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七個封印:潘國靈的藝術筆記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香港散文12家

出版日期 2015-06-05

分類 文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340484

頁數 340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書內共七個章節:「藝術哲學」、「作家與書」、「觀影世界」、「文化研究」、「城市夜色」、「身體政治」、「愛情經典」,其實就是本書作者潘國靈由內到外、由肌膚滲進血液的七個生命印章,隨著生命歷程鑄模烙印,構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化之為文字,綜合成一本散文體裁的「個人藝術筆記」,在某程度上也是作者個人創作世界的七根支柱。

章節的先後排列,在閱讀上並無一定次序,而是按作者個人經驗世界的成長步伐鋪展(雖然並不完全割切),由少年時期存在小說、西方哲學的「自我啟蒙」開始,繼而沉進文學世界,半途躍入光影世界,由人文學轉讀文化研究,再至探觸城市書寫,一點一滴經受身體與愛情的衰微與復生,將所思所感全納進書寫的版圖築起一座屬於作者自己的文字世界。



目錄


i 主編的話

iii 自序


I 藝術哲學

3 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8 哲學vs. 文學—一篇讀書札記

18 存在主義—成長畫板上的一抹底色

24 救贖之姿,信與失信

28 喜劇與悲劇,一岸之隔

37 昆德拉肚臍學


II 作家與書

45 永恆的青春、浩劫與深淵

49 存在詩學,不安之書

52 《哀悼日記》的悲慟寫作

55 卡夫卡筆下的「書寫動物」

59 卡夫卡寓言

63 被背叛的遺囑

66 簾幕—小說的理由

69 才華這東西

73 無命運的人生

77 《朗讀者》—個人與集體的交織

81 閱讀與自我發現

84 由寧默心駛向忘川


III 觀影世界

89 影像藝術沉思錄

105 電影與城市空間札記

118 電影敘事的實驗精神

122 《大開眼戒》宗教涵意的解讀

125 《2001 太空漫遊》的星際舞蹈

131 經典修復《紅菱豔》

134 戲裏戲外,看《柏特娜的苦淚》

138 《竊聽者》—政治與藝術的角力


IV 文化研究

145 雅俗文化之辯—重提「等級」之需要

152 文化研究作為藝術評論

156 「文化沙漠」論一探

161 酷美學觀

164 「末世」文化現象

169 真實之荒原—布希亞的擬像世界


V 城市夜色

177 香港不夜城—黑夜與城市之關係

185 夜行動物

189 霓虹的城市與文本意象

196 筆尖下的香港閃影

201 也曾路過

204 家園的陌生化之路

209 城市人的精神特質

213 海灘—城市中飄浮的「錨」

218 「本土」的十年變化


VI 身體政治

233 疾病與恐懼—從幾幅畫作談起

239 1:99 的沙士集體回憶

243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246 從城市的抽象與寓言性,看《盲流感》

249 疾病之名字

252 憂鬱的文化政治

255 醫學與人文—成為文化史的醫學史

261 後人類未來—歷史還未終結


VII 愛情經典

269 情愛錄

272 愛與病

275 維特太多,愛情太少

277 結構性中年危機

279 主旋律與對位法

282 愛情與房子

285 愛情與面孔

288 杜魯福情書—電影與生命,溫柔與毀滅

292 液態之愛與商品之戀

296 愛情物語


作者簡介

潘國靈

潘國靈


小說家、散文作家,現居香港。著有小說作品《離》(2021)、《寫托邦與消失咒》(2016)、《靜人活物》(2013)、《親密距離》(2010)、《失落園》(2005)、《病忘書》(2001)、《傷城記》(1998);散文集《總有些時光在路上》(2022)、《回頭我就變了一根浮木》(2021)、《消失物誌》(2017)、《七個封印》(2015)等;城市論集《事到如今》(2021)等二十餘種。


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翌年赴紐約遊學、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伊雲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校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小說及散文作品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書獎等,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小說集《離》入圍2022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2016年於油街實現擔任駐場作家,2022年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駐校作家。


