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漢學英華 第二輯 ——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增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

出版日期 2023-06-10

分類 學術期刊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68.00

ISBN 9789888808793

頁數 568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饒宗頤國學院致力推動國學及相關跨學科領域的高端研究,創辦雙語國學與漢學研究學術刊物《饒宗頤國學院院刊》(Bulletin of the Jao Tsung-I Academy of Sinology),為國學界及漢學界提供一個深度溝通的平台,交流東西方的學術觀點及成果。學術顧問及編輯委員會成員為兩岸三地及海外的多位學者。


為了向中文學界介紹國際漢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國學院於2018年推出了《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的首期增刊《漢學英華》。彼時定題「漢學英華」,飽含對饒公的懇摯懷想,意謂「采擷英華,輯為是集,兼作追緬之一瓣心香。」饒公通達的治學理念是引領我們的明燈,國學院力求為東西文化交流搭建橋梁,院刊相容並包、中西兼重的原則,亦是承此一脈。


時隔四年,《漢學英華》的二輯面世。本輯集結翻譯了院刊第四至七期的英文論文及書評,這些文章分別來自12位作者,既有學養精深的中堅學者,也有锋芒新露的青年學人。其中論文十篇,涉及領域涵蓋文學、歷史、語言學、文獻學、文字學、思想史、哲學、社會文化研究等等。這些論文或深鑽精研,或以開闊視野關照社會,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介紹新材料、應用新方法、提供新觀點的工作,拓寬了相關課題的研討範圍。期待本文集可以為一窗口,助益讀者獲知近年來國際漢學研究之熱點與潮流。



目錄


徐鳳儀  序言


論文

史亞當(龐琨譯) 花園莊東地H3 坑甲骨的閱讀方法

史亞當(高潔譯) 象數之間:離卦在早期《易經》的多重意涵

顧永光(段陶譯) 論西周編鐘銘文的文學性質

顧永光(沈燕飛譯) 試論「民」字在西周思想體系中的政治意涵

麥笛(陳子如譯) 格式化的意義:對清華簡 〈湯在啻門〉的深描及其對中國早期思想生產的啟示

費安德(郭倩夢譯) 論戰國晚期背景下北大竹書《周訓》與《呂氏春秋》之關係

許思萊(王雪婷譯) 「 白—沙」上古漢語語音構擬的若干問題

伍伯常(蘭倩譯) 文化互動與較量— 以宋朝(960–1279)和南唐(937–965)為例

朱銘堅 十三世紀華北地區的本地精英網絡與蒙古帝國的管治

蔡亮 我們有多愛自己的父母—對由愛至孝的再思考


書評

費安德(龐琨譯) 評艾蘭《湮沒的思想— 出土竹簡中的禪讓傳說與理想政制》

方破(郭倩夢譯) 評來國龍《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學研究》

夏含夷(楊起予譯) 評柯馬丁、麥笛編《中國政治哲學之始源:〈尚書〉之編纂與思想研究》

朱夢雯 評田菱《閱讀哲學、創作詩篇:中國中古時期互文模式的意義創造》

鄭子寧(王雪婷譯) 評內藤丘《藏語、緬甸語和漢語的歷史音韻學》


作者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自創校以來,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尤其關注國學與漢學研究,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二零一三年一月,香港浸會大學率先創立了香港首所國學院,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命名,並邀得饒教授出任永遠榮譽院長,希望能夠傳承饒教授的學術,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饒宗頤國學院以傳統國學、漢學、經學為研究基礎,融合東西方國學、漢學、經學研究優勢,探索古今,希望用創新方法提升國學,使之形成一種具有中華文化特色,並可以得到世界廣泛認知和接受的思想體系。


延伸閱讀

漢學英華 第二輯 ——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增刊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

出版日期 2023-06-10

分類 學術期刊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68.00

ISBN 9789888808793

頁數 568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饒宗頤國學院致力推動國學及相關跨學科領域的高端研究,創辦雙語國學與漢學研究學術刊物《饒宗頤國學院院刊》(Bulletin of the Jao Tsung-I Academy of Sinology),為國學界及漢學界提供一個深度溝通的平台,交流東西方的學術觀點及成果。學術顧問及編輯委員會成員為兩岸三地及海外的多位學者。


為了向中文學界介紹國際漢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國學院於2018年推出了《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的首期增刊《漢學英華》。彼時定題「漢學英華」,飽含對饒公的懇摯懷想,意謂「采擷英華,輯為是集,兼作追緬之一瓣心香。」饒公通達的治學理念是引領我們的明燈,國學院力求為東西文化交流搭建橋梁,院刊相容並包、中西兼重的原則,亦是承此一脈。


時隔四年,《漢學英華》的二輯面世。本輯集結翻譯了院刊第四至七期的英文論文及書評,這些文章分別來自12位作者,既有學養精深的中堅學者,也有锋芒新露的青年學人。其中論文十篇,涉及領域涵蓋文學、歷史、語言學、文獻學、文字學、思想史、哲學、社會文化研究等等。這些論文或深鑽精研,或以開闊視野關照社會,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介紹新材料、應用新方法、提供新觀點的工作,拓寬了相關課題的研討範圍。期待本文集可以為一窗口,助益讀者獲知近年來國際漢學研究之熱點與潮流。



目錄


徐鳳儀  序言


論文

史亞當(龐琨譯) 花園莊東地H3 坑甲骨的閱讀方法

史亞當(高潔譯) 象數之間:離卦在早期《易經》的多重意涵

顧永光(段陶譯) 論西周編鐘銘文的文學性質

顧永光(沈燕飛譯) 試論「民」字在西周思想體系中的政治意涵

麥笛(陳子如譯) 格式化的意義:對清華簡 〈湯在啻門〉的深描及其對中國早期思想生產的啟示

費安德(郭倩夢譯) 論戰國晚期背景下北大竹書《周訓》與《呂氏春秋》之關係

許思萊(王雪婷譯) 「 白—沙」上古漢語語音構擬的若干問題

伍伯常(蘭倩譯) 文化互動與較量— 以宋朝(960–1279)和南唐(937–965)為例

朱銘堅 十三世紀華北地區的本地精英網絡與蒙古帝國的管治

蔡亮 我們有多愛自己的父母—對由愛至孝的再思考


書評

費安德(龐琨譯) 評艾蘭《湮沒的思想— 出土竹簡中的禪讓傳說與理想政制》

方破(郭倩夢譯) 評來國龍《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學研究》

夏含夷(楊起予譯) 評柯馬丁、麥笛編《中國政治哲學之始源:〈尚書〉之編纂與思想研究》

朱夢雯 評田菱《閱讀哲學、創作詩篇:中國中古時期互文模式的意義創造》

鄭子寧(王雪婷譯) 評內藤丘《藏語、緬甸語和漢語的歷史音韻學》


作者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自創校以來,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尤其關注國學與漢學研究,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二零一三年一月,香港浸會大學率先創立了香港首所國學院,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命名,並邀得饒教授出任永遠榮譽院長,希望能夠傳承饒教授的學術,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饒宗頤國學院以傳統國學、漢學、經學為研究基礎,融合東西方國學、漢學、經學研究優勢,探索古今,希望用創新方法提升國學,使之形成一種具有中華文化特色,並可以得到世界廣泛認知和接受的思想體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