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旅遊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在成語典故中探尋度量衡的光與影
成語典故是中國語言文化中特有的、濃縮的精品,是彰顯中華民族燦爛歷史和文化的特殊載體,是傳承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澱。中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代度量衡到現代計量的整個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甚至人類歷史發展的縮影。
本書通過成語典故這個特定的語言文化載體,在成語典故中探尋度量衡的光影,在度量衡中體現成語典故的精髓,從一個側面詮釋了度量衡的博大精深,對度量衡文化建設與弘揚中華文化均是很有意義的事。
目錄
第一節 成語典故中的「度」
一、百步穿楊 18
二、步步為營 21
三、五十步笑百步 22
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24
五、布手知尺 26
六、尺幅千里 28
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0
八、垂涎三尺 32
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4
十、近在咫尺 36
十一、累黍定尺 38
十二、六尺之孤 40
十三、玉尺量才 42
十四、寸步不離 44
十五、寸步難行 46
十六、寸木岑樓 48
十七、得寸進尺 50
十八、三寸之舌 52
十九、鼠目寸光 54
二十、入木三分 56
二一、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58
二二、毫釐絲忽 60
二三、一絲一毫 62
二四、舉足為跬 64
二五、跬步千里 66
二六、跛鱉千里 68
二七、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70
二八、一瀉千里 72
二九、宮牆重仞 74
三十、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76
三一、退避三舍 78
三二、福生於微 80
三三、火冒三丈 82
三四、墨丈尋常 84
三五、一落千丈 86
第二節 成語典故中的「量」
一、不失圭撮 89
二、不為五斗米折腰 92
三、才高八斗 94
四、車載斗量 96
五、斗斛之祿 98
六、斗筲之器 100
七、斗升之水 102
八、海水不可斗量 103
九、二缶鍾惑 105
十、斠然一概 107
十一、一概而論 108
十二、十斛量珠 111
十三、一斛涼州 113
十四、掬手成升 115
十五、以升量石 117
十六、朝升暮合 120
十七、家無儋石 122
第三節 成語典故中的「衡」
一、不差累黍 127
二、曹沖稱象 129
三、稱心如意 131
四、稱薪而爨 134
五、半斤八兩 136
六、斤斤計較 138
七、拈斤播兩 140
八、雷霆萬鈞 141
九、千鈞一髮 143
十、擘兩分星 145
十一、比權量力 147
十二、權衡輕重 149
十三、錙銖必較 152
十四、銖積寸累 154
十五、銖兩悉稱 156
第四節 成語典故中的「時」
一、寸陰若歲 160
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62
三、三更半夜 165
四、奉為圭臬 168
五、焚膏繼晷 171
六、日不移晷 174
七、刻不容緩 176
八、一刻千金 179
九、立竿見影 181
十、漏盡更闌 183
十一、鐘鳴漏盡 185
十二、日理萬機 187
十三、一刹那間 190
十四、寅吃卯糧 192
十五、千載難逢 194
十六、晨鐘暮鼓 196
十七、卜晝卜夜 198
第五節 成語典故中的其他古代測量
一、唱籌量沙 202
二、腰纏萬貫 204
三、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06
四、規矩準繩 208
五、循規蹈矩 210
六、百里之才 212
七、半畝方塘 214
八、爐火純青 216
九、結繩記事 218
十、繩趨尺步 220
十一、繩之以法 221
十二、懸羽與炭 222
十三、一成一旅 224
十四、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225
附錄
一、參考書目228
二、歷代度量衡單位轉換234
三、後記240
鄭穎
四川什邡人,南京農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畢業,經濟學學士、物流工程碩士,農業經濟師、註冊企業法律顧問,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質檢攝影協會會員。出版《遊攝天津老樓》等作品。
劉海鵬
北京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畢業,工學學士、質量工程碩士,工程師,勳章收藏愛好者,軍事收藏期刊《號角》供稿人。
陳昂
遼寧大連人,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畢業,文學學士,合作出版《遊攝天津老樓》。
