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晚清大變局(增訂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2-25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58.00
ISBN 9789888862993
頁數 536
晚清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錯失了「擦身而過之大機遇」。從傳統到現代的艱難社會轉型,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經驗教訓。歷史在哪裏扭曲,就要在哪裏突破。反思歷史得失,啟迪今日處境,作者通過對從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的人物、重大事件和思潮的考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目錄
序言 問蒼天,誰解其中謎?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困境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社會
(二)經濟自由被剝奪的嚴重後果
(三)捆綁思想的鎖鏈
(四)宗法專制的上層結構
(五)宗法專制體系中的基層組織
二、從林則徐到郭嵩燾
(一)從毀譽迥異談起
(二)中國傳統愛國主義的結晶
(三)近代愛國主義的發展
(四)近代救國道路的探索
(五)兩種類型的愛國主義
三、經世致用思潮與鴉片戰爭後改革的延誤
(一)統治者的應變思路
(二)通向「師夷長技」之路
(三)「整頓」落空的緣由
(四)致富路上的關隘
(五)經世致用思潮的內在矛盾
四、魏源的改革開放思想與經世致用思潮
(一)摒棄華夷之辨,倡導各國友好平等相處
(二)師夷長技和改革社會運行機制
(三)經世致用思潮的新高峰
(四)社會文化氛圍與個人命運
五、從徐繼畬看愛國與投降
(一)「投降」應有嚴格的界定
(二)開放與愛國
(三)排外與愛國
六、洪秀全、洪仁玕與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一)洪秀全思想的特點
(二)《資政新篇》與太平天國的現實
(三)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七、洋務思潮與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的探索
(一)從經世致用到洋務思潮
(二)中西文化的比較與選擇
(三)富強之路的探索
(四)對和與戰的思考
(五)學習西方三階段說獻疑
(六)巨人與配角
八、西方在華人士與洋務思潮
(一)《局外旁觀論》與洋務思潮的形成
(二)甲午前的啟蒙活動
(三)正確處理中西文化的忠告
(四)富強之路安在
(五)革新政治的勸牖
(六)鼓吹思維方式的變革
(七)日本模式與印度模式
九、曾國藩思想面面觀
(一)曾國藩屬哪一家
(二)從曾國藩看儒學如何應變。
(三)曾國藩有沒有「賣國投降」
(四)曾國藩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十、李鴻章的是是非非
(一)擺正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二)海防塞防之爭的實質
(三)中法之戰的是與非
(四)在朝鮮陷入泥潭的原因
(五)「避戰求和」的是非與實質
(六)挪用海軍經費中的微妙心態與背景
(七)全面腐敗怪誰人
(八)從政敵的平議看三次締約
(九)李鴻章的歷史地位
十一、千古遺恨,失足何處
(一)西方列強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二)錯誤的發展道路
(三)見誤短淺和軟弱的領導核心
(四)摧殘人才壓抑生機的政制
(五)文化封閉的必然惡果
十二、戊戌維新與慈禧、康有為的兩面性
(一)從誰是罪魁禍首談起
(二)愚昧吞噬了生機
(三)教主與維新領袖的內在矛盾
(四)建立現代文化教育制度
十三、張之洞與大清帝國的世代交替
(一)近代中國罕見的道德典範
(二)擺脫清流意識,參與東南互保
(三)漢陽鐵廠與洋務派經濟思想的巔峰
(四)戊戌維新中的表現和遭遇
(五)進入中樞的悲喜劇
(六)清末新政和江楚三摺
(七)教育領域新舊交替中的建樹和局限
(八)中體西用與法制、政制改革關鍵時刻的恐懼
(九)人治與制度改革的滯後
十四、晚清官員貪污的特點與根源
(一)貪污受賄是晚清官場無所不在的風氣
(二)制度缺陷是貪污成風的主要根源
(三)改革中的無序狀態
(四)專制主義的必然惡果
(五)歸根到底是官本位社會的毒瘤
十五、清末新政與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
(一)最大成就是經濟自由
(二)現代社會運作架構的建立
(三)兩個功虧一簣說明什麼
十六、埋葬大清帝國的兩道催命符
(一)黃花崗:損失慘重的孤注一擲
(二)拖延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後果
(三)踐踏法治引發保路運動
(四)專制政權轉型的歷史教訓
附錄一 第一版篇後絮語
附錄二 第二版卷首獻辭
附錄三 第二版後記
附錄四 為清除思想三害敲邊鼓——第三版跋
附錄五 大災難理應帶來大覺醒——第四版感言
附錄六 第五版序言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人名索引
袁偉時
1931年生,廣東興寧人,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離休)。主要研究近代中國和中國文化,退而不休,仍在孜孜不倦探索。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現代哲學史稿》《中國現代思想散論》《新文化運動文獻選粹與解讀》《近代中國論衡》《大國之道》《遲到的文明》《纏鬥——方生與未死》《文化與中國轉型》《昨天的中國》《文化:中國與世界》《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
