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由大灣區歷史文化事例看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貢獻
今年書展,陳萬雄博士為讀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大灣區歷史文化講座。講題為:由大灣區歷史文化事例,看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貢獻。
陳萬雄博士是歷史學家、資深出版人,歷任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總經理、董事長,以及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策劃編寫過多部著作,如《歷史與文化的穿梭》、《三國傳真》(一套四冊)等。是次講座還邀請了周佳榮博士擔任主持,周博士為原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現任新亞研究所教務長。兩位歷史學者同場對談,細說大灣區的歷史文化,台下觀眾反應熱烈,與兩位嘉賓進行一場深度的問答交流。
△左起:周建華博士、陳萬雄博士、周佳榮博士、劉集民先生
△現場觀眾
周佳榮教授表示坊間有許多大灣區的旅遊飲食參考,但大灣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值得我們深入了解。他指香港是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不但要進入大灣區,其他大灣區城市也會進入到香港。陳博士表示,大灣區近年的發展變化為他帶來很大的衝擊,經濟發展成果有目共睹,但若不從歷史文化的背景去認識大灣區,所知是膚淺的。
陳博士提到中國歷史文化的三大特色。第一,中國有百萬年人類史,文化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第二,中國歷史在民族和文化上是「一體多元」,在珠三角州的嶺南文化也是同步發展。而大灣區的嶺南文化差異性很特別,其中包括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第三,各地域的文化交流與交融頻繁,兼具世界性與包容性。
陳博士舉出多個重要實列,以印證大灣區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他認為靈渠特別值得看,因其對國家的統一和促進南北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梅嶺古道由張九齡奉命開鑿,是嶺南中最重要的一條交通道路;珠璣巷為昔日中原人士躲避戰亂而南遷的聚居地;鶴山的鮮卑村十分特別,昔日鮮卑族落藉於廣東彰顯出中國多元民族的共融;東莞南社村為王氏和謝氏兩大家族後裔的聚居地,那裏更是科舉人物輩出;接霞莊為宋王室南逃落腳的村落等等。陳博士表示,廣東、福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因北方文化多受少數民族入侵影響,珠三角便成為了「中國最後的陣地」。
陳博士提到珠三角洲地區深受海洋文化影響。嶺南地區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前沿地帶,它們一方面吸收海洋文化,另一方面也透過珠三角州把海外文化傳入中國。由此有了澳門的開埠、廣州一口通商、買辨崛起、十三行、僑鄉等的歷史發展。
陳博士提到東西宗教方面的交融。他指出各種宗教都能在中國和平相處,包括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現在的華林寺、光塔寺、花仙寺、番鬼望菠蘿等都是這一文化特徵的實例,反映中國文化的兼容。
陳博士指出近百年歷史的重心都在廣東,影響是全國性的。虎門銷煙掀起近代歷史風雲變幻的序幕。鴉片戰爭後,國人謀求變法圖強,康有為與梁啟超發動「戊戌變法」;也出現了一班「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人士,如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紛紛提出變革的主張和措施;同時催生了「留美學童」,代表人物有容閎、詹天佑、唐國安、唐紹儀等,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又指廣東是革命的搖籃,這裏是孫中山建立革命團體,策動起義的反清革命主戰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的黃埔軍校對北伐成功尤其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博士在總結時帶出,嶺南文化曾被低估。他認為廣東人性格兼容、樂觀,這是在多元文化下長期孕育出來的。他也認為中國能夠在短短四十多年間崛起,也與中國人的「愚公精神」有關,凡事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這影響着中國文化、國家的未來發展。
周佳榮教授表示,大灣區有很多地方都具有啟發性,當我們對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有足夠認識,便能窺見其中的大背景。他期望大家既要走入大灣區,也要從裏面走出來帶領世界。
△問答環節時,台下觀眾反應熱烈
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
陳萬雄 主編
由陳萬雄博士主編的《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於書展推出了三本新書,分別是:廣州、廣州特輯和中山.珠海。這系列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介紹大灣區各城市的歷史沿革、重要大事、名人事跡、文化藝術等,讓讀者感受遊覽一般的閱讀體驗,同時深入了解大灣區的城市面貌,認識國家與地區的發展。
