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流金歲月 | 張國榮:風仍繼續吹
張國榮出生於香港頗為富裕的大家庭,共有十兄弟姐妹,他排最末,乳名「十仔」,與大姊張綠萍年紀相差十六載,但感情卻特別深厚。張國榮的父親張活海經營著名洋服裁縫店,不少城中富人甚至海外名人都是他的顧客。張國榮自小由傭人六姐一手帶大,所以視六姐如母,他曾感慨地說:「沒有甚麼值得去記憶,也沒有甚麼值得去留戀。」他的童年在孤獨和失落中度過,十三歲已獨自赴英國留學寄宿。一九七七年,剛二十一歲的張國榮因父親病重,被迫輟學從英國返港,從此改變一生。
他回港後參加由香港麗的電視主辦的「亞洲業餘歌唱比賽」,選唱了Don McLean 名曲《American Pie》,這首歌頗有難度,一點都不好唱,原曲長十二分鐘,但由於比賽時間所限,所以只能唱四分鐘。比賽時張國榮告訴音樂監製黎小田,如果只唱一半,歌曲便失去感覺,也沒有意義,這反而令黎小田對他另眼相看,認為他有些見解。最終,他憑着這首短版的英文歌榮獲香港區亞軍,那時上台為哥哥獻花的小孩子正是莫文蔚呢!哥哥憑此獎項加盟麗的電視,展開其藝壇璀璨一生。
得獎後的第二年,張國榮在寶麗多唱片(後改名為寶麗金唱片)發行首張個人專輯《Day Dreamin'》,當時的香港樂壇熱衷翻唱日文歌,沒多少人敢推出英文歌。張國榮當時的聲線仍相當青澀,《Day Dreamin'》內收錄了十二首英文歌,充滿青春氣息,像在訴說着「少男心事」,這倒吻合張國榮當年的小鮮肉形象。他有膽量推出英文歌,只因他曾在英國讀書時,意想不到地喜歡上英國文學,還專修了兩位他最喜歡的作者——D.H.勞倫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他能以純正的英式英語背誦莎翁的長詩及劇本片段,唱起英文歌時自然駕輕就熟。
我與哥哥結緣始自他的唱片,那時他剛入行,前面滿途荊棘。寶麗多唱片找了我替他設計第一張唱片封套,當年沒甚麼預算,也沒甚麼要求。當時我沒有選用他的大頭照片,反而想以英倫優雅風格配合他的氣質。那時的哥哥還只是個新人,仍未找到自己的風格和路線,只屬啼聲初試。由於製作這張英文唱片是很大膽的嘗試,所以當時的發行量很少,聽說只得五百張,至於賣出的就更少了,後來唱片公司將賣剩的唱片丟到堆填區。我原本也收藏了一張他親筆簽名致謝的唱片,可惜現在已不知所蹤。
▲筆者替張國榮設計的首張唱片封套(相片提供/William Szeto)
中間有段小插曲我一直鮮有向人提及,當日除了替寶麗多設計哥哥的首張唱片封套外,寶麗多的監製馮添枝更想我替哥哥規劃未來發展,問我能否做他的經理人兼形象策劃,之後安排我和鍾景輝(麗的副總經理)在九龍塘嘉蘭奴咖啡屋面談,還準備了一份經理人合約。幸而人貴自量,當年的經理人制度仍未成型,我對經理人的工作完全陌生,既沒這個能力也沒這種膽量,所以考慮過後還是婉拒,做個設計師就好了,不過那份經理人合約仍保存在我的倉庫裏留作紀念。我有時在想,幸而我這個經理人當不成,否則大概就沒有這位日後光芒四射的巨星了。
張國榮簽約寶麗多後一直浮浮沉沉,沒甚麼成績,其他演藝事業也不甚如意。雖然我當不成他的經理人,但他間中也會找我聊天吐吐苦水。記得第一次與他在利園酒店二樓的長廊咖啡室喝下午茶,我們都喜歡到那處,而且那兒靠近我的工作室,所以因利乘便,我們便常約在那處談些公事,之後還會東西南北地聊天。哥哥其實很健談,那時他剛從英國返港,加入了娛樂圈,但仍忘不了在英國寄宿的日子,某程度上他仍像個學生,只要提起他那班兄弟(他喜歡叫他們兄弟)就會眉飛色舞喋喋不休。
