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金耀基憶劍橋、海德堡、敦煌

2024年香港書展開幕日,年近九秩的金耀基教授率先開講。金教授身兼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等多重身份,本次他以散文家身份為大家介紹三本新書:《劍橋語絲》、《敦煌語絲》及《海德堡語絲》。


這三本語絲說新不新,因它們初版已分別於1977年、1986年及2008年出版,尤其是前兩本,在台灣、香港和內地,都不斷重印,推出新版本,養育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著名散文家董橋是其中一位最欣賞金耀基散文的作家,他把金教授的散文稱為「金體文」,並稱:「這是文學的神韻,是社會學的視野,是文化的倒影,更是歷史多情的呢喃,都在金耀基的胸中和筆底。」今屆書展,香港中華書局推出三本語絲的硬皮精裝版(包括普通版與毛邊本),冀以精美裝幀烘托典雅文字。


金教授憶起1975年初到劍橋,一抬眼,就望見徐志摩沒有帶走的那片雲彩。由於劍橋不尋常的美,不尋常的迷人,他內心的詩意衝動便促使他寫了十幾篇在劍橋的所見、所思、所感,匯集成《劍橋語絲》。台灣文學界聞人張佛千先生致信金教授,稱:「 …… 您寫劍橋,文章好到使我不想親身去看劍橋,而願意『讀遊』……我想,從來沒有一個人的筆下所能有這樣使人『讀遊』的魔力。」

1985年初秋,金教授受邀到海德堡做研究。他在1976年到訪過此地,停留四天,即使他已習慣了劍橋的美,仍然為海德堡的美所眩惑,甚至認為它比劍橋更漂亮。這兩座大學城是一對姊妹城,也是兩種不同的完美的存在。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曾在海大求學及教書,亦令海德堡成為「韋伯學」的重鎮,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二戰時,海德堡幸運地躲過轟炸,使得其山水與人文勝景保存得相對完好。金教授如是形容德國城市特色:「德國不像法國,沒有一個大城市,都是小城,如滿天星斗。」

敦煌,是金教授眼中「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他對敦煌的情結源於常書鴻。1994年,錢偉長先生贈他常氏著作《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令他對這位與敦煌生死相許五十年的「敦煌守護神」油然起敬,而書中的莫高窟、榆林窟的彩塑與壁畫,更點燃了他對敦煌的嚮往。2007年,退休後的金教授進行了兩次旅行,一是回到六十年未回的原鄉天台,二是去了多年來一直想去的沙漠藝都敦煌,返港後寫下〈歸去來兮,天台〉與〈敦煌語絲〉兩個長篇,都收錄在後來出版的《敦煌語絲》中。


金教授今年89歲,依舊精神矍鑠,言談風趣,對多年前的旅行細節記憶猶新,令人如臨其境。講座現場高朋滿座,請求金公簽名的讀者排成長長的人龍。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旅遊文學的傳統,如徐霞客壯行天下,創作多篇經典遊記,啟迪無數後來者前往遠方。金教授的三本「語絲」,亦凝聚豐富的歷史、地理與人文底蘊,值得我們一再出版、細品,如金教授一般探索世界、探索經典,發現不同尋常的美。


講者小檔案

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一九三五年生,浙江天台縣人。台灣大學法學學士,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社會學系主任,社會學講座教授,大學副校長、校長等職。先後於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任訪問教授。二〇〇四年自大學退休。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一九九四至今),西泠印社社員。


閱讀推薦


劍橋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03

《劍橋語絲》是金耀基踏入文學領域的首部作品,一篇篇散文記下作客劍橋的所見所思。它們不是嚴肅的論文,亦非輕鬆的遊記或小品;沒有微言大義,卻是作者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語絲。


海德堡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10

「我在海德堡半年,一百多個寧靜的日子,不止讓我有時間讀書研究,還真正有機會冷靜地思考。這是我第二次到德國,但卻是我第一次「發現」德國,我先後在海城的尼加河畔和瑪茲街兩個羈旅的客舍裏寫了十篇隨感式的散文,我用不少筆墨寫海城之秋以及與秋有關的種種,但我落筆最重的是對德國的文化、歷史、政治的所見、所思與所感。這些我的所見、所思與所感的文字便成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集—《海德堡語絲》。」


敦煌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27

這本《敦煌語絲》是作者三次神州之行所寫的三個長篇的文集,收入了〈敦煌語絲〉、〈歸去來兮,天台〉、〈最難忘情是山水〉。附錄的各篇文章,是作者在工作、教育、出版等範疇的心路歷程。


相關閱讀
更多

盤點清貨大減價 CLEARANCE SALE

中華書局

親手打造專屬江湖秘笈——中式手工書工作坊

中華書局

【講座改期通知】「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第八講(鄉約與械鬥——以打鼓嶺六約為例)

