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作家西西的時空,與我們同在
2022年年底,香港重要作家西西病逝,引發坊間哀悼。去年書展,敝局開始出版「西西遺作」系列,包括散文集《港島吾愛》和詩集《左手之思》。今年書展,再推出三本同系列書目《玩具和房子》、《畫自己的畫》及《可惜,葆拉》,希望令更多讀者了解西西的藝術造詣及日常生活。此外,作為二次大戰後在本地推動電影文化潮流的元老之一,西西六十年代的影評亦深具價值。敝局於前年、去年書展分別出版《西西看電影》的上冊及中冊,今年書展則推出下冊,為三部曲畫上圓滿句號。
何福仁先生、郭詩詠博士、黃怡小姐、趙曉彤博士、劉偉成博士及羅樂敏小姐等幾位作家、學者,圍繞幾本新書展開對談。
羅樂敏介紹,2023年1月5日她前往西西故居拍照留影,深覺西西的家具不可丟棄或拆散,必需全部保留,才能凸顯西西在香港留下的生活痕跡,並以此對照其作品。與此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西西文庫」收藏了西西過世前十年的書本,圖書館也收藏了一間玩具屋和一些手製布偶,但西西還有不少手造布偶、玩具屋和旅行收藏,有待整理、修復和保存。這就是「西西空間」的緣起。這個空間嘗試重組她寫作的環境,以期讓更多人認識她,這樣一位有親和力,熱愛生活、知識和藝術的作家,一同繼續玩認真而有創意的遊戲。待完成物品整理及展覽規劃後,將對外開放。
趙曉彤是《西西看電影》(上、中、下)的編者。她表示,為何西西當時能看到那麼多新潮的西方電影?因為香港大會堂這一個獨特空間。當然,當時許多人都可以進到這個空間,而再加上《亞洲娛樂》、《星島晚報》等寫作場域和西西本人的才華,才催生了這些上佳的影評。今天我們用電腦、手機等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一個禮拜只能去一次電影院,電影很少機會重映,便有一群固定的文青、影評人結伴去看,這群人亦對她的影評創作產生影響。有些雜誌每期刊登好幾篇影評,例如下圖中四篇,都是西西用不同筆名寫的。她當時從事教職工作,還要花時間看了才能寫影評,足見其勤奮及熱忱。無論對於台灣電影、本土邵氏電影還是歐洲電影、荷里活電影,她都有獨到見解。除了大眾愛看的電影,她亦關注世界各地小眾電影節,例如比利時一個小型電影節,這些都反映她眼界之廣闊、能夠超越時代與地域的限制。
何福仁認為,在西西「電影時期」的同時還存在著「美術時期」,《畫自己的畫》與《可惜,葆拉》兩本新書收錄西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談藝文章,即是這個時期的成果。西西由淺入深、有系統地向讀者細說西方藝術的發展,從埃及的文物遺產寫起,然後着力於文藝復興的藝術,除此之外,還遍及建築、音樂、舞台表演、民間工藝、玩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西西不僅愛賞畫,自己也畫畫。無論是寫作還是畫畫,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全靠自己摸索。學生時期投稿,便是「圖文並茂」的。1970年代寫專欄,版頭也由自己畫出。1975年出版的《我城》、1990年出版的《飛氈》等作品,都收錄了她的大量手繪插圖。
▲西西《我城》中的插畫
郭詩詠談論的主題是:西西如何玩?西西可以說是一個「業餘玩具收藏家」,不是玩過就算,而會認真研究玩具背後的源流、故事,與玩具互動。作為讀者,郭詩詠也很享受西西「百科全書式」的寫法,從一個玩具帶出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地理、生物知識。收錄在《玩具和房子》中的〈非羊〉便是一例。西西也會自己創造玩具,例如縫製毛熊、製作微型紙屋。郭詩詠認為,西西的文章便是一間以文字構成的珍奇屋(Cabinet de curiosités):收納了廣闊無垠的百科知識和人文世界,同時包含了西西的觀點、想像和回憶,共同開啟了時間和空間的漫遊。在平民化和生活化的面向,仍貫徹著西西對世界的熱愛。
▲西西手作毛熊
黃怡自己不喜歡收拾房間,但很享受和很認真去收拾西西的房間。她跟同伴把西西故居分區、編號,事無鉅細地整理其中物件,並思考這些物件跟西西的文字有無關係。例如,他們發現一隻未收錄在《縫熊志》中的手作毛熊(何福仁稱之為 「科學怪熊」),這是未被人認識過的西西的一部分,讓人驚喜。西西在〈T恤〉一文(收錄在《玩具和房子》)中寫道,不方便繼續穿T恤,就將之做成家居美術展覽,或是縫成椅枕。黃怡表示,現在還未在西西故居發現這種椅枕,讓她對接下來的整理多了一分期待。由物件到文本,再將文本連結到物件,猶如莫比烏斯環。
劉偉成接續「玩」的話題,分析「西西的賞翫哲學」。「玩」和「翫」不同,「翫」的字源跟「習」有關。《說文》:「翫,習猒也。」段玉裁注:「猒,飽也。」「翫」可釋義為「充分學習」才能達到之境界。《玩具和房子》的首篇——〈舞者〉,寫的是西西收藏的一個舞者雕塑。西西想象她叫瑪利,是兩百多年前巴黎真實存在的一個女孩兒,出身貧寒,夢想成為知名芭蕾舞者。西西幫她做裙子,覺得她是自家的一份子。劉偉成認為,名字很重要,有了名字才有主體意識,就像《千與千尋》表達的那樣。對待玩具,西西回到她的年代,嘗試了解她的故事,把她嫁接到自己的生活中,平等對待她,回歸人最本心的真誠,與她對話。西西的書如同神燈,時時擦拭,我們會發現許多精靈飄出來。
