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國情教育
周邊產品
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對之道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12-04
分類 金融與商務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366613
頁數 214
如何應對危機,是當今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的課題。華人家族企業存在複雜的人事關係,組織架構多方重疊,更有很多不必要的規則,加上資產龐大、安於現狀、發展創新意識滯後,以及傳承問題容易引發紛爭,令形勢極複雜嚴峻。在危機面前,家族企業要思考的不只是個人的禍福去留榮辱,更大的考慮是家族及企業的雙重命運。如何調動家族和企業上下的同心同德應對危機,乃屬當中關鍵問題。
本書所收的九篇研究文章,分別以恆生銀行、東亞銀行、利豐集團、何東家族、台灣辜振甫家族、寶成集團、澳門的鄭觀應、盧九,以及英資怡和及太古洋行等多個家族企業作個案,研究家族企業在面對信任危機、傳承危機、戰略危機、組織架構危機、市場運作危機及財務危機的時候,所採取的應對之道,期望這些經驗能為華人家族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目錄
總序 i
前言:家族企業迎難而上之道 vi
作者簡介 xiii
鄭觀應的危機應對之道 陳麗蓮
前言 3
一、鄭觀應在上海機器織布局 3
二、鄭觀應在輪船招商局 15
三、鄭觀應晚年對人生危機的總結 22
結語 26
由盈利預警到危機管理:
利豐與寶成之比較和分析 何彩滿
前言 31
一、利豐與寶成在全球商品鏈的位階 33
二、利豐與2013 盈利預警事件 36
三、危機的成因—舊有成長模式遇瓶頸 37
四、回歸本業,重組營運結構為三部分:
採購、物流及全球品牌經營 40
五、寶成與2013 盈利預警 43
六、不再有便宜勞力,製造生產空間的再移動 44
七、因應之道:「2015 自動化元年」、
生產基地的重新配置、通路改革 47
結語 50
恒生擠提——利國偉的奔走與斡旋 鄭宏泰
前言 55
一、金融體制的盛衰強弱:銀行與擠提的例子 56
二、1965 年香港金融危機中的恒生銀行 60
三、利國偉的臨危受命與居間斡旋 67
四、暴雨過後的風光無限 73
結語 78
盧九:粵省開賭與臨危自救 林廣志
前言 85
一、盧九與粵省賭博 85
二、經營小闈姓及風雲之變 87
三、危機來臨及設法轉圜 90
結語 95
數興替盛衰還看傳承:東亞再遇新挑戰 陸觀豪
前言 99
一、東亞滙豐 異曲同工 100
二、創辦東亞 華商互惠 103
三、戰雲烽煙 打亂承傳 105
四、撥開雲霧 又見青天 107
五、香港回歸 擾亂傳承 109
六、大馬郭家 青睞東亞 113
結語 115
風聲鶴唳:辜振甫與四五十年代的台灣 周文港
前言 119
一、四十至五十年代台灣的政局與經濟環境 119
二、辜振甫家族的遭遇與窘局 122
三、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原因 130
四、辜振甫個案如何反映當時台灣的政商關係 134
結語 136
撤離與固守——怡和集團與九七香港回歸 劉詩平
前言 141
一、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 141
二、撤離與「堅守」 143
三、滙豐:另一種選擇 151
四、從律勞卑到彭定康 157
五、三次重大變化 161
六、後九七時代:亞洲多元化集團 166
七、企業性格與特質 170
結語 172
二次大戰前太古洋行在中國的對策攻略 張志楷
前言 175
一、約翰.斯懷爾到中國發展的契機 175
二、太古洋行的成功與當時航運業的盛況 180
三、太古洋行的發展和買辦的商業關係 183
四、太古洋行與「茶僮」(Teaboys)事件 188
結語 191
勇對洪潮:1946 - 1956 年間的何東家族
黃紹倫、鄭宏泰
前言 195
一、減少損失 197
二、加強防禦 200
三、另闢蹊徑 207
結語 213
鄭宏泰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球中國研究計劃聯席召集人、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總監。在香港大學先後考獲工商管理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業研究、企業家精神與社會網絡、華人社會變遷與身份認同、香港和澳門社會調查與分析,以及中國軟實力與「一帶一路」研究等。
周文港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
周博士在香港大學考獲經濟社會學哲學博士,並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香港浸會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學位。過去曾擔任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總監。
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內地與香港的經濟發展、應用公共政策、華人家族企業、一帶一路倡議、高等教育發展等,曾參與的研究報告達數十份,相關出版物十多本;並恒常應邀就中國區域經濟、高等教育發展等問題發表演講。
