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百變金庸:從小說版本到電影改編
為紀念金庸誕辰100周年,香港中華書局在書展隆重推出張彧博士新作《金庸的電影歲月:從笑傲江湖到家國情懷》。張博士更於書展期間舉辦《百變金庸:從小說版本到電影改編》講座,與另一金學專家鄺啟東聯合主持。
講座首先由張彧口中的鄺神鄺啟東揭開序幕。鄺啟東主要從金庸小說的版本談起。他謂金庸的小說,簡易的可分為幾個不同的版本系統:早年報紙連載的舊版、鄺拾記版、今已罕見的《明報晚報》修訂版、明河社70年代和80年代的修訂版等。鄺啟東特別提醒讀者,要了解金庸小說的版本,必須留意他小說的<後記>,當中包括很多值得細看,研究的資訊。
鄺啟東在講座中介紹了金庸在《武俠與歷史》雜誌,以及其他報章、雜誌所連載的武俠小說。鄺又附以圖文比對了報紙連載與合訂本的差異。他指出,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出書,特別是《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碧血劍》及《射鵰英雄傳》四種,出書前作了不少修訂,包括重訂章節、配上插圖、校正文字等,如《雪山飛狐》於報章連載時錯誤排‘鎮關東’為‘鐵關東’等,出書時都一一校正。
鄺氏指出,金庸校正需時,導致正版書未出,盜版已快人一步。結果到出版《神鵰俠侶》時,他索性一字不改,以報紙連載的文字結集出書,省下修正的時間來杜絕翻版。據他所說,一套《神鵰俠侶》多達111冊,如非金迷,斷難收齊。
最後,他交代金庸為何屢次修訂小說,原因是金庸認為多部小說漏洞太多,加上文責自負,還因不時收到讀者回饋意見,於是大幅修訂內容,包括情節(小龍女)、重訂人設(郭靖)、刪減人物(林琴南)、串連武功(降龍十八掌)、刪減血腥情節(丘處機生吃人心肝)及斟酌文句等,以合乎故事情理,向讀者負責。
下半場由張彧博士主講金庸在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歲月。他透過搜羅及分析相關文獻和紙品藏品,包括非常珍罕的電影特刊、戲橋、劇照、報章宣傳廣告等,展現金庸在其電影歲月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張博士指出,金庸於1948年3月30日來港,以出色的中英文能力任職香港《大公報》作國際關係中文翻譯的工作。此前他早以閱讀大量小說,結果到了1951年5月,他以姚馥蘭(your friend 中譯)一名為《新晚報》撰寫<基度山伯爵>影評。1953年,他終於得長城電影公司賞識,編寫《絕代佳人》劇本,此劇由夏夢、樂蒂等演出。此劇開展了他的電影歲月。最後電影公司更將他未完成的小說搬上熒幕,包括《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鴛鴦刀》、《倚天屠龍記》和《雪山飛狐》。然而,不少電影已經佚失,可幸香港電影資料館還保存了數部。張彧特別推介大眾看1958年由曹達華主演的《射鵰英雄傳》電影,錄像狀況至今仍佳,觀者可以看到演員出色的演技。
講座內容極為豐富,兩位講者通過無數珍貴的圖片和絕版藏書,為讀者呈獻了金庸小說的多樣化與銘刻其鮮為人知的電影歲月,令講座得以圓滿結束。
金庸的電影歲月:從笑傲江湖到家國情懷
張彧 著
ISBN:9789888862184
金庸自1951年發表第一篇影評〈幾度山恩仇記〉開始,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於《新晚報》和《大公報》副刊,以及《長城畫報》撰寫影評和影話,另為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創作了二三十個電影劇本,其中八個拍成電影,也替多部電影的歌曲填詞。此時期他將東西方文化精髓融會貫通,通過電影、小說、報章、雜誌等文化產物,為全球華人建立一個展現民族特色和風采的文化想像空間。
本書透過搜羅及分析與1950至1960年代「金庸電影歲月」相關文獻,包括電影特刊、戲橋、劇照、報章宣傳廣告等珍貴資料,展現金庸在電影歲月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書中分析了多部金庸編劇、導演的電影,以及早期根據他的小說改編拍攝的粵語武俠片。作者也探討金庸編劇電影的特色、創作動機,以及金庸如何對香港和全球華人世界的流行文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圖文並茂,讀者可從書中認識到金庸作為影評人、編劇、導演的成就,也讓人了解到這段電影歲月對他成為成功小說家和報人的重要啟迪。