晚清大變局(增訂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2-25
分類 歷史
定價 HK$158.00
ISBN 9789888862993
頁數 536
晚清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錯失了「擦身而過之大機遇」。從傳統到現代的艱難社會轉型,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經驗教訓。歷史在哪裏扭曲,就要在哪裏突破。反思歷史得失,啟迪今日處境,作者通過對從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的人物、重大事件和思潮的考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目錄
序言 問蒼天,誰解其中謎?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困境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社會
(二)經濟自由被剝奪的嚴重後果
(三)捆綁思想的鎖鏈
(四)宗法專制的上層結構
(五)宗法專制體系中的基層組織
二、從林則徐到郭嵩燾
(一)從毀譽迥異談起
(二)中國傳統愛國主義的結晶
(三)近代愛國主義的發展
(四)近代救國道路的探索
(五)兩種類型的愛國主義
三、經世致用思潮與鴉片戰爭後改革的延誤
(一)統治者的應變思路
(二)通向「師夷長技」之路
(三)「整頓」落空的緣由
(四)致富路上的關隘
(五)經世致用思潮的內在矛盾
四、魏源的改革開放思想與經世致用思潮
(一)摒棄華夷之辨,倡導各國友好平等相處
(二)師夷長技和改革社會運行機制
(三)經世致用思潮的新高峰
(四)社會文化氛圍與個人命運
五、從徐繼畬看愛國與投降
(一)「投降」應有嚴格的界定
(二)開放與愛國
(三)排外與愛國
六、洪秀全、洪仁玕與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一)洪秀全思想的特點
(二)《資政新篇》與太平天國的現實
(三)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七、洋務思潮與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的探索
(一)從經世致用到洋務思潮
(二)中西文化的比較與選擇
(三)富強之路的探索
(四)對和與戰的思考
(五)學習西方三階段說獻疑
(六)巨人與配角
八、西方在華人士與洋務思潮
(一)《局外旁觀論》與洋務思潮的形成
(二)甲午前的啟蒙活動
(三)正確處理中西文化的忠告
(四)富強之路安在
(五)革新政治的勸牖
(六)鼓吹思維方式的變革
(七)日本模式與印度模式
九、曾國藩思想面面觀
(一)曾國藩屬哪一家
(二)從曾國藩看儒學如何應變。
(三)曾國藩有沒有「賣國投降」
(四)曾國藩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十、李鴻章的是是非非
(一)擺正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二)海防塞防之爭的實質
(三)中法之戰的是與非
(四)在朝鮮陷入泥潭的原因
(五)「避戰求和」的是非與實質
(六)挪用海軍經費中的微妙心態與背景
(七)全面腐敗怪誰人
(八)從政敵的平議看三次締約
(九)李鴻章的歷史地位
十一、千古遺恨,失足何處
(一)西方列強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二)錯誤的發展道路
(三)見誤短淺和軟弱的領導核心
(四)摧殘人才壓抑生機的政制
(五)文化封閉的必然惡果
十二、戊戌維新與慈禧、康有為的兩面性
(一)從誰是罪魁禍首談起
(二)愚昧吞噬了生機
(三)教主與維新領袖的內在矛盾
(四)建立現代文化教育制度
十三、張之洞與大清帝國的世代交替
(一)近代中國罕見的道德典範
(二)擺脫清流意識,參與東南互保
(三)漢陽鐵廠與洋務派經濟思想的巔峰
(四)戊戌維新中的表現和遭遇
(五)進入中樞的悲喜劇
(六)清末新政和江楚三摺
(七)教育領域新舊交替中的建樹和局限
(八)中體西用與法制、政制改革關鍵時刻的恐懼
(九)人治與制度改革的滯後
十四、晚清官員貪污的特點與根源
(一)貪污受賄是晚清官場無所不在的風氣
(二)制度缺陷是貪污成風的主要根源
(三)改革中的無序狀態
(四)專制主義的必然惡果
(五)歸根到底是官本位社會的毒瘤
十五、清末新政與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
(一)最大成就是經濟自由
(二)現代社會運作架構的建立
(三)兩個功虧一簣說明什麼
十六、埋葬大清帝國的兩道催命符
(一)黃花崗:損失慘重的孤注一擲
(二)拖延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後果
(三)踐踏法治引發保路運動
(四)專制政權轉型的歷史教訓
附錄一 第一版篇後絮語
附錄二 第二版卷首獻辭
附錄三 第二版後記
附錄四 為清除思想三害敲邊鼓——第三版跋
附錄五 大災難理應帶來大覺醒——第四版感言
附錄六 第五版序言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人名索引
袁偉時
1931年生,廣東興寧人,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離休)。主要研究近代中國和中國文化,退而不休,仍在孜孜不倦探索。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現代哲學史稿》《中國現代思想散論》《新文化運動文獻選粹與解讀》《近代中國論衡》《大國之道》《遲到的文明》《纏鬥——方生與未死》《文化與中國轉型》《昨天的中國》《文化:中國與世界》《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