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從清朝覆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短短三十八年的民國史,是一段戰亂頻仍、風雲激蕩的歷史。軍閥混戰,國民革命,日本入侵,國共政爭,戰爭接連不斷,此起彼伏,人們飽受兵災戰禍,流離失所,生計維艱。為了尋找出路,各方各派有爭端,有妥協,也有合作。國難當頭,國共兩黨可以擱置恩怨聯手抗日;民族危亡,無數志士仁人慷慨赴難以身殉國。
敗落的國運,紛亂的時局,紛至沓來的西方思想,深刻影響著整個中國社會。從政治體制,經濟科技,思想文化,到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無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裹挾著中國從傳統向現代轉型。新舊並存,中西碰撞、融合,繪就了民國歷史的多彩畫卷。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先綜述「民國歷史大勢」,勾勒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再細講「民國歷史專題」,從不同方面展示民國時代的社會風貌。並配以相關圖片、大事年表、知識鏈接,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令讀者能一卷在手,而盡覽民國風雲。
目錄
前言
上 編 民國歷史大勢
民國創建與軍閥政爭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〇〇五
袁世凱逼宮 〇一〇
宋教仁遇刺 〇一四
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 〇一八
蔡鍔出京 〇二二
張勳復辟 〇二六
徐世昌任總統 〇三〇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 〇三四
曹錕賄選 〇三八
馮玉祥倒戈 〇四一
國民革命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〇四七
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 〇五一
孫中山逝世 〇五五
汪精衞當主席 〇五九
廖仲愷之死 〇六二
中山艦事件 〇六六
遷都之爭 〇七〇
國共對峙與民族危機
東北「易幟」 〇七七
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 〇八一
李濟深被囚 〇八四
九.一八事變 〇八七
「圍剿」與反「圍剿」 〇九〇
偽滿洲國的建立 〇九四
「張北事件」和《秦土協定》 〇九八
沈鈞儒與「民國第一冤案」 一〇一
張學良「兵諫」蔣介石 一〇四
全民抗戰
南苑殉國 一一一
平型關伏擊日軍 一一六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一二〇
南京大屠殺 一二五
血戰臺兒莊 一二九
刺殺汪精衞事件 一三三
百團大戰 一三七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一四一
日本投降 一四五
國共政爭與民國解體
蔣介石三邀毛澤東 一五一
馬歇爾使華 一五七
李聞血案 一六〇
蔣介石改組政府 一六六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一七〇
策反傅作義 一七三
張治中與北平和談 一七九
國民黨搶運文物到臺灣 一八三
下編 民國歷史專題
制度與國策
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 一九三
蔣、胡「約法」之爭 一九七
「虛位」主席林森 二〇一
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 二〇四
軍統頭子戴笠之死 二〇八
保甲制度 二一二
「蔣總裁」的由來 二一六
蔣介石當總統 二二〇
廢除不平等條約 二二四
法幣改革 二二七
思想、學術及教育狀況
胡適「轉身」整理國故 二三三
問題與主義之爭 二三七
東西文化論爭 二四〇
民主與獨裁的論爭 二四四
安陽殷墟的發掘 二四八
壬戌學制 二五二
陶行知與曉莊學校 二五六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二六〇
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 二六七
榮氏兄弟與榮氏企業 二七一
盧作孚及其民生實業 二七五
華羅庚和「華氏定理」 二七九
茅以昇錢塘江造橋 二八二
魯迅的白話小說 二八六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 二九〇
梅蘭芳蓄鬚明志 二九四
生活與風俗
剪辮風潮 三〇一
西式餐飲的流行 三〇五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 三〇九
鞠躬、握手禮的流行 三一三
新式娛樂的流行 三一六
宋亞文
山西興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主要著作有《施復亮政治思想研究》等。
朱漢國
江蘇常州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國政黨制度史》、《梁漱溟鄉村建設研究》、《中國通史·民國卷》等。