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由大灣區歷史文化事例看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貢獻
今年書展,陳萬雄博士為讀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大灣區歷史文化講座。講題為:由大灣區歷史文化事例,看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貢獻。
陳萬雄博士是歷史學家、資深出版人,歷任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總經理、董事長,以及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策劃編寫過多部著作,如《歷史與文化的穿梭》、《三國傳真》(一套四冊)等。是次講座還邀請了周佳榮博士擔任主持,周博士為原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現任新亞研究所教務長。兩位歷史學者同場對談,細說大灣區的歷史文化,台下觀眾反應熱烈,與兩位嘉賓進行一場深度的問答交流。
△左起:周建華博士、陳萬雄博士、周佳榮博士、劉集民先生
△現場觀眾
周佳榮教授表示坊間有許多大灣區的旅遊飲食參考,但大灣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值得我們深入了解。他指香港是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不但要進入大灣區,其他大灣區城市也會進入到香港。陳博士表示,大灣區近年的發展變化為他帶來很大的衝擊,經濟發展成果有目共睹,但若不從歷史文化的背景去認識大灣區,所知是膚淺的。
陳博士提到中國歷史文化的三大特色。第一,中國有百萬年人類史,文化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第二,中國歷史在民族和文化上是「一體多元」,在珠三角州的嶺南文化也是同步發展。而大灣區的嶺南文化差異性很特別,其中包括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第三,各地域的文化交流與交融頻繁,兼具世界性與包容性。
陳博士舉出多個重要實列,以印證大灣區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他認為靈渠特別值得看,因其對國家的統一和促進南北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梅嶺古道由張九齡奉命開鑿,是嶺南中最重要的一條交通道路;珠璣巷為昔日中原人士躲避戰亂而南遷的聚居地;鶴山的鮮卑村十分特別,昔日鮮卑族落藉於廣東彰顯出中國多元民族的共融;東莞南社村為王氏和謝氏兩大家族後裔的聚居地,那裏更是科舉人物輩出;接霞莊為宋王室南逃落腳的村落等等。陳博士表示,廣東、福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因北方文化多受少數民族入侵影響,珠三角便成為了「中國最後的陣地」。
陳博士提到珠三角洲地區深受海洋文化影響。嶺南地區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前沿地帶,它們一方面吸收海洋文化,另一方面也透過珠三角州把海外文化傳入中國。由此有了澳門的開埠、廣州一口通商、買辨崛起、十三行、僑鄉等的歷史發展。
陳博士提到東西宗教方面的交融。他指出各種宗教都能在中國和平相處,包括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現在的華林寺、光塔寺、花仙寺、番鬼望菠蘿等都是這一文化特徵的實例,反映中國文化的兼容。
陳博士指出近百年歷史的重心都在廣東,影響是全國性的。虎門銷煙掀起近代歷史風雲變幻的序幕。鴉片戰爭後,國人謀求變法圖強,康有為與梁啟超發動「戊戌變法」;也出現了一班「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人士,如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紛紛提出變革的主張和措施;同時催生了「留美學童」,代表人物有容閎、詹天佑、唐國安、唐紹儀等,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又指廣東是革命的搖籃,這裏是孫中山建立革命團體,策動起義的反清革命主戰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的黃埔軍校對北伐成功尤其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博士在總結時帶出,嶺南文化曾被低估。他認為廣東人性格兼容、樂觀,這是在多元文化下長期孕育出來的。他也認為中國能夠在短短四十多年間崛起,也與中國人的「愚公精神」有關,凡事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這影響着中國文化、國家的未來發展。
周佳榮教授表示,大灣區有很多地方都具有啟發性,當我們對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有足夠認識,便能窺見其中的大背景。他期望大家既要走入大灣區,也要從裏面走出來帶領世界。
△問答環節時,台下觀眾反應熱烈
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
陳萬雄 主編
由陳萬雄博士主編的《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於書展推出了三本新書,分別是:廣州、廣州特輯和中山.珠海。這系列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介紹大灣區各城市的歷史沿革、重要大事、名人事跡、文化藝術等,讓讀者感受遊覽一般的閱讀體驗,同時深入了解大灣區的城市面貌,認識國家與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