延伸閱讀

七個封印:潘國靈的藝術筆記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 香港散文12家

出版日期 2015-06-05

分類 文學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340484

頁數 340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書內共七個章節:「藝術哲學」、「作家與書」、「觀影世界」、「文化研究」、「城市夜色」、「身體政治」、「愛情經典」,其實就是本書作者潘國靈由內到外、由肌膚滲進血液的七個生命印章,隨著生命歷程鑄模烙印,構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化之為文字,綜合成一本散文體裁的「個人藝術筆記」,在某程度上也是作者個人創作世界的七根支柱。

章節的先後排列,在閱讀上並無一定次序,而是按作者個人經驗世界的成長步伐鋪展(雖然並不完全割切),由少年時期存在小說、西方哲學的「自我啟蒙」開始,繼而沉進文學世界,半途躍入光影世界,由人文學轉讀文化研究,再至探觸城市書寫,一點一滴經受身體與愛情的衰微與復生,將所思所感全納進書寫的版圖築起一座屬於作者自己的文字世界。



目錄


i 主編的話

iii 自序


I 藝術哲學

3 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8 哲學vs. 文學—一篇讀書札記

18 存在主義—成長畫板上的一抹底色

24 救贖之姿,信與失信

28 喜劇與悲劇,一岸之隔

37 昆德拉肚臍學


II 作家與書

45 永恆的青春、浩劫與深淵

49 存在詩學,不安之書

52 《哀悼日記》的悲慟寫作

55 卡夫卡筆下的「書寫動物」

59 卡夫卡寓言

63 被背叛的遺囑

66 簾幕—小說的理由

69 才華這東西

73 無命運的人生

77 《朗讀者》—個人與集體的交織

81 閱讀與自我發現

84 由寧默心駛向忘川


III 觀影世界

89 影像藝術沉思錄

105 電影與城市空間札記

118 電影敘事的實驗精神

122 《大開眼戒》宗教涵意的解讀

125 《2001 太空漫遊》的星際舞蹈

131 經典修復《紅菱豔》

134 戲裏戲外,看《柏特娜的苦淚》

138 《竊聽者》—政治與藝術的角力


IV 文化研究

145 雅俗文化之辯—重提「等級」之需要

152 文化研究作為藝術評論

156 「文化沙漠」論一探

161 酷美學觀

164 「末世」文化現象

169 真實之荒原—布希亞的擬像世界


V 城市夜色

177 香港不夜城—黑夜與城市之關係

185 夜行動物

189 霓虹的城市與文本意象

196 筆尖下的香港閃影

201 也曾路過

204 家園的陌生化之路

209 城市人的精神特質

213 海灘—城市中飄浮的「錨」

218 「本土」的十年變化


VI 身體政治

233 疾病與恐懼—從幾幅畫作談起

239 1:99 的沙士集體回憶

243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246 從城市的抽象與寓言性,看《盲流感》

249 疾病之名字

252 憂鬱的文化政治

255 醫學與人文—成為文化史的醫學史

261 後人類未來—歷史還未終結


VII 愛情經典

269 情愛錄

272 愛與病

275 維特太多,愛情太少

277 結構性中年危機

279 主旋律與對位法

282 愛情與房子

285 愛情與面孔

288 杜魯福情書—電影與生命,溫柔與毀滅

292 液態之愛與商品之戀

296 愛情物語


作者簡介

潘國靈

潘國靈


小說家、散文作家,現居香港。著有小說作品《離》(2021)、《寫托邦與消失咒》(2016)、《靜人活物》(2013)、《親密距離》(2010)、《失落園》(2005)、《病忘書》(2001)、《傷城記》(1998);散文集《總有些時光在路上》(2022)、《回頭我就變了一根浮木》(2021)、《消失物誌》(2017)、《七個封印》(2015)等;城市論集《事到如今》(2021)等二十餘種。


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翌年赴紐約遊學、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伊雲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校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小說及散文作品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書獎等,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小說集《離》入圍2022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2016年於油街實現擔任駐場作家,2022年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駐校作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