中華書局

文化活動

書展講座|金耀基憶劍橋、海德堡、敦煌

2024年香港書展開幕日,年近九秩的金耀基教授率先開講。金教授身兼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等多重身份,本次他以散文家身份為大家介紹三本新書:《劍橋語絲》、《敦煌語絲》及《海德堡語絲》。


這三本語絲說新不新,因它們初版已分別於1977年、1986年及2008年出版,尤其是前兩本,在台灣、香港和內地,都不斷重印,推出新版本,養育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著名散文家董橋是其中一位最欣賞金耀基散文的作家,他把金教授的散文稱為「金體文」,並稱:「這是文學的神韻,是社會學的視野,是文化的倒影,更是歷史多情的呢喃,都在金耀基的胸中和筆底。」今屆書展,香港中華書局推出三本語絲的硬皮精裝版(包括普通版與毛邊本),冀以精美裝幀烘托典雅文字。


金教授憶起1975年初到劍橋,一抬眼,就望見徐志摩沒有帶走的那片雲彩。由於劍橋不尋常的美,不尋常的迷人,他內心的詩意衝動便促使他寫了十幾篇在劍橋的所見、所思、所感,匯集成《劍橋語絲》。台灣文學界聞人張佛千先生致信金教授,稱:「 …… 您寫劍橋,文章好到使我不想親身去看劍橋,而願意『讀遊』……我想,從來沒有一個人的筆下所能有這樣使人『讀遊』的魔力。」

1985年初秋,金教授受邀到海德堡做研究。他在1976年到訪過此地,停留四天,即使他已習慣了劍橋的美,仍然為海德堡的美所眩惑,甚至認為它比劍橋更漂亮。這兩座大學城是一對姊妹城,也是兩種不同的完美的存在。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曾在海大求學及教書,亦令海德堡成為「韋伯學」的重鎮,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二戰時,海德堡幸運地躲過轟炸,使得其山水與人文勝景保存得相對完好。金教授如是形容德國城市特色:「德國不像法國,沒有一個大城市,都是小城,如滿天星斗。」

敦煌,是金教授眼中「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他對敦煌的情結源於常書鴻。1994年,錢偉長先生贈他常氏著作《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令他對這位與敦煌生死相許五十年的「敦煌守護神」油然起敬,而書中的莫高窟、榆林窟的彩塑與壁畫,更點燃了他對敦煌的嚮往。2007年,退休後的金教授進行了兩次旅行,一是回到六十年未回的原鄉天台,二是去了多年來一直想去的沙漠藝都敦煌,返港後寫下〈歸去來兮,天台〉與〈敦煌語絲〉兩個長篇,都收錄在後來出版的《敦煌語絲》中。


金教授今年89歲,依舊精神矍鑠,言談風趣,對多年前的旅行細節記憶猶新,令人如臨其境。講座現場高朋滿座,請求金公簽名的讀者排成長長的人龍。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旅遊文學的傳統,如徐霞客壯行天下,創作多篇經典遊記,啟迪無數後來者前往遠方。金教授的三本「語絲」,亦凝聚豐富的歷史、地理與人文底蘊,值得我們一再出版、細品,如金教授一般探索世界、探索經典,發現不同尋常的美。


講者小檔案

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一九三五年生,浙江天台縣人。台灣大學法學學士,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社會學系主任,社會學講座教授,大學副校長、校長等職。先後於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任訪問教授。二〇〇四年自大學退休。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一九九四至今),西泠印社社員。


閱讀推薦


劍橋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03

《劍橋語絲》是金耀基踏入文學領域的首部作品,一篇篇散文記下作客劍橋的所見所思。它們不是嚴肅的論文,亦非輕鬆的遊記或小品;沒有微言大義,卻是作者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語絲。


海德堡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10

「我在海德堡半年,一百多個寧靜的日子,不止讓我有時間讀書研究,還真正有機會冷靜地思考。這是我第二次到德國,但卻是我第一次「發現」德國,我先後在海城的尼加河畔和瑪茲街兩個羈旅的客舍裏寫了十篇隨感式的散文,我用不少筆墨寫海城之秋以及與秋有關的種種,但我落筆最重的是對德國的文化、歷史、政治的所見、所思與所感。這些我的所見、所思與所感的文字便成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集—《海德堡語絲》。」


敦煌語絲

金耀基 著

ISBN:9789888861927

這本《敦煌語絲》是作者三次神州之行所寫的三個長篇的文集,收入了〈敦煌語絲〉、〈歸去來兮,天台〉、〈最難忘情是山水〉。附錄的各篇文章,是作者在工作、教育、出版等範疇的心路歷程。


相關閱讀
更多

盤點清貨大減價 CLEARANCE SALE

中華書局

親手打造專屬江湖秘笈——中式手工書工作坊

中華書局

【講座改期通知】「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第八講(鄉約與械鬥——以打鼓嶺六約為例)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