講者小檔案
何福仁先生
詩人、作家。為西西遺著《左手之思》、《港島吾愛》、《玩具與房子》等書編輯,近作《西西,她這樣的一位作家》。
郭詩詠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獲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香港文學和創意寫作教育。
黃怡小姐
作家,著有小說集《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林葉的四季》、《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並為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之粵語室內歌劇《兩個女子》、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跨媒體音樂演出《幸福家庭與狗》撰寫文本。
趙曉彤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哲學博士,喜歡文學、電影和舞蹈。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評獎,編有《西西研究資料》(合編)、《西西看電影》。
劉偉成博士
香港土生土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為牛津大學出版社任副編務總監、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兼任講師。著有散文集《持花的小孩》、《影之忘返》;詩集《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窗池不皺》等。
羅樂敏小姐
詩人、編輯、文化活動策劃人。曾任文學雜誌《字花》編輯。著有詩集《而又彷彿》(2018)。與友人創辦「西西空間」,向已故作家西西致敬。近年關注香港文學如何透過翻譯走出香港。
閱讀推薦
畫自己的畫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2306
本書主要收錄西西於一九六○年代寫作的談藝文章,共六十七篇。這些文章當時刊於《中國學生周報》「藝叢」版和「畫家與畫」專欄,由淺入深、有系統地向讀者細說西方藝術的發展,從埃及的文物遺產寫起,然後着力於文藝復興的藝術,最後以藝術理念收結,是西西有意識寫作的專書。述及眾多藝術家(如喬多、杜西奧、高克多)、藝術作品(如《基督誕生》、《岩間聖母》、《最後審判》)與藝術風格(如錫耶納畫派、翡冷翠畫派、哥特式建築),內容既深且廣。
可惜,葆拉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2313
本書是《畫自己的畫》的續編,延續了藝術這個主題。書中收錄西西一九七○年代在《大拇指周報》發表的文章,以及一直延伸的藝談小品,共四十九篇。題材十分廣泛,除了西方的畫家與畫作,還遍及建築、音樂、舞台表演、民間工藝、玩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大拇指周報》時期的文章,因對象為年輕學子,文字較為淺易;後期的文章面向廣大讀者,寫法徐徐變化,淺出但深入,流動而開放,表現出西西對文學藝術的深研,以及看世相人情的通透。
玩具和房子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1941
本書編收西西最後在《明報周刊》撰寫的兩個專欄:先是「我的玩具」,然後是「造房子」。二○一九年,「我的玩具」部分文章曾由洪範書店出版,名為《我的玩具》。本書則收錄該專欄後期之作,以及「造房子」同樣發表而未結集的散文,共七十九篇,分為兩卷,可視為《我的玩具》一書的延續。文章內容圍繞西西的收藏和喜愛的玩具、日用品,從而帶出相關的記憶點滴、旅遊見聞、藝術知識等等。西西娓娓道來,沖淡自然,富於情趣,反映她對一切事物的關懷與尊重。
西西看電影(套書)
西西 著
趙曉彤 編
ISBN:2248800146551
本書一套三冊,涵蓋西西早年在報刊談電影的文字,致力呈現她在六十年代賞評電影的全貌。上冊收錄《中國學生周報》「電影與我」專欄、單篇短文,以及《新生晚報》「開麥拉眼」專欄,屬於西西電影時期的「前期」寫作成果。中冊收錄《香港影畫》「開麥拉眼」專欄、《亞洲娛樂》「每月影評」專欄,以及一些單篇短文,屬於「中後期」寫作成果。下冊收錄《星島晚報》「特稿」專欄,「電影筆記」專欄,以及西西以罕見筆名發表的作品,屬於「後期」寫作成果。三冊均備相關電影及人物譯名,俾便讀者按圖索驥。
