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非書

孫文革命——《聖經》與《易經》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1-05

分類 傳記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38.00

ISBN 9789888310678

頁數 584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2015年是孫文逝世90周年。國際知名的孫中山研究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繼四年前出版《三十歲前的孫中山》,跟蹤孫文「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之後,決定再接再厲,繼續探索孫文「為何」革命並能夠堅持到底。


孫文是基督徒,這個街知巷聞;但若說《聖經》啓發了孫文革命,則可謂千古奇聞。世人津津樂道孫文是「番書仔」,肚內的中國墨水不多;但若說《易經》啓發了孫文革命,更是「恕老夫孤陋寡聞」。本書證明兩說皆貨真價實的今日要聞。


本書所云的《聖經》,泛指西方文化,具體則指《聖經》所傳達的高尚精神──「侍人」。本書所言之《易經》,泛指華夏文化,具體則指《易經》原旨所傳達的、「天地革而四時成」的不斷自我更新精神,而「革」之目的是「應乎人」。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繼


本書通過客觀的實證史學研究方法,試圖追尋如下的歷史真相:

‧ 孫文的革命念頭與行動決心,跟《聖經》和《易經》有何關係?

‧ 孫文的三位信奉基督宗教的師友:王煜初、區鳳墀及楊襄甫,是如何從熟讀《易經》到走向信奉《聖經》,並冒着性命危險在乙未廣州起義中保衛孫文脫離險境?

‧ 在孫文的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後,為何大批華人基督徒甘願用人海戰術掩護孫文撤退?洋教徒康德黎及達尼思為何也樂意「護送」孫文到安全的地方?

‧ 孫文熟讀聖賢書,卻為何迷信會黨,以至多次受騙?孫文後來竟然加入會黨,甚至成為「洪棍」(秘密會社「元帥」的代號),為甚麼?

‧ 孫文身邊先後三位女性:盧慕貞、陳粹芬、宋慶齡,如何先後受到《聖經》原旨「忘我奉獻」的「侍人」精神的影響,對孫文的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孫文逝世前,對《聖經》和《易經》作出了怎樣的最後反思?並由此而對「兩經」的解釋作出哪些嶄新貢獻?



目錄


(甲) 緒言

第一部份 以史為鑒,經世致用

  第一章 導言:孫文革命思想的形成與成長歷程

    一、開宗明義:本書採實證史學方法

    二、隱喻《聖經》原旨對孫文的影響

    三、隱喻《易經》原旨對孫文的影響

    四、「兩經」的原旨及其衍生的形式

    五、「兩經」與孫文從少年到青壯年的思想歷程

    六、「兩經」與孫文從青壯年到中年的思想歷程

    七、「兩經」與孫文從中年到晚年的思想歷程

    八、本書內容的縱橫兩個方面

  第二章 以史為鑒

    一、導言:主觀與客觀的歷史

    二、從中國大陸看孫文研究

    三、從台灣看孫文研究

    四、筆者從海外看孫文研究

    五、宏觀看中國的內憂外患一環扣一環

    六、在一環扣一環的漩渦中「兩經」哺育着孫文成長

    七、「兩經」鼓勵着孫文跟陰險暗流與驚濤駭浪搏鬥

    八、在英國的主觀與客觀歷史之爭

 

(乙) 從少年到青壯年:「兩經」哺育着孫文成長

第二部份 孫文從《聖經》到《易經》

  第三章 孫文的《聖經》:孫文雙重受洗,忘我奉獻地「侍人」

    一、西學:「在生命上得到新啓示」

    二、《聖經》:孫文自命為漢人的摩西(Moses)

    三、秀才造反?要誅九族的!

    四、矢志革命 何需誓詞?

    五、結語:「惟是宗教之力有所窮」

  第四章 孫文的《易經》:孫文革命的華夏文化的根據

    一、隱喻地說:《易經》賦予孫文「宏偉的氣魄」

    二、孫文打通了《易經》和《聖經》之間的壁壘

    三、孫文艱苦自學以《易經》為首的華夏文化

    四、孫文對《易經》的忠誠蓋過其對《聖經》所衍生的 人為的信仰

    五、洋人的優越感令他們藐視三民主義暨《易經》所孕育的華夏文化

    六、洋人既批評中國士大夫落後,又抨擊積極向西方學習的孫文

    七、欲改革政治,必先知歷史

 

第三部份 孫文的師友:從《易經》到《聖經》

  第五章 《聖經》打後衛:乙未廣州起義

    一、長期被埋沒的民族英雄基督徒

    二、重陽拜堂?瘋了嗎!