在成語典故中探尋度量衡的光與影
成語典故是中國語言文化中特有的、濃縮的精品,是彰顯中華民族燦爛歷史和文化的特殊載體,是傳承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澱。中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代度量衡到現代計量的整個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甚至人類歷史發展的縮影。
本書通過成語典故這個特定的語言文化載體,在成語典故中探尋度量衡的光影,在度量衡中體現成語典故的精髓,從一個側面詮釋了度量衡的博大精深,對度量衡文化建設與弘揚中華文化均是很有意義的事。
目錄
第一節 成語典故中的「度」
一、百步穿楊 18
二、步步為營 21
三、五十步笑百步 22
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24
五、布手知尺 26
六、尺幅千里 28
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0
八、垂涎三尺 32
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4
十、近在咫尺 36
十一、累黍定尺 38
十二、六尺之孤 40
十三、玉尺量才 42
十四、寸步不離 44
十五、寸步難行 46
十六、寸木岑樓 48
十七、得寸進尺 50
十八、三寸之舌 52
十九、鼠目寸光 54
二十、入木三分 56
二一、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58
二二、毫釐絲忽 60
二三、一絲一毫 62
二四、舉足為跬 64
二五、跬步千里 66
二六、跛鱉千里 68
二七、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70
二八、一瀉千里 72
二九、宮牆重仞 74
三十、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76
三一、退避三舍 78
三二、福生於微 80
三三、火冒三丈 82
三四、墨丈尋常 84
三五、一落千丈 86
第二節 成語典故中的「量」
一、不失圭撮 89
二、不為五斗米折腰 92
三、才高八斗 94
四、車載斗量 96
五、斗斛之祿 98
六、斗筲之器 100
七、斗升之水 102
八、海水不可斗量 103
九、二缶鍾惑 105
十、斠然一概 107
十一、一概而論 108
十二、十斛量珠 111
十三、一斛涼州 113
十四、掬手成升 115
十五、以升量石 117
十六、朝升暮合 120
十七、家無儋石 122
第三節 成語典故中的「衡」
一、不差累黍 127
二、曹沖稱象 129
三、稱心如意 131
四、稱薪而爨 134
五、半斤八兩 136
六、斤斤計較 138
七、拈斤播兩 140
八、雷霆萬鈞 141
九、千鈞一髮 143
十、擘兩分星 145
十一、比權量力 147
十二、權衡輕重 149
十三、錙銖必較 152
十四、銖積寸累 154
十五、銖兩悉稱 156
第四節 成語典故中的「時」
一、寸陰若歲 160
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62
三、三更半夜 165
四、奉為圭臬 168
五、焚膏繼晷 171
六、日不移晷 174
七、刻不容緩 176
八、一刻千金 179
九、立竿見影 181
十、漏盡更闌 183
十一、鐘鳴漏盡 185
十二、日理萬機 187
十三、一刹那間 190
十四、寅吃卯糧 192
十五、千載難逢 194
十六、晨鐘暮鼓 196
十七、卜晝卜夜 198
第五節 成語典故中的其他古代測量
一、唱籌量沙 202
二、腰纏萬貫 204
三、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06
四、規矩準繩 208
五、循規蹈矩 210
六、百里之才 212
七、半畝方塘 214
八、爐火純青 216
九、結繩記事 218
十、繩趨尺步 220
十一、繩之以法 221
十二、懸羽與炭 222
十三、一成一旅 224
十四、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225
附錄
一、參考書目228
二、歷代度量衡單位轉換234
三、後記240
鄭穎
四川什邡人,南京農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畢業,經濟學學士、物流工程碩士,農業經濟師、註冊企業法律顧問,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質檢攝影協會會員。出版《遊攝天津老樓》等作品。
劉海鵬
北京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畢業,工學學士、質量工程碩士,工程師,勳章收藏愛好者,軍事收藏期刊《號角》供稿人。
陳昂
遼寧大連人,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畢業,文學學士,合作出版《遊攝天津老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