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作家西西的時空,與我們同在
2022年年底,香港重要作家西西病逝,引發坊間哀悼。去年書展,敝局開始出版「西西遺作」系列,包括散文集《港島吾愛》和詩集《左手之思》。今年書展,再推出三本同系列書目《玩具和房子》、《畫自己的畫》及《可惜,葆拉》,希望令更多讀者了解西西的藝術造詣及日常生活。此外,作為二次大戰後在本地推動電影文化潮流的元老之一,西西六十年代的影評亦深具價值。敝局於前年、去年書展分別出版《西西看電影》的上冊及中冊,今年書展則推出下冊,為三部曲畫上圓滿句號。
何福仁先生、郭詩詠博士、黃怡小姐、趙曉彤博士、劉偉成博士及羅樂敏小姐等幾位作家、學者,圍繞幾本新書展開對談。
羅樂敏介紹,2023年1月5日她前往西西故居拍照留影,深覺西西的家具不可丟棄或拆散,必需全部保留,才能凸顯西西在香港留下的生活痕跡,並以此對照其作品。與此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西西文庫」收藏了西西過世前十年的書本,圖書館也收藏了一間玩具屋和一些手製布偶,但西西還有不少手造布偶、玩具屋和旅行收藏,有待整理、修復和保存。這就是「西西空間」的緣起。這個空間嘗試重組她寫作的環境,以期讓更多人認識她,這樣一位有親和力,熱愛生活、知識和藝術的作家,一同繼續玩認真而有創意的遊戲。待完成物品整理及展覽規劃後,將對外開放。
趙曉彤是《西西看電影》(上、中、下)的編者。她表示,為何西西當時能看到那麼多新潮的西方電影?因為香港大會堂這一個獨特空間。當然,當時許多人都可以進到這個空間,而再加上《亞洲娛樂》、《星島晚報》等寫作場域和西西本人的才華,才催生了這些上佳的影評。今天我們用電腦、手機等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一個禮拜只能去一次電影院,電影很少機會重映,便有一群固定的文青、影評人結伴去看,這群人亦對她的影評創作產生影響。有些雜誌每期刊登好幾篇影評,例如下圖中四篇,都是西西用不同筆名寫的。她當時從事教職工作,還要花時間看了才能寫影評,足見其勤奮及熱忱。無論對於台灣電影、本土邵氏電影還是歐洲電影、荷里活電影,她都有獨到見解。除了大眾愛看的電影,她亦關注世界各地小眾電影節,例如比利時一個小型電影節,這些都反映她眼界之廣闊、能夠超越時代與地域的限制。
何福仁認為,在西西「電影時期」的同時還存在著「美術時期」,《畫自己的畫》與《可惜,葆拉》兩本新書收錄西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談藝文章,即是這個時期的成果。西西由淺入深、有系統地向讀者細說西方藝術的發展,從埃及的文物遺產寫起,然後着力於文藝復興的藝術,除此之外,還遍及建築、音樂、舞台表演、民間工藝、玩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西西不僅愛賞畫,自己也畫畫。無論是寫作還是畫畫,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全靠自己摸索。學生時期投稿,便是「圖文並茂」的。1970年代寫專欄,版頭也由自己畫出。1975年出版的《我城》、1990年出版的《飛氈》等作品,都收錄了她的大量手繪插圖。
▲西西《我城》中的插畫
郭詩詠談論的主題是:西西如何玩?西西可以說是一個「業餘玩具收藏家」,不是玩過就算,而會認真研究玩具背後的源流、故事,與玩具互動。作為讀者,郭詩詠也很享受西西「百科全書式」的寫法,從一個玩具帶出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地理、生物知識。收錄在《玩具和房子》中的〈非羊〉便是一例。西西也會自己創造玩具,例如縫製毛熊、製作微型紙屋。郭詩詠認為,西西的文章便是一間以文字構成的珍奇屋(Cabinet de curiosités):收納了廣闊無垠的百科知識和人文世界,同時包含了西西的觀點、想像和回憶,共同開啟了時間和空間的漫遊。在平民化和生活化的面向,仍貫徹著西西對世界的熱愛。
▲西西手作毛熊
黃怡自己不喜歡收拾房間,但很享受和很認真去收拾西西的房間。她跟同伴把西西故居分區、編號,事無鉅細地整理其中物件,並思考這些物件跟西西的文字有無關係。例如,他們發現一隻未收錄在《縫熊志》中的手作毛熊(何福仁稱之為 「科學怪熊」),這是未被人認識過的西西的一部分,讓人驚喜。西西在〈T恤〉一文(收錄在《玩具和房子》)中寫道,不方便繼續穿T恤,就將之做成家居美術展覽,或是縫成椅枕。黃怡表示,現在還未在西西故居發現這種椅枕,讓她對接下來的整理多了一分期待。由物件到文本,再將文本連結到物件,猶如莫比烏斯環。
劉偉成接續「玩」的話題,分析「西西的賞翫哲學」。「玩」和「翫」不同,「翫」的字源跟「習」有關。《說文》:「翫,習猒也。」段玉裁注:「猒,飽也。」「翫」可釋義為「充分學習」才能達到之境界。《玩具和房子》的首篇——〈舞者〉,寫的是西西收藏的一個舞者雕塑。西西想象她叫瑪利,是兩百多年前巴黎真實存在的一個女孩兒,出身貧寒,夢想成為知名芭蕾舞者。西西幫她做裙子,覺得她是自家的一份子。劉偉成認為,名字很重要,有了名字才有主體意識,就像《千與千尋》表達的那樣。對待玩具,西西回到她的年代,嘗試了解她的故事,把她嫁接到自己的生活中,平等對待她,回歸人最本心的真誠,與她對話。西西的書如同神燈,時時擦拭,我們會發現許多精靈飄出來。
