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選堂集林•史林新編(全三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2-12-13
分類 歷史
定價 HK$398.00
ISBN 9789888181186
頁數 1140
本書是在《選堂集林·史林》(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版)基礎上重新選編而成,重點增補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饒宗頤先生的重要史學文章,如《再談馬王堆帛書〈周易〉》(一九八四年)、《略談甲骨文與龜卜》(一九八九年)、《甲骨文斷想》(一九九六年)、《慧能及〈六祖壇經〉的一些問題》(一九九七年)、《香港考古話由來》(一九九七年)、《古玉證史》(一九九八年)、《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一九九七年)、《古史的二元說》(一九九九年)、《朱子與潮州》(二○○二年)等。全書收文六十餘篇,內容涉及史學思想與方法、古史考證、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化、歷史上的中外關係、甲骨學、簡帛學、敦煌學、潮學、香港史等諸多領域,是研究饒先生史學思想與史學成就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外關係史的必備參考書。
目錄
上冊
1 談三重證據法—十干與立主 1
2 古玉證史 7
3 論古史的重建 20
4 古史的二元說 25
5 西漢反抗王氏者列傳 37
6 新莽職官考 85
7 補宋史鄧光薦傳 125
8 論《明史.外國傳》記張璉之訛 130
9 維州在唐代蕃漢交涉史上之地位 151
10 論敦煌陷於吐蕃之年代 166
11 李白出生地—— 碎葉 187
12 說「瓦」 221
13 宋帝播遷七洲洋地望考實兼論其與占城交通路線 231
14 說鵃及海船的相關問題 249
15 印度、緬甸—達嚫國考 266
16 蜀布與Cīnapaṭṭa— 論早期中、印、緬之交通 275
17 蒲甘國史事零拾—Gordon H.Luce’s Old Burma —Early Pagán 書後 303
18 安南—安南古史上安陽王與雄王問題 318
19 談印度河谷圖形文字(印度V. V. Paranjpe 題辭) 352
20 海道之絲路與崑崙舶 378
21 古代香藥之路 383
中冊
22 釋儒—從文字訓詁學上論儒的意義 391
23 由卜兆記數推究殷人對於數的觀念—龜卜象數論 409
24 戰國西漢的莊學 461
25 《說郛》新考—明嘉靖吳江沈瀚鈔本《說郛》記略 471
26 論《古文尚書》非東晉孔安國所編成 481
27 記李贄《李氏紀傳》 492
28 不死(a-mṛta) 觀念與齊學—鄒衍書別考 502
29 樂產及其著述考 510
30 有虞氏上陶說 513
31 歷史家對薩滿主義應重新作反思與檢討— 「巫」的新認識 518
32 明代經學的發展路向及其淵源 544
33 史與禮 554
34 宋學的淵源—後周復古與宋初學術 565
35 安荼論(aṇḍa)與吳晉間之宇宙觀 573
36 論釋氏之崑崙說 589
37 從石刻論武后之宗教信仰 601
38 天神觀與道德思想 622
39 神道思想與理性主義 655
40 三教論及其海外移植 689
41 論道教創世記 723
42 慧能及《六祖壇經》的一些問題 732
43 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 737
下冊
44 殷代《易》卦及有關占卜諸問題 753
45 略談甲骨文與龜卜 773
46 論殷代之職官、爵、姓 782
47 甲骨文斷想 811
48 略論馬王堆《易經》寫本 816
49 再談馬王堆帛書《周易》 826
50 從郭店簡追蹤古哲之「重言」—儒、道學脈試論 839
51 郭店楚簡本《老子》新義舉例 845
52 從郭店楚簡談古代樂教 852
53 楚帛書新證 860
54 潮州歷代移民史—民族志之一章 913
55 清初潮州遷界考 919
56 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 927
57 薛中離年譜 975
58 潮州宋瓷小記 1050
59 The Shê Settlement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Kwangtung(韓江流域之畬民) 1066
60 說蜑—早期蜑民史料之檢討 1082
61 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學」 1107
62 朱子與潮州 1110
63 李鄭屋村古墓磚文考釋 1122
64 香港考古話由來 1128
饒宗頤(一九一七至二〇一八)
字選堂,號固庵,生於廣東潮州。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國學泰斗。歷任無錫國專、廣東文理學院等校教授。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學,並於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又在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任職教授。一九七三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後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曾獲香港大學、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等海內外多所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及有多種獎項與榮譽,如法國漢學儒林特賞、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西泠印社社長等等。著有《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籍考》、《選堂集林·史林》、《楚帛書》、《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十四卷)、《潮州志》(總纂)等專著七十餘種,學術論文數百篇。
