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晚清帝后對峙,二水分流,滿洲權貴榮祿一度躍居「后黨」領袖,於是流謗纏身。在後世清廷對立面的歷史話語中,其形象近於剛愎、狡詐一流,其聲譽則被指為腐朽守舊反對維新之罪魁。
本書以榮祿一生為經,晚清政局為緯,廣搜珍稀檔案以及時人文集、書信和日記,將榮祿放回歷史語境下關照,還原榮祿作為「近代軍事改革的大力宣導者和實際主持者」的本來面目,堪稱第一本系統研究榮祿之著作。
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家世及出仕
一 家族與家世
二 難蔭入仕
三 投效神機營 密結醇親王
第二章 光緒初年的宦海沉浮
一 迭膺重差
二 北派底色與榮、沈公案
三 退出官場
第三章 賦閒與復出
一 醇王當政與榮祿開復
二 與李、翁關係的親疏異同
三 出任西安將軍
四 甲午戰前與漢族官員的關係
第四章 甲午督辦軍務
一 提督九門 督辦軍務
二 反對漢納根練兵
三 清議與宮闈之爭
第五章 馬關議和後的朝局動盪
一 中樞與北洋權力的調整
二 慈禧對清議的整肅
第六章 督辦軍務處與榮祿權勢的擴張
一 裁勇與軍事改革
二 袁世凱編練新軍
三 榮祿權勢的驟升
第七章 膠、旅事件前後
一 外交危機與翁同穌開缺
二 榮祿與戊戌年武科改革
三 對康有為的疏遠與敵視
四 總督直隸
第八章 戊戌政變
一 百日維新後期的朝局與慈禧訓政
二 調和兩宮 緩和局勢
三 建立武衞軍
第九章 己亥建儲前後的黨爭與政爭
一 新舊、滿漢及榮剛之爭
二 康、梁及東南沿海反對廢立、攻擊榮祿的輿論
三 己亥建儲與庚子年初的朝局
第十章 庚子事變
一 義和團興起與清廷的應對
二 聯軍入侵與清廷宣戰
三 京城陷落後榮祿的抉擇
第十一章 從主政西安到返回京城
一 庇護董福祥
二 回鑾前榮祿的處境
三 返回京城與自請罷斥
四 榮祿病逝與時論評價
結 語
附 錄
仕途得自「武」事,諡號卻為「文忠」
參 考 文 獻
主 要 人 名 索 引
後 記
增 訂 後 記
馬忠文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1985年9月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2016年1月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通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研究領域為晚清政治史和近代史料學。
代表性著作有《晚清人物與史事》《私密中的真相——從書信日記看近代中國政治》;合作整理《張蔭桓日記》《郭則澐自訂年譜》《同光之際的地方社會與政治——張蔭桓致趙新、劉傳楨書札釋讀》;參加主編《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等。
晚清帝后對峙,二水分流,滿洲權貴榮祿一度躍居「后黨」領袖,於是流謗纏身。在後世清廷對立面的歷史話語中,其形象近於剛愎、狡詐一流,其聲譽則被指為腐朽守舊反對維新之罪魁。
本書以榮祿一生為經,晚清政局為緯,廣搜珍稀檔案以及時人文集、書信和日記,將榮祿放回歷史語境下關照,還原榮祿作為「近代軍事改革的大力宣導者和實際主持者」的本來面目,堪稱第一本系統研究榮祿之著作。
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家世及出仕
一 家族與家世
二 難蔭入仕
三 投效神機營 密結醇親王
第二章 光緒初年的宦海沉浮
一 迭膺重差
二 北派底色與榮、沈公案
三 退出官場
第三章 賦閒與復出
一 醇王當政與榮祿開復
二 與李、翁關係的親疏異同
三 出任西安將軍
四 甲午戰前與漢族官員的關係
第四章 甲午督辦軍務
一 提督九門 督辦軍務
二 反對漢納根練兵
三 清議與宮闈之爭
第五章 馬關議和後的朝局動盪
一 中樞與北洋權力的調整
二 慈禧對清議的整肅
第六章 督辦軍務處與榮祿權勢的擴張
一 裁勇與軍事改革
二 袁世凱編練新軍
三 榮祿權勢的驟升
第七章 膠、旅事件前後
一 外交危機與翁同穌開缺
二 榮祿與戊戌年武科改革
三 對康有為的疏遠與敵視
四 總督直隸
第八章 戊戌政變
一 百日維新後期的朝局與慈禧訓政
二 調和兩宮 緩和局勢
三 建立武衞軍
第九章 己亥建儲前後的黨爭與政爭
一 新舊、滿漢及榮剛之爭
二 康、梁及東南沿海反對廢立、攻擊榮祿的輿論
三 己亥建儲與庚子年初的朝局
第十章 庚子事變
一 義和團興起與清廷的應對
二 聯軍入侵與清廷宣戰
三 京城陷落後榮祿的抉擇
第十一章 從主政西安到返回京城
一 庇護董福祥
二 回鑾前榮祿的處境
三 返回京城與自請罷斥
四 榮祿病逝與時論評價
結 語
附 錄
仕途得自「武」事,諡號卻為「文忠」
參 考 文 獻
主 要 人 名 索 引
後 記
增 訂 後 記
馬忠文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1985年9月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2016年1月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通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研究領域為晚清政治史和近代史料學。
代表性著作有《晚清人物與史事》《私密中的真相——從書信日記看近代中國政治》;合作整理《張蔭桓日記》《郭則澐自訂年譜》《同光之際的地方社會與政治——張蔭桓致趙新、劉傳楨書札釋讀》;參加主編《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