講者小檔案
何福仁先生
詩人、作家。為西西遺著《左手之思》、《港島吾愛》、《玩具與房子》等書編輯,近作《西西,她這樣的一位作家》。
郭詩詠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獲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香港文學和創意寫作教育。
黃怡小姐
作家,著有小說集《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林葉的四季》、《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並為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之粵語室內歌劇《兩個女子》、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跨媒體音樂演出《幸福家庭與狗》撰寫文本。
趙曉彤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哲學博士,喜歡文學、電影和舞蹈。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評獎,編有《西西研究資料》(合編)、《西西看電影》。
劉偉成博士
香港土生土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為牛津大學出版社任副編務總監、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兼任講師。著有散文集《持花的小孩》、《影之忘返》;詩集《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窗池不皺》等。
羅樂敏小姐
詩人、編輯、文化活動策劃人。曾任文學雜誌《字花》編輯。著有詩集《而又彷彿》(2018)。與友人創辦「西西空間」,向已故作家西西致敬。近年關注香港文學如何透過翻譯走出香港。
閱讀推薦
畫自己的畫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2306
本書主要收錄西西於一九六○年代寫作的談藝文章,共六十七篇。這些文章當時刊於《中國學生周報》「藝叢」版和「畫家與畫」專欄,由淺入深、有系統地向讀者細說西方藝術的發展,從埃及的文物遺產寫起,然後着力於文藝復興的藝術,最後以藝術理念收結,是西西有意識寫作的專書。述及眾多藝術家(如喬多、杜西奧、高克多)、藝術作品(如《基督誕生》、《岩間聖母》、《最後審判》)與藝術風格(如錫耶納畫派、翡冷翠畫派、哥特式建築),內容既深且廣。
可惜,葆拉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2313
本書是《畫自己的畫》的續編,延續了藝術這個主題。書中收錄西西一九七○年代在《大拇指周報》發表的文章,以及一直延伸的藝談小品,共四十九篇。題材十分廣泛,除了西方的畫家與畫作,還遍及建築、音樂、舞台表演、民間工藝、玩具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大拇指周報》時期的文章,因對象為年輕學子,文字較為淺易;後期的文章面向廣大讀者,寫法徐徐變化,淺出但深入,流動而開放,表現出西西對文學藝術的深研,以及看世相人情的通透。
玩具和房子
西西 著 何福仁 編
ISBN:9789888861941
本書編收西西最後在《明報周刊》撰寫的兩個專欄:先是「我的玩具」,然後是「造房子」。二○一九年,「我的玩具」部分文章曾由洪範書店出版,名為《我的玩具》。本書則收錄該專欄後期之作,以及「造房子」同樣發表而未結集的散文,共七十九篇,分為兩卷,可視為《我的玩具》一書的延續。文章內容圍繞西西的收藏和喜愛的玩具、日用品,從而帶出相關的記憶點滴、旅遊見聞、藝術知識等等。西西娓娓道來,沖淡自然,富於情趣,反映她對一切事物的關懷與尊重。
西西看電影(套書)
西西 著
趙曉彤 編
ISBN:2248800146551
本書一套三冊,涵蓋西西早年在報刊談電影的文字,致力呈現她在六十年代賞評電影的全貌。上冊收錄《中國學生周報》「電影與我」專欄、單篇短文,以及《新生晚報》「開麥拉眼」專欄,屬於西西電影時期的「前期」寫作成果。中冊收錄《香港影畫》「開麥拉眼」專欄、《亞洲娛樂》「每月影評」專欄,以及一些單篇短文,屬於「中後期」寫作成果。下冊收錄《星島晚報》「特稿」專欄,「電影筆記」專欄,以及西西以罕見筆名發表的作品,屬於「後期」寫作成果。三冊均備相關電影及人物譯名,俾便讀者按圖索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