    三、從《易經》走入《聖經》的王煜初牧師

    四、捨身掩護孫文逃生的王煜初父子!

    五、身在《聖經》而心在《易經》的王煜初牧師

  第六章 軍師:乙未廣州起義的「神經中樞」

    一、區鳳墀:著名儒士竟然當了宣教師

    二、區鳳墀的高尚人品

    三、區鳳墀關鍵性的轉變

    四、尹文楷乃何許人?

    五、「神經中樞」位於何方?

  第七章 孫文的師友:身在《聖經》而心在《易經》

    一、繼續追查「神經中樞」所在地

    二、終於鎖定「神經中樞」所在地

    三、楊襄甫:賣掉豐厚家產去當清苦宣教師的儒士

    四、楊襄甫:華人可不是次等基督徒!

    五、眾志成城,對付惡勢力!

 

第四部份 《聖經》救《易經》

  第八章 出險:華人基督徒掩護孫文落荒而逃

    一、識途老馬

    二、港穗基督徒為孫文打保護傘

    三、翻越城牆逃生?

    四、金蟬脫殼

    五、儒士朱淇出賣革命

  第九章 逃亡:基督徒醫生與基督徒律師「護送出境」

    一、抵達香港

    二、驚弓之鳥趕快躲起來

    三、向恩師求救

    四、執行引渡法?把孫文遞解出境?

    五、逃出生天:恩師不但救了孫文性命,也救了他的革命事業

    六、乙未不了情

 

(丙) 從青壯年到中年:「兩經」哺育着孫文茁壯成長

第五部份 融會貫通《聖經》和《易經》: 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兩經」的反思

  第十章 融會: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聖經》的反思

    一、倫敦蒙難

    二、世人對同一史料的不同解讀

    三、孫文對科學與宗教之爭有何看法?

    四、孫文的自由主義

    五、康德黎醫生的宗教觀:既科學又虔誠,更身體力行

  第十一章 貫通: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易經》的反思

    一、一個嶄新的概念萌芽了!——從神道入治道

    二、孔子、孟子、老子、商鞅的治道

    三、「復三代之規」?

    四、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中國內政的反思

    五、為何當時中國的治道如此糟糕?如何是好?

    六、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中國外交的構思

    七、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民族主義」的構思

    八、民心開發:隱喻地用《聖經》「侍人」的精神彌補《易經》「應乎人」的真諦之不足

    九、政教分離 /293 

 

第六部份 《聖經》和《易經》的異端邪說

  第十二章 會黨——《易經》的異端: 不可專以聯結椎埋等輩為計! 

    一、導言:為何孫文長期執迷不悟?

    二、首次受騙

    三、問號連篇

    四、孫文加入洪門

    五、為何孫文一廂情願到如此地步?

    六、晚年孫文對洪門的認識

    七、終於大徹大悟

    八、「現代公民」? 

  第十三章 風水——《聖經》的邪說:孫文對風水的態度

    一、導言:「皇帝田」的預言

    二、孫家篤信風水的悠久傳統

    三、孫文的祖父敬賢公的「皇帝田」

    四、孫文的父親達成公追逐風水而遷墳

    五、孫文可信風水?

 

第七部份 《聖經》?《易經》? ——君子好逑

  第十四章 求《聖經》得《易經》:孫文與盧慕貞的約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讓盧慕貞最受不了的事

    三、按序分析、逐一提問

    四、盧慕貞的傳統美德

    五、《聖經》!《聖經》!

