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藝文之約|穿越歷史:認識大灣區
7月24日是香港書展講座活動的最後一日,但文化活動依然精彩。今日上午,陳萬雄博士為聽眾們帶來題為「穿越歷史:認識大灣區」的專題演講。演講不但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變遷和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歷史人文的重要價值,還推薦了陳萬雄博士在香港中華出版的新作《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主持人邱逸博士亦是妙語連珠,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令到聽眾和讀者們坐在演講廳內,已經感受了一場穿越古今的粵港澳大灣區之旅。
邱逸博士在參與公民發展科調研的期間,感到學生的遊學會有走馬觀花之感。本系列圖書可以是對香港學校的教育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此外,了解大灣區還可以促進港人,特別是教育界及青年人對香港歷史文化和嶺南文化之間密切關係的認識。陳萬雄博士指出,要了解香港文化,不能不了解大灣區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等);要了解大灣區文化,就要了解中國整體的文化。它們都是中國一體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結構中重要的部分。
陳萬雄博士多年來關注著大灣區歷史文化的研究,他指出,「舊邦新命」的大灣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人類文明,從秦漢到明清,大灣區發展出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在中國歷史的發展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創造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入近代,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早和西方接觸的地區之一,既成為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帶,亦是最早遭受到列強侵略奮起反抗的地區。近現代大灣區的思想和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風雲激蕩的一頁,梁啟超從人才地理的角度認為,清中葉以後,人才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影響了中國的走向。
改革開放時期,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整體經濟騰飛、奮發向上的縮影,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和經濟飛躍。時至今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各展所長,發揮集聚效應,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更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亦獲得無限機遇。因此,讀者尤其是青年人了解大灣區的滄桑變遷,領略當地的人文社會風貌,就顯得尤為重要。
講座推介了陳萬雄博士主編的新書《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本系列目前已出版東莞、佛山兩冊,主旨是讓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了解大灣區的歷史根源和嶺南文化,並希望從歷史和文化來闡釋大灣區內的多元文化和發展。
演講之後,在場聽眾與講者和主持人進行了問答環節。聽眾就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價值,如何提升年輕人深入了解中華文化興趣,增強文化認同感等方面提問,雙方探討了在青年人中重建中華文化,當前的新教育項目與青少年文化探索等內容。
文化活動
藝文之約|穿越歷史:認識大灣區
7月24日是香港書展講座活動的最後一日,但文化活動依然精彩。今日上午,陳萬雄博士為聽眾們帶來題為「穿越歷史:認識大灣區」的專題演講。演講不但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變遷和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歷史人文的重要價值,還推薦了陳萬雄博士在香港中華出版的新作《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主持人邱逸博士亦是妙語連珠,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令到聽眾和讀者們坐在演講廳內,已經感受了一場穿越古今的粵港澳大灣區之旅。
邱逸博士在參與公民發展科調研的期間,感到學生的遊學會有走馬觀花之感。本系列圖書可以是對香港學校的教育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此外,了解大灣區還可以促進港人,特別是教育界及青年人對香港歷史文化和嶺南文化之間密切關係的認識。陳萬雄博士指出,要了解香港文化,不能不了解大灣區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等);要了解大灣區文化,就要了解中國整體的文化。它們都是中國一體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結構中重要的部分。
陳萬雄博士多年來關注著大灣區歷史文化的研究,他指出,「舊邦新命」的大灣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人類文明,從秦漢到明清,大灣區發展出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在中國歷史的發展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創造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入近代,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早和西方接觸的地區之一,既成為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帶,亦是最早遭受到列強侵略奮起反抗的地區。近現代大灣區的思想和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風雲激蕩的一頁,梁啟超從人才地理的角度認為,清中葉以後,人才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影響了中國的走向。
改革開放時期,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整體經濟騰飛、奮發向上的縮影,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和經濟飛躍。時至今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各展所長,發揮集聚效應,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更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亦獲得無限機遇。因此,讀者尤其是青年人了解大灣區的滄桑變遷,領略當地的人文社會風貌,就顯得尤為重要。
講座推介了陳萬雄博士主編的新書《穿越歷史遊灣區》系列。本系列目前已出版東莞、佛山兩冊,主旨是讓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了解大灣區的歷史根源和嶺南文化,並希望從歷史和文化來闡釋大灣區內的多元文化和發展。
演講之後,在場聽眾與講者和主持人進行了問答環節。聽眾就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價值,如何提升年輕人深入了解中華文化興趣,增強文化認同感等方面提問,雙方探討了在青年人中重建中華文化,當前的新教育項目與青少年文化探索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