案和「瓜蔓抄」

「東廠」的創立

遷都北京

鄭和下西洋

編修《永樂大典》

仁宣之治

大宦官王振專權

于謙和「北京保衞戰」

「宦官更酷烈」

嚴嵩攬權

戚繼光抗倭

「海青天」

張居正改革

「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

利瑪竇來華

東林黨人

宦官魏忠賢

闖王李自成

第三十二卷 帝國末路

清帝國的建立

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剃髮」弊政

順治帝親會達賴五世

鄭成功收復台灣

「乾綱獨斷」的君權

《明史》案

《南山集》案

康熙設「千叟宴」

雍正朝的呂留良案

「文網更密」的乾隆朝

狂士、狂生和狂官

「大廈似傾燈將盡」

廣開科舉

桎梏人心的八股文

劣生鬧場案

房考官納賄案

「貪污之王」和珅

閉關鎖國

馬嘎爾尼祝壽使團

罪惡的鴉片貿易

林則徐召對禁煙

虎門銷煙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三元里的抗英鬥爭

全無鬥志的清軍

《南京條約》

第三十三卷 振興中華

「倡異端之言」的李贄

「引進西學」的徐光啟

中國最早的「人權宣言」

「採訪夷情」的林則徐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

「天國」之夢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

中日甲午戰爭

「百日維新」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

改良?革命?

「革命軍馬前卒」

為「振興中華」而奮鬥

帝制的終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忻口會戰中的國共攜手

跳出歷史的「周期律」

兩個「十一」

後 記  


作者簡介

郭志坤

郭志坤

著名出版家,歷史學家,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獲得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曾策劃「中國斷代史系列」,主編《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子評傳》《先秦諸子宣傳思想論稿》等,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和歷史學的普及工作。


陳雪良

陳雪良

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編審。著有《司馬遷人格論》、《中國遠古文明之謎》、《讀〈三國演義〉》、《中華傳統美德》等。另著有歷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業‧未來》、《立志‧修身‧讀書》、《交友‧處世‧做人》等。與郭志坤合著《中華一萬年》、「提問諸子叢書」(10冊)、與陸滿堂、金相成合著《歷史教學法概論》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