  第十五章 求《聖經》,得半部:孫文與陳粹芬的情

    一、一見鍾情

    二、誓死追隨

    三、捨身參與

    四、功成身退

    五、瑞華坊不了情

    六、颯爽英姿

  第十六章 求《聖經》得《聖經》:孫文與宋慶齡的愛

    一、志同道合

    二、神魂顛倒

    三、終獲至寶

    四、生死戀

    五、誓約俗不可耐

    六、結語:孫文的「家事遺囑」

(丁) 從中年到晚年:「兩經」支撐着孫文搏鬥驚濤駭浪

 

第八部份 孫文對《聖經》和《易經》的再反思、三反思

  第十七章 冒險猛進 ,有勇如螭:孫文對《聖經》和《易經》的 再反思

    一、為國還是為己

    二、袁世凱的皇帝夢

    三、孫文挑戰列強

    四、濟弱扶傾

    五、聯俄聯共

    六、孫文對共產主義的評價

    七、孫文與毛澤東的分歧

    八、孫文的民族主義

    九、孫文民權主義

    十、孫文的民生主義

  第十八章 新解《聖經》和《易經》:孫文對「兩經」的最後反思

    一、孫文對《易經》的最後反思

    二、孫文對《聖經》的最後反思

    三、孫文用其親身經歷新解《聖經》

    四、孫文對《易經》——華夏文化——的貢獻

    五、《聖經》、《易經》,孰重孰輕? —落葉歸根

  第十九章 緬懷與沉思:孫文對近代思想的貢獻

    英漢對照表

    檔案及參考書目

      一、未刊及已刊檔案資料

      二、西文參考書目

      三、中日文參考書目

    跋


作者簡介

黃宇和

黃宇和院士,1946年11月生於廣東省番禺縣。幼隨家人到香港定居。先後就讀於九龍牛頭角庇護十二小學、九龍華仁書院、香港大學。196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1年完成博士論文後留校。1974年起受聘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教至2013年底行將退休時,悉尼大學當局授予黃宇和終身講座教授榮銜。1978年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2000年澳大利亞國家社會科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2011 年澳大利亞國家人文科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

黃宇和曾當過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和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以及台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又先後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聖約翰大學;中國的北大、清華、復旦、武漢、中山等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講學。

研究領域包括孫中山、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和近現代中國國際關係。


延伸閱讀

孫文革命——《聖經》與《易經》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1-05

分類 傳記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238.00

ISBN 9789888310678

頁數 584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2015年是孫文逝世90周年。國際知名的孫中山研究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繼四年前出版《三十歲前的孫中山》,跟蹤孫文「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之後,決定再接再厲,繼續探索孫文「為何」革命並能夠堅持到底。


孫文是基督徒,這個街知巷聞;但若說《聖經》啓發了孫文革命,則可謂千古奇聞。世人津津樂道孫文是「番書仔」,肚內的中國墨水不多;但若說《易經》啓發了孫文革命,更是「恕老夫孤陋寡聞」。本書證明兩說皆貨真價實的今日要聞。


本書所云的《聖經》,泛指西方文化,具體則指《聖經》所傳達的高尚精神──「侍人」。本書所言之《易經》,泛指華夏文化,具體則指《易經》原旨所傳達的、「天地革而四時成」的不斷自我更新精神,而「革」之目的是「應乎人」。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繼


本書通過客觀的實證史學研究方法,試圖追尋如下的歷史真相:

‧ 孫文的革命念頭與行動決心,跟《聖經》和《易經》有何關係?

‧ 孫文的三位信奉基督宗教的師友:王煜初、區鳳墀及楊襄甫,是如何從熟讀《易經》到走向信奉《聖經》,並冒着性命危險在乙未廣州起義中保衛孫文脫離險境?

‧ 在孫文的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後,為何大批華人基督徒甘願用人海戰術掩護孫文撤退?洋教徒康德黎及達尼思為何也樂意「護送」孫文到安全的地方?

‧ 孫文熟讀聖賢書,卻為何迷信會黨,以至多次受騙?孫文後來竟然加入會黨,甚至成為「洪棍」(秘密會社「元帥」的代號),為甚麼?

‧ 孫文身邊先後三位女性:盧慕貞、陳粹芬、宋慶齡,如何先後受到《聖經》原旨「忘我奉獻」的「侍人」精神的影響,對孫文的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孫文逝世前,對《聖經》和《易經》作出了怎樣的最後反思?並由此而對「兩經」的解釋作出哪些嶄新貢獻?