選堂集林•史林新編(全三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2-12-13
分類 歷史
定價 HK$398.00
ISBN 9789888181186
頁數 1140
本書是在《選堂集林·史林》(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版)基礎上重新選編而成,重點增補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饒宗頤先生的重要史學文章,如《再談馬王堆帛書〈周易〉》(一九八四年)、《略談甲骨文與龜卜》(一九八九年)、《甲骨文斷想》(一九九六年)、《慧能及〈六祖壇經〉的一些問題》(一九九七年)、《香港考古話由來》(一九九七年)、《古玉證史》(一九九八年)、《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一九九七年)、《古史的二元說》(一九九九年)、《朱子與潮州》(二○○二年)等。全書收文六十餘篇,內容涉及史學思想與方法、古史考證、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化、歷史上的中外關係、甲骨學、簡帛學、敦煌學、潮學、香港史等諸多領域,是研究饒先生史學思想與史學成就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外關係史的必備參考書。
目錄
上冊
1 談三重證據法—十干與立主 1
2 古玉證史 7
3 論古史的重建 20
4 古史的二元說 25
5 西漢反抗王氏者列傳 37
6 新莽職官考 85
7 補宋史鄧光薦傳 125
8 論《明史.外國傳》記張璉之訛 130
9 維州在唐代蕃漢交涉史上之地位 151
10 論敦煌陷於吐蕃之年代 166
11 李白出生地—— 碎葉 187
12 說「瓦」 221
13 宋帝播遷七洲洋地望考實兼論其與占城交通路線 231
14 說鵃及海船的相關問題 249
15 印度、緬甸—達嚫國考 266
16 蜀布與Cīnapaṭṭa— 論早期中、印、緬之交通 275
17 蒲甘國史事零拾—Gordon H.Luce’s Old Burma —Early Pagán 書後 303
18 安南—安南古史上安陽王與雄王問題 318
19 談印度河谷圖形文字(印度V. V. Paranjpe 題辭) 352
20 海道之絲路與崑崙舶 378
21 古代香藥之路 383
中冊
22 釋儒—從文字訓詁學上論儒的意義 391
23 由卜兆記數推究殷人對於數的觀念—龜卜象數論 409
24 戰國西漢的莊學 461
25 《說郛》新考—明嘉靖吳江沈瀚鈔本《說郛》記略 471
26 論《古文尚書》非東晉孔安國所編成 481
27 記李贄《李氏紀傳》 492
28 不死(a-mṛta) 觀念與齊學—鄒衍書別考 502
29 樂產及其著述考 510
30 有虞氏上陶說 513
31 歷史家對薩滿主義應重新作反思與檢討— 「巫」的新認識 518
32 明代經學的發展路向及其淵源 544
33 史與禮 554
34 宋學的淵源—後周復古與宋初學術 565
35 安荼論(aṇḍa)與吳晉間之宇宙觀 573
36 論釋氏之崑崙說 589
37 從石刻論武后之宗教信仰 601
38 天神觀與道德思想 622
39 神道思想與理性主義 655
40 三教論及其海外移植 689
41 論道教創世記 723
42 慧能及《六祖壇經》的一些問題 732
43 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 737
下冊
44 殷代《易》卦及有關占卜諸問題 753
45 略談甲骨文與龜卜 773
46 論殷代之職官、爵、姓 782
47 甲骨文斷想 811
48 略論馬王堆《易經》寫本 816
49 再談馬王堆帛書《周易》 826
50 從郭店簡追蹤古哲之「重言」—儒、道學脈試論 839
51 郭店楚簡本《老子》新義舉例 845
52 從郭店楚簡談古代樂教 852
53 楚帛書新證 860
54 潮州歷代移民史—民族志之一章 913
55 清初潮州遷界考 919
56 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 927
57 薛中離年譜 975
58 潮州宋瓷小記 1050
59 The Shê Settlement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Kwangtung(韓江流域之畬民) 1066
60 說蜑—早期蜑民史料之檢討 1082
61 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學」 1107
62 朱子與潮州 1110
63 李鄭屋村古墓磚文考釋 1122
64 香港考古話由來 1128
饒宗頤(一九一七至二〇一八)
字選堂,號固庵,生於廣東潮州。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國學泰斗。歷任無錫國專、廣東文理學院等校教授。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學,並於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又在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任職教授。一九七三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後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曾獲香港大學、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等海內外多所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及有多種獎項與榮譽,如法國漢學儒林特賞、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西泠印社社長等等。著有《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籍考》、《選堂集林·史林》、《楚帛書》、《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十四卷)、《潮州志》(總纂)等專著七十餘種,學術論文數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