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古代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學在陰陽五行的理論指導下,從動態整體角度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藥理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尋求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中醫理論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本特色,各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蓬勃發展,延續至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凡大醫治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實乃醫者仁心,大醫精誠,懸壺濟世,救民水火。蘊涵有豐富人文情懷與傳統文化精神的中醫學,必將以旺盛生命力持續發揚光大,澤被後世。
目錄
出版說明
總序 陳洪、徐興無
源遠流長話中醫——中醫學產生及發展概述
023 一
025 二
029 三
033 四
037 五
三足鼎立的中醫學——理論、方法、藥物兼備的中醫
045 中醫基礎理論的淵藪——《黃帝內經》
064 辨證論治的群方之祖——《傷寒雜病論》
070 本草藥物學的源頭活水——《神農本草經》
群星璀璨道貫長河——歷代中醫人物漫筆
079 漢唐時期的醫學人物
100 宋元明清時期的醫學人物
遍地開花碩果累累(上)——中醫基礎學科的發展
117 中醫基礎理論
123 中醫診斷學
128 中藥學
138 方劑學
遍地開花碩果累累(下)——中醫臨牀學科的發展
149 中醫內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160 中醫婦產科、兒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173 中醫其他臨牀學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上工治未病頤養壽天年——歷代中醫養生介紹
189 先秦至漢唐時期的中醫養生
199 宋金元時期的中醫養生
206 明清時期的中醫養生
孫中堂
津中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古籍文獻教研室主任,編著有《中醫內科史略》、《尤在涇醫學全書》等。
鄧婷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
古代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學在陰陽五行的理論指導下,從動態整體角度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藥理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尋求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中醫理論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本特色,各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蓬勃發展,延續至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凡大醫治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實乃醫者仁心,大醫精誠,懸壺濟世,救民水火。蘊涵有豐富人文情懷與傳統文化精神的中醫學,必將以旺盛生命力持續發揚光大,澤被後世。
目錄
出版說明
總序 陳洪、徐興無
源遠流長話中醫——中醫學產生及發展概述
023 一
025 二
029 三
033 四
037 五
三足鼎立的中醫學——理論、方法、藥物兼備的中醫
045 中醫基礎理論的淵藪——《黃帝內經》
064 辨證論治的群方之祖——《傷寒雜病論》
070 本草藥物學的源頭活水——《神農本草經》
群星璀璨道貫長河——歷代中醫人物漫筆
079 漢唐時期的醫學人物
100 宋元明清時期的醫學人物
遍地開花碩果累累(上)——中醫基礎學科的發展
117 中醫基礎理論
123 中醫診斷學
128 中藥學
138 方劑學
遍地開花碩果累累(下)——中醫臨牀學科的發展
149 中醫內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160 中醫婦產科、兒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173 中醫其他臨牀學科的歷代發展概況
上工治未病頤養壽天年——歷代中醫養生介紹
189 先秦至漢唐時期的中醫養生
199 宋金元時期的中醫養生
206 明清時期的中醫養生
孫中堂
津中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古籍文獻教研室主任,編著有《中醫內科史略》、《尤在涇醫學全書》等。
鄧婷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