目錄


(甲) 緒言

第一部份 以史為鑒,經世致用

  第一章 導言:孫文革命思想的形成與成長歷程

    一、開宗明義:本書採實證史學方法

    二、隱喻《聖經》原旨對孫文的影響

    三、隱喻《易經》原旨對孫文的影響

    四、「兩經」的原旨及其衍生的形式

    五、「兩經」與孫文從少年到青壯年的思想歷程

    六、「兩經」與孫文從青壯年到中年的思想歷程

    七、「兩經」與孫文從中年到晚年的思想歷程

    八、本書內容的縱橫兩個方面

  第二章 以史為鑒

    一、導言:主觀與客觀的歷史

    二、從中國大陸看孫文研究

    三、從台灣看孫文研究

    四、筆者從海外看孫文研究

    五、宏觀看中國的內憂外患一環扣一環

    六、在一環扣一環的漩渦中「兩經」哺育着孫文成長

    七、「兩經」鼓勵着孫文跟陰險暗流與驚濤駭浪搏鬥

    八、在英國的主觀與客觀歷史之爭

 

(乙) 從少年到青壯年:「兩經」哺育着孫文成長

第二部份 孫文從《聖經》到《易經》

  第三章 孫文的《聖經》:孫文雙重受洗,忘我奉獻地「侍人」

    一、西學:「在生命上得到新啓示」

    二、《聖經》:孫文自命為漢人的摩西(Moses)

    三、秀才造反?要誅九族的!

    四、矢志革命 何需誓詞?

    五、結語:「惟是宗教之力有所窮」

  第四章 孫文的《易經》:孫文革命的華夏文化的根據

    一、隱喻地說:《易經》賦予孫文「宏偉的氣魄」

    二、孫文打通了《易經》和《聖經》之間的壁壘

    三、孫文艱苦自學以《易經》為首的華夏文化

    四、孫文對《易經》的忠誠蓋過其對《聖經》所衍生的 人為的信仰

    五、洋人的優越感令他們藐視三民主義暨《易經》所孕育的華夏文化

    六、洋人既批評中國士大夫落後,又抨擊積極向西方學習的孫文

    七、欲改革政治,必先知歷史

 

第三部份 孫文的師友:從《易經》到《聖經》

  第五章 《聖經》打後衛:乙未廣州起義

    一、長期被埋沒的民族英雄基督徒

    二、重陽拜堂?瘋了嗎!

    三、從《易經》走入《聖經》的王煜初牧師

    四、捨身掩護孫文逃生的王煜初父子!

    五、身在《聖經》而心在《易經》的王煜初牧師

  第六章 軍師:乙未廣州起義的「神經中樞」

    一、區鳳墀:著名儒士竟然當了宣教師

    二、區鳳墀的高尚人品

    三、區鳳墀關鍵性的轉變

    四、尹文楷乃何許人?

    五、「神經中樞」位於何方?

  第七章 孫文的師友:身在《聖經》而心在《易經》

    一、繼續追查「神經中樞」所在地

    二、終於鎖定「神經中樞」所在地

    三、楊襄甫:賣掉豐厚家產去當清苦宣教師的儒士

    四、楊襄甫:華人可不是次等基督徒!

    五、眾志成城,對付惡勢力!

 

第四部份 《聖經》救《易經》

  第八章 出險:華人基督徒掩護孫文落荒而逃

    一、識途老馬

    二、港穗基督徒為孫文打保護傘

    三、翻越城牆逃生?

    四、金蟬脫殼

    五、儒士朱淇出賣革命

  第九章 逃亡:基督徒醫生與基督徒律師「護送出境」

    一、抵達香港

    二、驚弓之鳥趕快躲起來

    三、向恩師求救

    四、執行引渡法?把孫文遞解出境?

    五、逃出生天:恩師不但救了孫文性命,也救了他的革命事業

    六、乙未不了情

 

(丙) 從青壯年到中年:「兩經」哺育着孫文茁壯成長

第五部份 融會貫通《聖經》和《易經》: 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兩經」的反思

  第十章 融會: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聖經》的反思

    一、倫敦蒙難

    二、世人對同一史料的不同解讀

    三、孫文對科學與宗教之爭有何看法?