從清朝覆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短短三十八年的民國史,是一段戰亂頻仍、風雲激蕩的歷史。軍閥混戰,國民革命,日本入侵,國共政爭,戰爭接連不斷,此起彼伏,人們飽受兵災戰禍,流離失所,生計維艱。為了尋找出路,各方各派有爭端,有妥協,也有合作。國難當頭,國共兩黨可以擱置恩怨聯手抗日;民族危亡,無數志士仁人慷慨赴難以身殉國。
敗落的國運,紛亂的時局,紛至沓來的西方思想,深刻影響著整個中國社會。從政治體制,經濟科技,思想文化,到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無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裹挾著中國從傳統向現代轉型。新舊並存,中西碰撞、融合,繪就了民國歷史的多彩畫卷。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先綜述「民國歷史大勢」,勾勒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再細講「民國歷史專題」,從不同方面展示民國時代的社會風貌。並配以相關圖片、大事年表、知識鏈接,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令讀者能一卷在手,而盡覽民國風雲。
目錄
前言
上 編 民國歷史大勢
民國創建與軍閥政爭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〇〇五
袁世凱逼宮 〇一〇
宋教仁遇刺 〇一四
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 〇一八
蔡鍔出京 〇二二
張勳復辟 〇二六
徐世昌任總統 〇三〇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 〇三四
曹錕賄選 〇三八
馮玉祥倒戈 〇四一
國民革命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〇四七
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 〇五一
孫中山逝世 〇五五
汪精衞當主席 〇五九
廖仲愷之死 〇六二
中山艦事件 〇六六
遷都之爭 〇七〇
國共對峙與民族危機
東北「易幟」 〇七七
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 〇八一
李濟深被囚 〇八四
九.一八事變 〇八七
「圍剿」與反「圍剿」 〇九〇
偽滿洲國的建立 〇九四
「張北事件」和《秦土協定》 〇九八
沈鈞儒與「民國第一冤案」 一〇一
張學良「兵諫」蔣介石 一〇四
全民抗戰
南苑殉國 一一一
平型關伏擊日軍 一一六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一二〇
南京大屠殺 一二五
血戰臺兒莊 一二九
刺殺汪精衞事件 一三三
百團大戰 一三七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一四一
日本投降 一四五
國共政爭與民國解體
蔣介石三邀毛澤東 一五一
馬歇爾使華 一五七
李聞血案 一六〇
蔣介石改組政府 一六六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一七〇
策反傅作義 一七三
張治中與北平和談 一七九
國民黨搶運文物到臺灣 一八三
下編 民國歷史專題
制度與國策
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 一九三
蔣、胡「約法」之爭 一九七
「虛位」主席林森 二〇一
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 二〇四
軍統頭子戴笠之死 二〇八
保甲制度 二一二
「蔣總裁」的由來 二一六
蔣介石當總統 二二〇
廢除不平等條約 二二四
法幣改革 二二七
思想、學術及教育狀況
胡適「轉身」整理國故 二三三
問題與主義之爭 二三七
東西文化論爭 二四〇
民主與獨裁的論爭 二四四
安陽殷墟的發掘 二四八
壬戌學制 二五二
陶行知與曉莊學校 二五六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二六〇
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 二六七
榮氏兄弟與榮氏企業 二七一
盧作孚及其民生實業 二七五
華羅庚和「華氏定理」 二七九
茅以昇錢塘江造橋 二八二
魯迅的白話小說 二八六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 二九〇
梅蘭芳蓄鬚明志 二九四
生活與風俗
剪辮風潮 三〇一
西式餐飲的流行 三〇五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 三〇九
鞠躬、握手禮的流行 三一三
新式娛樂的流行 三一六
宋亞文
山西興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主要著作有《施復亮政治思想研究》等。
朱漢國
江蘇常州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國政黨制度史》、《梁漱溟鄉村建設研究》、《中國通史·民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