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對之道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12-04
分類 金融與商務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366613
頁數 214
如何應對危機,是當今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的課題。華人家族企業存在複雜的人事關係,組織架構多方重疊,更有很多不必要的規則,加上資產龐大、安於現狀、發展創新意識滯後,以及傳承問題容易引發紛爭,令形勢極複雜嚴峻。在危機面前,家族企業要思考的不只是個人的禍福去留榮辱,更大的考慮是家族及企業的雙重命運。如何調動家族和企業上下的同心同德應對危機,乃屬當中關鍵問題。
本書所收的九篇研究文章,分別以恆生銀行、東亞銀行、利豐集團、何東家族、台灣辜振甫家族、寶成集團、澳門的鄭觀應、盧九,以及英資怡和及太古洋行等多個家族企業作個案,研究家族企業在面對信任危機、傳承危機、戰略危機、組織架構危機、市場運作危機及財務危機的時候,所採取的應對之道,期望這些經驗能為華人家族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目錄
總序 i
前言:家族企業迎難而上之道 vi
作者簡介 xiii
鄭觀應的危機應對之道 陳麗蓮
前言 3
一、鄭觀應在上海機器織布局 3
二、鄭觀應在輪船招商局 15
三、鄭觀應晚年對人生危機的總結 22
結語 26
由盈利預警到危機管理:
利豐與寶成之比較和分析 何彩滿
前言 31
一、利豐與寶成在全球商品鏈的位階 33
二、利豐與2013 盈利預警事件 36
三、危機的成因—舊有成長模式遇瓶頸 37
四、回歸本業,重組營運結構為三部分:
採購、物流及全球品牌經營 40
五、寶成與2013 盈利預警 43
六、不再有便宜勞力,製造生產空間的再移動 44
七、因應之道:「2015 自動化元年」、
生產基地的重新配置、通路改革 47
結語 50
恒生擠提——利國偉的奔走與斡旋 鄭宏泰
前言 55
一、金融體制的盛衰強弱:銀行與擠提的例子 56
二、1965 年香港金融危機中的恒生銀行 60
三、利國偉的臨危受命與居間斡旋 67
四、暴雨過後的風光無限 73
結語 78
盧九:粵省開賭與臨危自救 林廣志
前言 85
一、盧九與粵省賭博 85
二、經營小闈姓及風雲之變 87
三、危機來臨及設法轉圜 90
結語 95
數興替盛衰還看傳承:東亞再遇新挑戰 陸觀豪
前言 99
一、東亞滙豐 異曲同工 100
二、創辦東亞 華商互惠 103
三、戰雲烽煙 打亂承傳 105
四、撥開雲霧 又見青天 107
五、香港回歸 擾亂傳承 109
六、大馬郭家 青睞東亞 113
結語 115
風聲鶴唳:辜振甫與四五十年代的台灣 周文港
前言 119
一、四十至五十年代台灣的政局與經濟環境 119
二、辜振甫家族的遭遇與窘局 122
三、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原因 130
四、辜振甫個案如何反映當時台灣的政商關係 134
結語 136
撤離與固守——怡和集團與九七香港回歸 劉詩平
前言 141
一、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 141
二、撤離與「堅守」 143
三、滙豐:另一種選擇 151
四、從律勞卑到彭定康 157
五、三次重大變化 161
六、後九七時代:亞洲多元化集團 166
七、企業性格與特質 170
結語 172
二次大戰前太古洋行在中國的對策攻略 張志楷
前言 175
一、約翰.斯懷爾到中國發展的契機 175
二、太古洋行的成功與當時航運業的盛況 180
三、太古洋行的發展和買辦的商業關係 183
四、太古洋行與「茶僮」(Teaboys)事件 188
結語 191
勇對洪潮:1946 - 1956 年間的何東家族
黃紹倫、鄭宏泰
前言 195
一、減少損失 197
二、加強防禦 200
三、另闢蹊徑 207
結語 213
鄭宏泰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球中國研究計劃聯席召集人、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總監。在香港大學先後考獲工商管理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業研究、企業家精神與社會網絡、華人社會變遷與身份認同、香港和澳門社會調查與分析,以及中國軟實力與「一帶一路」研究等。
周文港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
周博士在香港大學考獲經濟社會學哲學博士,並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香港浸會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學位。過去曾擔任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總監。
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內地與香港的經濟發展、應用公共政策、華人家族企業、一帶一路倡議、高等教育發展等,曾參與的研究報告達數十份,相關出版物十多本;並恒常應邀就中國區域經濟、高等教育發展等問題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