哥哥很喜歡長廊咖啡室,那兒不像一般的咖啡室般吵鬧,可以很悠閑的享受下午茶。哥哥的早年生活有時比較緊拙。不過,他個性倔強不喜歡求人,雖出身富裕家庭,卻不願意向家人求助,而且他性格很可愛和坦白,在閒聊中不會隱瞞自己「手緊」,儘管如此,他也從未降低自己對生活的要求。
他喜蒲咖啡店,後來更為此開了間咖啡室叫「為您鍾情」,是他與皇后餐廳的心血結晶,花了很大心血,還特地請張叔平幫他設計,有段期間他還經常在那處坐陣做生招牌。當年由各地前往咖啡室朝聖的歌迷川流不息,更帶起過一陣熱潮。「為您鍾情」咖啡室位於利園旁邊,由於鄰近我的工作室,所以成了我的飯堂,偶爾我也會在該處碰上他。記得有一次茶聚,是我約了位DJ朋友樂仕前往下午茶,哥哥剛巧也在,結果和我們聊了一整個下午,還特別談起很多陳年往事。樂仕曾辦《年青人周報》,在哥哥剛出道時幫過他一把,哥哥說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可見他的念舊和有情義。我最後一次見到哥哥是在上海的瑞吉酒店,當時我剛在Check in,他則與一班朋友在酒店大堂,在看到我後熱情地跟我打招呼,那時他已經如日方中,可惜轉眼便遠去了。
▲其中一個紀念張國榮活動的照片(相片提供/William Szeto)
幾十年就這樣一晃而過,在我的感覺中,張國榮依然是當年那名青澀親切的小伙子,有陣子他常常到我的工作室留連,在我簡陋的工作枱旁,興致勃勃地暢談學設計的事,說他也很想做個設計師,他曾就讀英國里茲大學紡織系,後因父親病重才退學返港,從此踏上另一條人生道路。我有時也會幻想,假如當年他沒有回港,仍留在英國讀設計或時裝的話,他也必定會大放異彩,成為出名的時裝設計師。我深信,有才華的人,始終是藏不住光芒的。
書摘
流金歲月 | 張國榮:風仍繼續吹
張國榮出生於香港頗為富裕的大家庭,共有十兄弟姐妹,他排最末,乳名「十仔」,與大姊張綠萍年紀相差十六載,但感情卻特別深厚。張國榮的父親張活海經營著名洋服裁縫店,不少城中富人甚至海外名人都是他的顧客。張國榮自小由傭人六姐一手帶大,所以視六姐如母,他曾感慨地說:「沒有甚麼值得去記憶,也沒有甚麼值得去留戀。」他的童年在孤獨和失落中度過,十三歲已獨自赴英國留學寄宿。一九七七年,剛二十一歲的張國榮因父親病重,被迫輟學從英國返港,從此改變一生。
他回港後參加由香港麗的電視主辦的「亞洲業餘歌唱比賽」,選唱了Don McLean 名曲《American Pie》,這首歌頗有難度,一點都不好唱,原曲長十二分鐘,但由於比賽時間所限,所以只能唱四分鐘。比賽時張國榮告訴音樂監製黎小田,如果只唱一半,歌曲便失去感覺,也沒有意義,這反而令黎小田對他另眼相看,認為他有些見解。最終,他憑着這首短版的英文歌榮獲香港區亞軍,那時上台為哥哥獻花的小孩子正是莫文蔚呢!哥哥憑此獎項加盟麗的電視,展開其藝壇璀璨一生。
得獎後的第二年,張國榮在寶麗多唱片(後改名為寶麗金唱片)發行首張個人專輯《Day Dreamin'》,當時的香港樂壇熱衷翻唱日文歌,沒多少人敢推出英文歌。張國榮當時的聲線仍相當青澀,《Day Dreamin'》內收錄了十二首英文歌,充滿青春氣息,像在訴說着「少男心事」,這倒吻合張國榮當年的小鮮肉形象。他有膽量推出英文歌,只因他曾在英國讀書時,意想不到地喜歡上英國文學,還專修了兩位他最喜歡的作者——D.H.勞倫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他能以純正的英式英語背誦莎翁的長詩及劇本片段,唱起英文歌時自然駕輕就熟。
