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戰後香港寫照1945-1967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消失中的風景
出版日期 2016-07-12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88.00
ISBN 9789888420308
頁數 244
由戰後至六十年代末,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歲月,再次啟動大型填海、市區大規模重建、落實房屋政策、回購軍營、興建海底隧道、遷移九龍車站,均對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起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香港這階段的發展過往較被人忽略,是時候作出認真總結。
本書以1945年至1967年間香港重要的政經社會大事為主線,按年排列,輔以大量舊照片、舊報紙及文獻資料,揭示戰後香港政制改革、各項基建和徙置房屋等項目的發展歷程,同時,探討二戰前後港英政府政策的轉變。期望以較新穎的論述方式,令讀者能夠鑑古知今,展望將來。
目錄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 iii
朱耀偉序 iv
張朝敦序 vi
自 序 viii
1945 戰後十年發展計劃 1
1946 政制改革(一):港督楊慕琦的市議會計劃 11
1947 政制改革(二):戰後本土意識萌芽 14
政制改革(三):葛量洪及保守派推倒計劃 22
海底隧道(上):興建計劃二度擱置 25
1948 九龍倉大火:意外不賠的慘劇 30
摩理臣山:歷時半世紀的夷山工程 33
1949 政制改革(四):華商要求普選立法局 37
1950 消失的古城:中環銀行區重建計劃 40
1951 空域問題:深灣機場計劃胎死腹中 47
1952 利園山:利氏家族重啟夷山工程 51
徙置歷史(一):政府頒佈徙置計劃 58
徙置歷史(二):港島最大平房區柴灣坳 68
1953 徙置歷史(三):石硤尾大火與包寧平房 75
皇后碼頭:官民共用的活動空間 86
1954 徙置歷史(四):政府終承擔建屋責任 90
1955 皇后像遷址:殖民威權減弱的象徵 106
海底隧道(中):跨海大橋替代方案 118
徙置歷史(五):捨建屋重保育的李鄭屋邨 120
1956 徙置歷史(六):雙十暴動揭露建築缺點 124
觀塘工廈:飛機撞向工廠危機 129
1957 北角新邨:不廉價的廉租屋 137
1958 天星碼頭:小販、鐘樓及其他 144
啟德機場:九龍灣跑道竣工 150
1959 海軍船塢:港府贖地解決交通問題 160
1960 九龍車站:政府公佈遷移計劃 166
1961 漆咸營(上):香港第一諜案 175
1962 香港大會堂:匯集民意的建築設計 177
1963 中文大學:鮮為人知的命名討論 181
1964 漆咸營(下):臨時檢疫所終關閉 185
1965 經濟不景:華資銀行擠提風潮 187
1966 九龍倉:海運大廈落成啟用 192
九龍騷動:政制不改革易生暴動 196
海底隧道(下):油麻地小輪的圖謀 202
1967 威菲路軍營:沙利士爭取還地於民 208
開疆拓宇:中區填海計劃竣工 212
六七暴動:遙不可及的幸福 218
鳴 謝 228
余震宇
土生土長香港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樹仁學院中文系畢業,中學中文教師。「香港舊照片」負責人,「消失中的風景」系列叢書作者,著作包括《港島海岸線》、《九龍海岸線》及《戰後香港寫照》等。
香港舊照片
專頁:http://www.facebook.com/oldhkphoto
網址:http://www.oldhkphoto.com
戰後香港寫照1945-1967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消失中的風景
出版日期 2016-07-12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88.00
ISBN 9789888420308
頁數 244
由戰後至六十年代末,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歲月,再次啟動大型填海、市區大規模重建、落實房屋政策、回購軍營、興建海底隧道、遷移九龍車站,均對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起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香港這階段的發展過往較被人忽略,是時候作出認真總結。
本書以1945年至1967年間香港重要的政經社會大事為主線,按年排列,輔以大量舊照片、舊報紙及文獻資料,揭示戰後香港政制改革、各項基建和徙置房屋等項目的發展歷程,同時,探討二戰前後港英政府政策的轉變。期望以較新穎的論述方式,令讀者能夠鑑古知今,展望將來。
目錄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總序 iii
朱耀偉序 iv
張朝敦序 vi
自 序 viii
1945 戰後十年發展計劃 1
1946 政制改革(一):港督楊慕琦的市議會計劃 11
1947 政制改革(二):戰後本土意識萌芽 14
政制改革(三):葛量洪及保守派推倒計劃 22
海底隧道(上):興建計劃二度擱置 25
1948 九龍倉大火:意外不賠的慘劇 30
摩理臣山:歷時半世紀的夷山工程 33
1949 政制改革(四):華商要求普選立法局 37
1950 消失的古城:中環銀行區重建計劃 40
1951 空域問題:深灣機場計劃胎死腹中 47
1952 利園山:利氏家族重啟夷山工程 51
徙置歷史(一):政府頒佈徙置計劃 58
徙置歷史(二):港島最大平房區柴灣坳 68
1953 徙置歷史(三):石硤尾大火與包寧平房 75
皇后碼頭:官民共用的活動空間 86
1954 徙置歷史(四):政府終承擔建屋責任 90
1955 皇后像遷址:殖民威權減弱的象徵 106
海底隧道(中):跨海大橋替代方案 118
徙置歷史(五):捨建屋重保育的李鄭屋邨 120
1956 徙置歷史(六):雙十暴動揭露建築缺點 124
觀塘工廈:飛機撞向工廠危機 129
1957 北角新邨:不廉價的廉租屋 137
1958 天星碼頭:小販、鐘樓及其他 144
啟德機場:九龍灣跑道竣工 150
1959 海軍船塢:港府贖地解決交通問題 160
1960 九龍車站:政府公佈遷移計劃 166
1961 漆咸營(上):香港第一諜案 175
1962 香港大會堂:匯集民意的建築設計 177
1963 中文大學:鮮為人知的命名討論 181
1964 漆咸營(下):臨時檢疫所終關閉 185
1965 經濟不景:華資銀行擠提風潮 187
1966 九龍倉:海運大廈落成啟用 192
九龍騷動:政制不改革易生暴動 196
海底隧道(下):油麻地小輪的圖謀 202
1967 威菲路軍營:沙利士爭取還地於民 208
開疆拓宇:中區填海計劃竣工 212
六七暴動:遙不可及的幸福 218
鳴 謝 228
余震宇
土生土長香港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樹仁學院中文系畢業,中學中文教師。「香港舊照片」負責人,「消失中的風景」系列叢書作者,著作包括《港島海岸線》、《九龍海岸線》及《戰後香港寫照》等。
香港舊照片
專頁:http://www.facebook.com/oldhkphoto
網址:http://www.oldhk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