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百變金庸:從小說版本到電影改編
為紀念金庸誕辰100周年,香港中華書局在書展隆重推出張彧博士新作《金庸的電影歲月:從笑傲江湖到家國情懷》。張博士更於書展期間舉辦《百變金庸:從小說版本到電影改編》講座,與另一金學專家鄺啟東聯合主持。
講座首先由張彧口中的鄺神鄺啟東揭開序幕。鄺啟東主要從金庸小說的版本談起。他謂金庸的小說,簡易的可分為幾個不同的版本系統:早年報紙連載的舊版、鄺拾記版、今已罕見的《明報晚報》修訂版、明河社70年代和80年代的修訂版等。鄺啟東特別提醒讀者,要了解金庸小說的版本,必須留意他小說的<後記>,當中包括很多值得細看,研究的資訊。
鄺啟東在講座中介紹了金庸在《武俠與歷史》雜誌,以及其他報章、雜誌所連載的武俠小說。鄺又附以圖文比對了報紙連載與合訂本的差異。他指出,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出書,特別是《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碧血劍》及《射鵰英雄傳》四種,出書前作了不少修訂,包括重訂章節、配上插圖、校正文字等,如《雪山飛狐》於報章連載時錯誤排‘鎮關東’為‘鐵關東’等,出書時都一一校正。
鄺氏指出,金庸校正需時,導致正版書未出,盜版已快人一步。結果到出版《神鵰俠侶》時,他索性一字不改,以報紙連載的文字結集出書,省下修正的時間來杜絕翻版。據他所說,一套《神鵰俠侶》多達111冊,如非金迷,斷難收齊。
最後,他交代金庸為何屢次修訂小說,原因是金庸認為多部小說漏洞太多,加上文責自負,還因不時收到讀者回饋意見,於是大幅修訂內容,包括情節(小龍女)、重訂人設(郭靖)、刪減人物(林琴南)、串連武功(降龍十八掌)、刪減血腥情節(丘處機生吃人心肝)及斟酌文句等,以合乎故事情理,向讀者負責。
下半場由張彧博士主講金庸在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歲月。他透過搜羅及分析相關文獻和紙品藏品,包括非常珍罕的電影特刊、戲橋、劇照、報章宣傳廣告等,展現金庸在其電影歲月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張博士指出,金庸於1948年3月30日來港,以出色的中英文能力任職香港《大公報》作國際關係中文翻譯的工作。此前他早以閱讀大量小說,結果到了1951年5月,他以姚馥蘭(your friend 中譯)一名為《新晚報》撰寫<基度山伯爵>影評。1953年,他終於得長城電影公司賞識,編寫《絕代佳人》劇本,此劇由夏夢、樂蒂等演出。此劇開展了他的電影歲月。最後電影公司更將他未完成的小說搬上熒幕,包括《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鴛鴦刀》、《倚天屠龍記》和《雪山飛狐》。然而,不少電影已經佚失,可幸香港電影資料館還保存了數部。張彧特別推介大眾看1958年由曹達華主演的《射鵰英雄傳》電影,錄像狀況至今仍佳,觀者可以看到演員出色的演技。
講座內容極為豐富,兩位講者通過無數珍貴的圖片和絕版藏書,為讀者呈獻了金庸小說的多樣化與銘刻其鮮為人知的電影歲月,令講座得以圓滿結束。
金庸的電影歲月:從笑傲江湖到家國情懷
張彧 著
ISBN:9789888862184
金庸自1951年發表第一篇影評〈幾度山恩仇記〉開始,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於《新晚報》和《大公報》副刊,以及《長城畫報》撰寫影評和影話,另為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創作了二三十個電影劇本,其中八個拍成電影,也替多部電影的歌曲填詞。此時期他將東西方文化精髓融會貫通,通過電影、小說、報章、雜誌等文化產物,為全球華人建立一個展現民族特色和風采的文化想像空間。
本書透過搜羅及分析與1950至1960年代「金庸電影歲月」相關文獻,包括電影特刊、戲橋、劇照、報章宣傳廣告等珍貴資料,展現金庸在電影歲月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書中分析了多部金庸編劇、導演的電影,以及早期根據他的小說改編拍攝的粵語武俠片。作者也探討金庸編劇電影的特色、創作動機,以及金庸如何對香港和全球華人世界的流行文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圖文並茂,讀者可從書中認識到金庸作為影評人、編劇、導演的成就,也讓人了解到這段電影歲月對他成為成功小說家和報人的重要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