    四、孫文的自由主義

    五、康德黎醫生的宗教觀:既科學又虔誠,更身體力行

  第十一章 貫通: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易經》的反思

    一、一個嶄新的概念萌芽了!——從神道入治道

    二、孔子、孟子、老子、商鞅的治道

    三、「復三代之規」?

    四、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中國內政的反思

    五、為何當時中國的治道如此糟糕?如何是好?

    六、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中國外交的構思

    七、孫文1896——1897 年間在倫敦時對「民族主義」的構思

    八、民心開發:隱喻地用《聖經》「侍人」的精神彌補《易經》「應乎人」的真諦之不足

    九、政教分離 /293 

 

第六部份 《聖經》和《易經》的異端邪說

  第十二章 會黨——《易經》的異端: 不可專以聯結椎埋等輩為計! 

    一、導言:為何孫文長期執迷不悟?

    二、首次受騙

    三、問號連篇

    四、孫文加入洪門

    五、為何孫文一廂情願到如此地步?

    六、晚年孫文對洪門的認識

    七、終於大徹大悟

    八、「現代公民」? 

  第十三章 風水——《聖經》的邪說:孫文對風水的態度

    一、導言:「皇帝田」的預言

    二、孫家篤信風水的悠久傳統

    三、孫文的祖父敬賢公的「皇帝田」

    四、孫文的父親達成公追逐風水而遷墳

    五、孫文可信風水?

 

第七部份 《聖經》?《易經》? ——君子好逑

  第十四章 求《聖經》得《易經》:孫文與盧慕貞的約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讓盧慕貞最受不了的事

    三、按序分析、逐一提問

    四、盧慕貞的傳統美德

    五、《聖經》!《聖經》!

  第十五章 求《聖經》,得半部:孫文與陳粹芬的情

    一、一見鍾情

    二、誓死追隨

    三、捨身參與

    四、功成身退

    五、瑞華坊不了情

    六、颯爽英姿

  第十六章 求《聖經》得《聖經》:孫文與宋慶齡的愛

    一、志同道合

    二、神魂顛倒

    三、終獲至寶

    四、生死戀

    五、誓約俗不可耐

    六、結語:孫文的「家事遺囑」

(丁) 從中年到晚年:「兩經」支撐着孫文搏鬥驚濤駭浪

 

第八部份 孫文對《聖經》和《易經》的再反思、三反思

  第十七章 冒險猛進 ,有勇如螭:孫文對《聖經》和《易經》的 再反思

    一、為國還是為己

    二、袁世凱的皇帝夢

    三、孫文挑戰列強

    四、濟弱扶傾

    五、聯俄聯共

    六、孫文對共產主義的評價

    七、孫文與毛澤東的分歧

    八、孫文的民族主義

    九、孫文民權主義

    十、孫文的民生主義

  第十八章 新解《聖經》和《易經》:孫文對「兩經」的最後反思

    一、孫文對《易經》的最後反思

    二、孫文對《聖經》的最後反思

    三、孫文用其親身經歷新解《聖經》

    四、孫文對《易經》——華夏文化——的貢獻

    五、《聖經》、《易經》,孰重孰輕? —落葉歸根

  第十九章 緬懷與沉思:孫文對近代思想的貢獻

    英漢對照表

    檔案及參考書目

      一、未刊及已刊檔案資料

      二、西文參考書目

      三、中日文參考書目

    跋


作者簡介

黃宇和

黃宇和院士,1946年11月生於廣東省番禺縣。幼隨家人到香港定居。先後就讀於九龍牛頭角庇護十二小學、九龍華仁書院、香港大學。196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1年完成博士論文後留校。1974年起受聘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教至2013年底行將退休時,悉尼大學當局授予黃宇和終身講座教授榮銜。1978年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2000年澳大利亞國家社會科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2011 年澳大利亞國家人文科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

黃宇和曾當過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和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以及台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又先後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聖約翰大學;中國的北大、清華、復旦、武漢、中山等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講學。

研究領域包括孫中山、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和近現代中國國際關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