我與哥哥結緣始自他的唱片,那時他剛入行,前面滿途荊棘。寶麗多唱片找了我替他設計第一張唱片封套,當年沒甚麼預算,也沒甚麼要求。當時我沒有選用他的大頭照片,反而想以英倫優雅風格配合他的氣質。那時的哥哥還只是個新人,仍未找到自己的風格和路線,只屬啼聲初試。由於製作這張英文唱片是很大膽的嘗試,所以當時的發行量很少,聽說只得五百張,至於賣出的就更少了,後來唱片公司將賣剩的唱片丟到堆填區。我原本也收藏了一張他親筆簽名致謝的唱片,可惜現在已不知所蹤。
▲筆者替張國榮設計的首張唱片封套(相片提供/William Szeto)
中間有段小插曲我一直鮮有向人提及,當日除了替寶麗多設計哥哥的首張唱片封套外,寶麗多的監製馮添枝更想我替哥哥規劃未來發展,問我能否做他的經理人兼形象策劃,之後安排我和鍾景輝(麗的副總經理)在九龍塘嘉蘭奴咖啡屋面談,還準備了一份經理人合約。幸而人貴自量,當年的經理人制度仍未成型,我對經理人的工作完全陌生,既沒這個能力也沒這種膽量,所以考慮過後還是婉拒,做個設計師就好了,不過那份經理人合約仍保存在我的倉庫裏留作紀念。我有時在想,幸而我這個經理人當不成,否則大概就沒有這位日後光芒四射的巨星了。
張國榮簽約寶麗多後一直浮浮沉沉,沒甚麼成績,其他演藝事業也不甚如意。雖然我當不成他的經理人,但他間中也會找我聊天吐吐苦水。記得第一次與他在利園酒店二樓的長廊咖啡室喝下午茶,我們都喜歡到那處,而且那兒靠近我的工作室,所以因利乘便,我們便常約在那處談些公事,之後還會東西南北地聊天。哥哥其實很健談,那時他剛從英國返港,加入了娛樂圈,但仍忘不了在英國寄宿的日子,某程度上他仍像個學生,只要提起他那班兄弟(他喜歡叫他們兄弟)就會眉飛色舞喋喋不休。
哥哥很喜歡長廊咖啡室,那兒不像一般的咖啡室般吵鬧,可以很悠閑的享受下午茶。哥哥的早年生活有時比較緊拙。不過,他個性倔強不喜歡求人,雖出身富裕家庭,卻不願意向家人求助,而且他性格很可愛和坦白,在閒聊中不會隱瞞自己「手緊」,儘管如此,他也從未降低自己對生活的要求。
他喜蒲咖啡店,後來更為此開了間咖啡室叫「為您鍾情」,是他與皇后餐廳的心血結晶,花了很大心血,還特地請張叔平幫他設計,有段期間他還經常在那處坐陣做生招牌。當年由各地前往咖啡室朝聖的歌迷川流不息,更帶起過一陣熱潮。「為您鍾情」咖啡室位於利園旁邊,由於鄰近我的工作室,所以成了我的飯堂,偶爾我也會在該處碰上他。記得有一次茶聚,是我約了位DJ朋友樂仕前往下午茶,哥哥剛巧也在,結果和我們聊了一整個下午,還特別談起很多陳年往事。樂仕曾辦《年青人周報》,在哥哥剛出道時幫過他一把,哥哥說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可見他的念舊和有情義。我最後一次見到哥哥是在上海的瑞吉酒店,當時我剛在Check in,他則與一班朋友在酒店大堂,在看到我後熱情地跟我打招呼,那時他已經如日方中,可惜轉眼便遠去了。
▲其中一個紀念張國榮活動的照片(相片提供/William Szeto)
幾十年就這樣一晃而過,在我的感覺中,張國榮依然是當年那名青澀親切的小伙子,有陣子他常常到我的工作室留連,在我簡陋的工作枱旁,興致勃勃地暢談學設計的事,說他也很想做個設計師,他曾就讀英國里茲大學紡織系,後因父親病重才退學返港,從此踏上另一條人生道路。我有時也會幻想,假如當年他沒有回港,仍留在英國讀設計或時裝的話,他也必定會大放異彩,成為出名的時裝設計師。我深信,有才華的人,始終是藏不住光芒的。